12月份的到来不仅是即将结束的2020年,也是学生们即将结束的一个学期,很多学校已经进入到了复习阶段,准备迎战接下来的期末考试。
·考试忘写名字前段时间,一名老师在自己的社交平台发布了这样一条消息,引起了家长们的广泛热议:
“老师自己因为考试时忘记了写名字而吃过亏,于是,做为老师,我不想让我的学生们再因为同样的事情而吃亏”。
原来,这段话并不是杨老师随意发的,而是事出有因:
一位家长在看到孩子的0分试卷后得知,原来是前不久孩子经历了人生中第一次考试时忘记填写了自己的名字,所以本科目被判定为0分。
而家长却觉得老师这样做有点太“小题大做”了,只是一次没写名字而已,就全盘否定了孩子努力,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不小打击,更会影响孩子的积极性,可以适当的扣些分数,以示警戒就可以了,于是便找到老师理论。
在看到这位家长的信息后,虽然老师对这位家长的想法表示理解,但是对于给0分这件事,老师还是比较坚持的,这位老师说到:
“给试卷写名字这个事情,我不但考试前千叮咛万嘱咐,考试的时候我还特意去每个考场提醒了学生们写名字,全班,只有他一个人没有写名字,他没有把老师的话听进去,说严重点,他对自己的事情没有责任心。”
“这次是期中考试,我认识我们班的学生,所以我知道那个没写名字的是他,可是如果是参加联考,如果是其他更重要的考试,改卷子的不是我们的老师,没有人回去追根究底这个没写名字的试卷是谁的。”
“我是希望能在他参加第一次考试的时候,就让他真真切切地意识到写名字这个事情的重要性,不至于以后到更大、更重要的考试场合,他没写名字,那个时候对他来说才是真正的打击,我希望您能理解。”
看到了这位老师的回答后,虽然很多家长为这个孩子感到委屈,但同时也为这个老师的行为手动点赞,这位老师通过一次考试的“打击”让孩子永远记住考试写名字的重要性。
就像这位老师说的,这次只是一个小小的期中考试,如果老师原谅了他的错误,那么在日后更大的考试中,再次因为忘写名字而吃亏,那时的打击对于孩子来说才是“致命”的。
所以,宁愿在这个小考试中“打击”一下孩子,也不能让他因为再犯同样的错误而错失良机。
其实,考试写名字这件事是在每次考试时,尤其是大型考试前老师都要千叮咛万嘱咐的一件事情:
“拿到试卷后先别着急答题,先把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都填好检查好后再答题。”
然而,就是在这样千叮咛万嘱咐下,依然还有“以身试法”的孩子们出现,为什么考试忘写名字的事情会“屡教不改”呢?
·过于紧张有些孩子在面对考试时总是十分紧张,拿到试卷后就开始着急的答题,早将写名字、准考证号的事情忘在了脑后。
·粗心大意有些学生纯属是因为粗心大意,刚开始没有写,后来在检查试卷时也只检查了答题的部分,而忽略的名字、准考证号区域。
·不重视考试有些学生是根本没有把考试当回事,对于考试完全是不重视的心理,所以名字、准考证号对于他们来说也没有那么重要。
·“学渣”行为有些“学渣”在拿到试卷后,一脸“它认识我,我不认识它”迷茫,所以考试分数对于他们来说也没那么重要了,名字和准考证号自然就更不重要了。
·最后再写有些学生是想先答题,在答完题交卷前再写名字和准考证号,可是在答题过程中稍有疏忽,对时间的把握不是很精准,到了考试结束铃声响起才准备写名字和准考证号时为时已晚。
不管是出于什么心态、什么理由,考试忘写名字这件事都是“不能被原谅”的事情,所以,家长们也一定要跟老师一起来杜绝类似这样的事情的发生:
·吃亏才能长记性考试忘写名字的确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如果是在决定人生的大考时犯了这样低级的错误,不仅多年的努力全部付诸东流,浪费了机会,很有可能还会措施良机。
所以,家长们一定要跟老师“统一战线”,只有让孩子吃过亏以后才能让他们“长记性”,日后不再犯这样低级的错误。
·严厉教育在孩子第一次发生考试时忘记写名字这样的错误时,家长一定不能用“初犯从轻”的心态处理,这样不仅不会让孩子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反而还会为日后大考时的错误埋下隐患。
所以,孩子即使是第一次在考试中出现忘写名字这样的错误,家长也一定要严厉批评教育,让孩子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并且明白不写名字这样的事情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严肃处理必要时,家长可以适当使用一些“惩戒手段”对孩子的错误进行惩罚,让孩子意识到错误的严重性,并且通过惩戒让孩子对自己的错误有深刻的认知以及改正的决心。
·结语做为老师,有义务在孩子犯错时采取一些“手段”让孩子记忆并且改正;
做为家长,有责任在老师采取“手段”后积极配合老师一起教育引导孩子。
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考试中犯的错误也一定要正视,小考试是为了大考试“练兵”,只有在小考试中练就扎实的“基本功”,才可能在未来的大考试中“临危不乱”取得最好的成绩。
#你在考试时犯过哪些低级错误?#欢迎留言一起讨论。
关注我,不走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