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通过数对确定位置,拓展方位概念和重建空间观念。
首先,理解数对的概念是基础。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一般先写列数,再写行数,两个数字之间用逗号隔开,加上小括号。表示为(列数,行数)。
例如:(3, 5)表示第 3 列第 5 行。
在拓展方位方面,需要明确不同方向上的位置关系。比如,从一个给定的数对出发,向左或向右移动时列数的变化,向上或向下移动时行数的变化。
通过学习,提高孩子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这套试题不难,认真思考,细心的孩子一起挑战100分!
第一题、填空题
共有5小题,旨在检测学生对数对的理解程度,数对的左边表示的是列,右边表示的是行,在初中学习坐标系时,左边表示x轴,右边表示y轴。
第2小题,将数学和语文中的古诗联系起来,不仅考察数对只是,还考察孩子读题审题的能力。
第二题、判断题
1、× 用数对表示位置时,这两个“7”表示的意义不一样,第一个表示列,第二个表示行。
3、× 根据第6层3号房用数对(3,6)表示,可知7层1号房用数对(1,7)表示。
4、× 图形左右平移,行不变;图形上下平移,列不变。
向右平移3格变成(8,2),再向上平移2格变成(8,4)
5、× (12,3)表示晓玲在第12列第3行,说明前面有2个座位。
第三题、选择题
1、C 往前调了2排,说明行变列不变。
2、A 左右相邻,行不变。
3、C 画方格图找到这几个点所在的位置或者根据点所在的位置,可以看出来是直角三角形。
4、C 心心所在位置(5,5)说明他的前后左右都有4人,也就是说这个方队是9行9列,81人
5、D 画方格图找到这几个点所在的位置或者根据点所在的位置判断。
第四题、填一填、画一画,用直尺和铅笔规范作图,分清楚行和列。
第五题、解决问题,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答题过程中要细心审题,应用数对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数学的应试能力,掌握数学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