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闫瑞英,东明县第四初级中学教师。热爱运动,多愁善感。
先生学蒸馍
文/闫瑞英
放暑假了,忽然间清闲下来,让人觉得有些不适应。
先生开始自娱自乐,自己给自己找活干:去小菜园拾掇拾掇菜,到街上逛逛买份彩票,看看人家下棋,去河边钓鱼,用半天时间做红烧肉……
有一天,他突然告诉我,他想学蒸馍。说做就做,先生当天就从超市买回来发酵粉。
那天中午,先生第一次把蒸好的一筐子馍端上饭桌,就亮了我的眼睛:除了不太光滑外,馍个适中、匀称、亮白,掰下一块儿放嘴里,劲道、暄腾、味道微甜带着清香……“哇!好厉害!有能耐!馍蒸得不孬耶!”我由衷地赞美!一口气吃了两个。
接下来两天,每到吃饭,我就夸先生“出手不凡”。先生已被夸得飘飘然。“行吧,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比你蒸得好吧!”“那是,那是!”“除了不会生孩子,你会的我都会。”先生越说越得意了。“下次你还蒸呗!”我趁机说。
三天后。
“又该蒸馍了,你来我来?”“我吧,过来过来,我教教你!”先生“大言不惭”。
洗手、刷盆、搲面,放发酵粉,兑水、拌面,默默地看着先生笨拙地做着这一切,我偷笑。面和好了,而先生手上却是沾满了面糊,盆底尚有许多面粉,盆四周也粘着一层干面疙疤。这哪里能比得上我和面?三五分钟,面光、盆光手也光,这句话得憋着不说,可不能打消先生的积极性!还得鼓励鼓励他,“好棒哦!那么好吃的馍馍,原来是这样和面的!给你点赞!”
两个小时,漫长的等待……
“面开了,你蒸我蒸?”我故意问。“我蒸我蒸,再给你露一手!” “来来来,现场直播!哈哈哈……”我乐不可支。
先生先放下案板,清扫一下,洒上一层面补,接着把发好的面从盆里挖出来放上面,然后开始团面,面团很快被团成了长条状,便开始用刀啪、啪、啪地剁,剁成一个一个的馍坯。馍坯大小倒是匀称,由于面太软了,一个个扁扁的,趴在那里,没有半点生气,也没有个馍样,外面沾了一层厚厚的干面,就像包了一层白糖的点心……
“愣啥楞?一会儿熟了,好吃就行了呗!”我一定是不经意间流露出了不满意的神情。“好吃才是硬道理吗!”看着先生满头满脸的汗和脸上、手臂上粘着的白花花的面粉,我哭笑不得,却也随声附和。
接下来是往锅里装模。
刷锅、添水,刷箅子、洗抹布、打火……然后把馍一个个装里面。眼见得先生把馍坯一个个歪歪扭扭、挤挤挨挨地装进去,盖上了锅盖,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等着吧,等着掀锅的那一刻,让你直流口水!”先生脸上的汗滴下来,背心也已经湿透。
约莫八、九分钟,先生又跑去厨房,稍微调小点火,并看了看表,“20分钟哈,20分钟后掀馍。”一副胜券在握的样子。
先生的汗还没有消,时间就到了。拿着中午刷好的馍筐子,先生直奔厨房,我跟了过去想见证一下奇迹:那么歪歪扭扭、挤挤挨挨的馍坯,能是上一锅馍的样子?!
一进厨房,一股麦香味直钻鼻孔。锅盖一掀,哇!还真是!馍一个个你挨着我,我挨着你,白亮肥胖,那吃起来一定是暄腾的哦!
回想我和面蒸馍,虽然“盆光、手光、面光”,面和得却是有些硬;蒸馍的时候,用力把面垫来垫去,还揉了一遍又一遍,馍坯是光滑、周正了,熟了的馍却也成了立立正正的“硬面卷子”,吃起来没这么暄腾。
趁着这时机,我做了“自我检讨”,并又狠狠地夸了先生一通。
其实,无论孩子还是成年人,鼓励是进步的发酵粉!夸奖是成功的催化剂!
相信先生,馍会越蒸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