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年高考:涨疯了!
25届:天塌了!
从6月到现在,关于24届、25届的话题热度不断,对于今年的录取情况我只能用“惨烈”二字来形容。
600分不再是优秀线,浙江今年高考600分以上超5万多人,一本线595分,600分都仅仅只能擦边过一本,还挑不了什么好专业。
江苏、安徽、四川、河南等超卷的省份,高考没个580-600分都很难选到好的一本院校和专业!这样的分数线,和前几年去对比,不就是妥妥的211水平吗?但现在很多一本大学,录取排位都在1万多、2万多名。
高分尚且如此,中分段和低分段就更卷了!
新高考改革下,物化捆绑,非物化考生也相当于文科生,大批【物生】组合的同学直接跟历史类文科生抢专业名额,这对大批报考和录取难度更难的同学来说就是雪上加霜。文科录取分被拉高,滑档人数又创新高。
那专科层次呢?大批本科滑档的来跟你抢公办名额,分数比你高,你抢得过吗?
其实从近几年的高考录取情况就知道,过了本科线不代表就有本科读的,过线仅仅是你报考的资格,录不录取你还要看学校、专业的分数线和排名。
然后你会发现,为了专业不得不低就:600分就上个一本,500多分也去读大专……
如此惨烈的现状,25届更焦虑了:明年高考会不会比这更难?确实,你们的竞争压力会比24届更大!
原因我之前就说过,一是高考人数、复读人数;二是全面面临亲高考,题型改革会更加深入!如此高度内卷下,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大家各凭本事!
作为过来人,我能做的就是把曾经亲身试验过且帮助了无数同学逆袭成功的经验、捷径分享给你,与其过渡焦虑,不如提升实力!
1 从结果反推过程
比如10个月后你要考600分,很多人就会觉得:离我太远了,不可能做到……放弃吧!这种心理一旦滋生,就很难开始行动。都不相信自己能做到的人,怎么可能去做呢?
所以,不要光看结果,而是要反推过程该怎么做?比如把600分拆解到各科上:数学要考120,先用3个月从不及格考到90分→每个月进步10-20分,多拿下1-2专题知识点和题型→每天针对性刷10-20个题。
拆分越具体越现实,就越容易去做。这就是你每周每天的复习规划,明确这些之后,去完成一个个小目标,最后就会累积到完成大目标。
2 追求针对性
特别是对普高生而言,吃“大锅饭”式的学习很难让你脱颖而出的,学校、班级很可能就会影响你的上限。
很多在普高也很努力很拼命的同学,甚至都比重高里面的人还拼,但他的成绩放到重高里面也仅仅式垫底。是什么问题造成的?大家心知肚明!
已经在这样的环境下了,没办法!那就时刻告诉自己有针对性去学:
①针对高考考点和重点
②针对好拿分、上升空间大的点/科目
③针对自己薄弱点,往死里磕也要搞懂
以这几点为前提,复习知识点和刷题,听课做笔记写作业都问问自己,是针对这些点进行的吗?如果是,那就请无脑坚持下去!
3 错题是提分利器
阶段没做好错题总结的人,在二三轮复习绝对会后悔!
因为到后期就是需要不断刷错题来帮助自己上分,错题本利用到的概率会很大。
整理错题本关键不在意搞形式,而是对薄弱知识点和题型进行分类梳理,对比找出解题思路,归纳好每种题型的套路。
把同类题型整理到一起,每个题去反思:考点、错因、关键步骤、解题思路。把错题从错到会再到熟悉,就是需要不断重刷吃透这一类题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