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做过的试卷要留存吗(做过的试卷怎样免费去掉答案复印)

小学生做过的试卷要留存吗(做过的试卷怎样免费去掉答案复印)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4-09-24 02:46:19

又一次月考结束了。刚刚结束阅卷工作。随着教研组长鼠标轻轻一点,成绩发布成功。

另一端,各任课教师赶紧查看对比各班的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了然于胸!

更焦虑的是各位家长,纷纷点开那款app,一科成绩出来了,又一科成绩出来了!每科分数多少了,总分多少了,单科排名是多少,在班级里,在年级里呢?哪科是优势,哪科又拖了后腿?

真的是无比感慨现在的教学技术!减轻了老师多少负担,又增加了多少数据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状况!

于是,“考,考,老师的法宝”更是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升级,“分儿,分儿,学生的命根儿”,这命根儿更加的粗壮,成为打在学生身上的刑杖。当然,更成为有关领导和教育部门的评估手段!

话说到这里,我们必须看清楚的一点,就是,再先进的工具是为教学服务的。而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凡事不可矫枉过正,超越一定的度,总是有弊端需要注意。

那我们来说说学生。先看看学生考后百态:有的喜笑颜开,有的焦虑难耐;有的低眉丧脸,有的放浪形骸;有的如坐针毡,有的稳坐钓鱼台!

很多次,我在课堂上教学过程中,遇到了过去讲过的试题,总会问一句:“还记得原来某次考试的最后一题吗?”或者,“上次期末考试,我们就是以这个优秀人物的事迹作为素材,编排的试题,还记得当时的提问方向吗?”这个时候,总会在学生迷蒙的眼神儿里晃动的小脑瓜里看到两个字“遗忘”。然后听到一片“不记得了”的蛙鸣声。偶尔有一个,“哦,对了,我想起来了~”,那时老师反而惊讶了,啊,你的记性真好!

确实,这时近些年老师们普遍反映的课堂教学中的现象。学生做过很多试题,但是能存留大脑中的典型试题却很少。于是,教学就陷入了一个怪圈“越不会做题,就越多留作业多考试;越多考试,越留不住经典试题。”题海战术由此展开,作业由原来的几个题的留上升到一留就是一份试卷,哪怕只是一个晚上的作业。

不论你哪个学科,掌握一些有代表性的经典试题,可以让这些试题起到示范作用,以点带面,举一反三,有利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当然,对于减少重复性的作业训练,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切实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有着重要意义。

按说,中小学阶段正是记忆的黄金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现代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已经令人信服的证明了人脑和电脑一样。我们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经过视觉 听觉 触觉等感官输入,还需要有一定的内存。任何一个信息加工系统在速度和容量上都是有限的,只有容量有限才能做到具体有效。做太多的事情反而会使我们显得笨拙和效率不高。容量的局限是信息加工心理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20年代心理学家亚历山大鲁利亚在《记忆大师的心灵》(1968)一书中有这样一个个案研究,说明输入的太多未必是好事情。shereshevskii(简称S)是一名记者,无论做什么笔记,都能逐字逐句的复述出来。经人介绍他,来到鲁利亚这里测试。鲁利亚给他设计了更为复杂的记忆任务,包括超100位的数列,未知语言的诗歌, 复杂的数学公式等等。S不仅能正确复述出任务,并能倒背如流,甚至几年后还能回忆!多么超强大的记忆!然而,悲剧的是,新的信息不断涌入引起来不可控制的令人分心的联系。最后,他变得越来越不快乐,记忆被无效信息搅乱了!

当然,这是个例。更多的人是随着新信息的涌入,选择了遗忘!所谓的水满则溢的基本道理足以说明问题。

所以,即使是处于记忆黄金时期的青少年。过多的接触重复的无效信息,还不如减少,再减少。过量的满灌式的学习未必是好事。这也是要求教师不搞题海战术,而是精讲精练的原因吧!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