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烤味的卷子(烧烤味千层卷子)

烧烤味的卷子(烧烤味千层卷子)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4-10-13 23:31:44

“淄博烧烤”爆火,带动了普通三线城市淄博知名度大幅提升,也无疑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根据网络数据,仅五一“烧烤节”期间,淄博就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旅游收入高达50亿元。

在当前经济低迷、消费遇冷的大形势下,这无疑让其他城市包括更大和具有更多旅游资源的城市都看红了眼,私下里惊羡不已。

不少地方都在研究“淄博模式”。淄博烧烤的“卷子”,值不值得其他城市“照抄”,又能不能“照抄”得了呢?

我们来看一看淄博这张“烤卷”的“答题要点”。

首先,淄博这个地方从官府到民间,历来有崇尚务实之风。

淄博的历史可以远溯到三千五百年前西周初期,姜太公姜子牙因灭商兴周功勋卓著,第一个被封为异姓诸侯,封地临近东海。姜子牙在这里建立齐国,国都营丘,就是现在的淄博市临淄区。

由于靠近海边,这里土地受海水浸蚀形成大片的盐碱地,很多地方寸草不生,粮食产量很低。齐国建立之初,百姓缺衣少食,人口稀少,文化落后,几乎是蛮荒之地。

齐国司寇营汤表面上宣扬“仁义”治国,暗地里却受贿舞弊,徇私害民。姜太公怒斩其首,实行法治,以安定民心。

当时姜太公认识到,如果在这里强制推行周礼,就容易产生矛盾,不利于社会安定,于是“因其俗,简其礼”,推行符合当地实际的文化政策,获得了当地土著居民的广泛拥护。同时,大力改良土地,发展高粱、稻谷种植,解决人们“吃”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又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金属冶炼、丝麻纺织、渔盐业等手工业和商业, “农、工、商”三措并举,很快盘活了当地经济。

不久,齐国制造的衣服鞋帽、出产的鱼盐就流通到各个诸侯国。齐国由一个偏僻荒凉的小诸侯国一跃而成为雄居东方的大国富国。

第二,齐国邻近鲁国,民众受传统儒家文化熏染,民风淳厚,向来是礼义之邦。

“烧烤节”期间,淄博市民组织车队,免费接送游客,沿途送茶送水,甚至让找不到住处的陌生游客住到自己家里,可以说是齐国乐于助人的“古风”遗留。想一想某些地方,外地人要手里拿着人民币问路,简直不是一个国度;

烤串上的肉块大到让人眼前一亮,价格却低廉到让游客惊呼,比一比某些城市五、六块钱一串却像签子头上沾了一些肉糜似的同类产品,不由不让人想到“厚道”两个字;

游客蜂拥而至,酒店不但不涨价,反而大幅降价。很多地方尤其是旅游城市,到了旺季,或者是开个糖酒会、招商会等全国性的大型会议,甚至在中招、高招期间,大、小酒店、旅馆价格都是一倍、两倍甚至数倍地往上翻番。

普通2块钱一瓶的矿泉水,在景区可以卖到五块、十块,如果说有些景区是因为运输成本高、难度大的话,那机场、高铁站、高速服务区的高物价又有什么理由?其实不过是利用了自身的垄断地位而又失于监管罢了。

在很多人看来,淄博“爆火”“出圈”以后,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自己的垄断地位,按惯例商品、服务价格有所上涨是必然的。但淄博不是这样,不涨价还要降价。这当然要靠当地主政官员的高瞻远瞩和相关部门的严格监管。

淄博“烧烤节”的成功,离不开上层的筹划运作,离不开中层的执行到位,但更离不开普通民众的自觉遵守。 “烧烤节”期间的淄博,如同闷热的夏季突然吹来一阵清风,透人心脾,让人见识到什么是传说中的“政通人和”。

第三,说到“政通人和”,就不得不说到淄博的主政官员、各级领导和各类部门。他们有很多优点,有很多不同于其他地方的观念和做法。但根本上只有一条,就是他们真正把“人民群众”装在了心里。

从最初疫情期间来到淄博“隔离”的那群大学生开始, “管理”和“被管理”者就应该建立了十分融洽的关系,否则就不会有后来的“烧烤饯行”,不会有“春季之约”,当然也不会有火出圈的“淄博烧烤”。

从烧烤强力切入,也体现了主政官员敏锐的眼光、善于捕捉机会的魄力和务实能干的作风。单日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同比增长50%以上,人员的吃、住、游玩,原材料供应、食品安全、服务质量、价格管理,都是对当地管理能力和执行能力的严峻考验。

他们预先应该设想到了各种可能遇到的情况,紧急增修的停车场、不对外地游客进行违章罚款、严控酒店行业价格、增设“淄博烧烤专列”、建设露天幕挡等等,无不是以服务游客为中心。

游客来到淄博,与其说是为了享受烧烤的美味,不如说是为了体验那种真正受尊重被厚待、心里安宁不怕受欺诈被“宰客”的感觉。这不只是“人间烟火气”,更像是理想中的“世外桃源”。

淄博的管理者厚待了外地游客,更没有忘记本地居民。“烧烤节”过后,对市民免费开放的各旅游景点,算是对“烧烤节”期间受到“委屈”的本地居民的一种补偿。虽然经济意义不大,但也更加说明淄博的城市管理者心中有群众,心中有市民。

可以说,首届“烧烤节”,淄博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但是,其他地方如果“照抄”这份答卷,还是要好好掂量掂量自己的管理能力、执行能力怎样,当地民风怎样,最关键的是“人民群众”在城市管理者心中的分量怎样。那些一换主政领导就大修“马路牙子”的地方,还是趁早不要东施效颦的好。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