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回来告诉我:周末布置的作文发回来了,语文老师只给批了40分(满分50分)。
果然,要论“纯野生原创”的话,这家伙就只能是个二类文水平。
新版七上语文书的第一单元,写作主题有两个:
一个写初中新见闻,一个写成长故事。
老师让二选一,娃选的是第一个,按理说,写客观描述见闻要比写主观内心感触,是要更加好写的。
可娃的“大作”就是妥妥的二类文,而且还是边缘生,再差就要跌到三类文去了。
因为没看到作文本,听娃说老师给写了不少评语,有表扬某些细节描写到位的,也有批评开头段落过长的,等等。
娃还主动添了一句,老师没写“书写不工整”哦。
看样子内心还是蛮清楚的:字写得不好,也是要吃亏的。
但不管怎么样这样子的写作开局,不得不让老母亲心中打起了鼓:
等月考完,还是要抽时间多关注一下写作。
第一,跟孩子明确作文标准和中考目标。
1、有些孩子整个初中都搞不清中考作文的评分标准。
有些老师会从初一开始就强调作文标准,让孩子自己心里有个尺寸。
但如果没有,为了稳妥起见,我建议家长们还是要查找一下本地中考的作文评分标准,做到心中有底,长期评估。
比如广东中考,作文就明确分为五类卷(一类卷45-50分,二类卷40-44分,三类卷30-39分,四类卷15-29分,五类卷0-14分),各个级别的评分标准清晰,加分项和扣分项也清清楚楚。
那么作文分数一发回来,大人、小孩就能知道这次是个什么水位。
2、自家的中考作文目标。
评分标准有了,可能拿到多少分,又是另外一回事。
50分的满分几乎是不可能的,就连想要冲进一类文梯队,也需要在立意、结构、语言上均衡优秀才行。
若遇上评分严苛、压分严重的考试或老师,想进一类文也是很艰难的。
而初中作文的整体风格还是偏记叙类、偏情感类,这对不细腻、不敏感的粗糙男娃来说不是好事,包括阅读理解也是一样。
所以,我给自家娃定的中考作文目标就是:先稳住二类文高分段,再争取冲击一类文。
另外,扣分项一定要牢记在心,这几分还要丢了,忒不划算了。
第二,必写、常考主题,多写、多修,建立自家范文库。
1、文章就是要多写,先写稳,再写好。
特别是中考常考的那些主题,一定不能看着都还显眼生,那么下一步的优化,就没法走了。
包括教材上的写作单元,书上说是二选一、三选一,老师也让你挑一篇写,可你要明白:没写的的那一篇,它也是列在考试范围里的啊。
所以,这回第一单元的成长主题,我也是会安排娃再写的。
2、另外就是作文要精心修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其实,离题万里、令人惊讶的“恶文”倒并不多见,反而是各类小毛病堆积在日常写作上,结构混乱、语句不通、开头结尾不精彩、词句不精妙,甚至卷面潦草。
而这一些问题,都是可以通过耐心修改而得到改善或解决的。
以上问题解决了,直接能提3-5分。
有时候,就是直接提升了一个档次啊。
3、建立自家的自家范文库。
这个分两方面准备:
一是日常单元作文认真写,认真修改,争取达到本阶段最佳。
二是中考的经典考场作文选题,整理成必写目录,开始安排孩子撰写、精修、润色。
以上都打印、留存,到了初三,争取把作品的高度、立意再拔一拔,形成自己稳定的中考范文库。
上了考场,就不用太慌了。
第三,课外多读别人家的优秀范文。
这个借鉴输入的工作,我觉得还是挺重要的。
在课外阅读时间,除了名著类,优秀范文类也得划出时间来多看。
我家里囤了三类作文书,估计也够用了。
1、同步类。
我家用的是开心作文。
我看过,就是按新语文教材的单元写作编排来的,分析得也很细。对于想提供一个学期这种比较短期的写作辅导,还是够用的。
2、中考类。
我家囤了两套:一套万唯 一套一本。
这种目标指向中考的作文选,范文来自全国各地,都很优秀。
初一娃,可以当课外书,提前多翻翻,打开一下眼界。
3、素材类。
我家就只入了一本:初中生分类作文。
但我觉得够了,因为是相当厚实的一本,分类很细,素材很丰富。
而且很多素材长度调整过,直接就是100、200字一段,稍微改改就能直接用。
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集大成者,也是语文水平的终极体现。
这确实是一个要花很多时间精力去打造的系统工程,但也是一个初中生的考场写作能力的训练全过程。
无他,找准选题,多写,多修。
共勉。
欢迎关注@B计划老妈,孩子成长路漫漫,在这不可逆的十八年里,努力扶君上马,送君一程,但内心始终有B计划。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