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枕头馍几个字,你一定脑洞大开,枕头馍是啥玩意,像枕头一样的馍吗?
那么恭喜你,答对了。还真是。枕头馍是阜阳特产,一种让你吃后还能让你回味无穷的面食。
自古民以食为天,中国凡叫得响的小吃,几乎都有历史典故,都与名人有瓜葛。牵强附会也好,捕风捉影也罢,凭空杜撰,拿来主义等等,似乎没有典故名人,小吃便失去了光环,便味同嚼蜡了。可阜阳的枕头馍确实来的名副其实,丝毫没有悬念和质疑。
枕头馍,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相传宋金“顺昌之战”期间(今阜阳)为了支持宋军抗金,顺昌府百姓,蒸制出形如枕头形状的大馍送至军营,宋军每人发一个,饿时削一片充饥,困时枕头而卧。“枕头馍”由此而来。据“颍州枕头馍制作技艺”的市级传承人--洪亮君回忆,他的先人曾在宋军当差,为抗金将领刘琦的军队做过“枕头馍”,后来成为全国独有的阜阳特产。
颍州枕头馍系选用精细面粉,精工蒸制而成。馍焦呈金黄色,似油炸一般,厚约半寸,香酥爽口,用快刀切上一片,馍瓣洁白,层层相包,温润柔筋,干而不燥,松软而又耐嚼。由于蒸制前没有放碱、
发酵粉等物质,存放数日仍不霉不硬,味道依旧,并形成枕头馍的独有特色。
“颍州枕头馍制作技艺”被列入为2010年颍州区第二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又列入阜阳市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被列入第五批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也在央视的纪录片《风味人间》中闪亮登场,荣誉亮相。也让沉稳内敛的它名声大震了一番。
枕头馍又称阜阳大馍或大卷子馍,是安徽阜阳颇具特色的传统小吃。每一个都像小枕头那么大,重约2-6斤,堪称馍中之王。
随着一声吆喝:卖馍嘞,枕头馍刚出锅的还热腾腾的哩。不好不要钱......我便又进入了那个熙熙攘攘的街市上,各式各样的特色小吃,而足以吸引人眼球的就是那枕头馍了,一个个不仅圆嘟嘟的还白嫩嫩的,让人看了都新生欢喜。忍不住多看两眼,甚至还想上去摸一摸。
曾有人这样形容它:热气腾腾,沸水四溢;满屋祥云,麦香扑鼻;它以一颦一笑的姿态款款而来,冲盖而起。洁白光滑,浑圆紧实,状如枕头的大模,既喷香,又暄腾。切开之后的馍瓣不仅洁白,而且层层相裹;入口耐嚼,面香浓郁。配上粉鸡或者当地的香辣西瓜酱豆皆能衬托出馍的甘甜与麦香。也是当地人喜欢的最佳CP。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其实它还可以有更洋气的吃法。可以像面包切片那样,烘烤过后加上果酱,煎蛋便是一顿方便美味的早餐了。也就是现在孩子们所喜欢的西式早餐。还可以配上生菜和香菜做成孩子们爱吃的汉堡。它没有面包那么多的添加剂,吃得也更放心。
营养价值
枕头馍选用精细面粉,精工蒸制(主要以面粉经发酵)而成,营养成分和馒头近似,主要营养素是碳水化合物,是人们补充能量的基础食物。另外,其有利于保护胃肠道,胃酸过多、胀肚、消化不良而致腹泻的人吃烤馒头,会感到舒服并减轻症状。
俗话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千里沃野淮北平原属冲积平原,平坦舒展,一望无际,一览无余,阜阳人就像庄稼地里的红高粱那般朴实、心胸就像平原宽阔坦荡。性格豪放粗狂但并不粗鲁,感情细腻,但并不腻歪,遇事拿得起放得下,有担当有责任。
枕头馍的韧和大气,似乎就是阜阳人的真实写照。枕头馍做法不复杂但也不简单。将小麦面粉放在案板上,加水,快速将面揉成一团;使用特质铁棍轧面,将面团压扁后撒上干面粉,不断重复;
等到面团柔软且有韧劲即可;将面团做成馍坯,再不断搓来揉去。馍坯越来越柔软有弹性。将做好的馍坯放进将近1.6米的蒸锅蒸1个小时即可。便是枕头馍的横空出世了,刚出锅的带着氤氲热气,是最惹人怜爱的,这时候给肉怕是都不会换的。
关于许多的童年和家乡美食,我们也许很难经常吃到,甚至品尝的机会都屈指可数。但儿时的味觉和记忆是不会轻易变的,或许我们把它存于心中,又或许我们想法设法留在舌尖和胃里。但不管以何种方式都已然成了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了。始终伴随着我们抵抗一切路途的风雨兼程。
枕头馍的光荣之旅我们就不辞辛苦地走完了,你们的家乡都有哪些被赋予了人文典故的地方特色饮食呢!不妨让我们在评论区相见吧!也非常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的赏阅了。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