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题整理的核心目的
1、现在搞懂,会做。
2、并且为了让自己在未来复习的时候能够瞬间看懂,并且快速掌握。
错题的整理归纳形式众多,但是不管哪一种形式,只要不满足以上两点,都是不完美的错题整理。
我以每日一题为案例,教大家如何整理笔记。
【案例1】:中档题难度,只做会了第一步,整个自己的过程如下。
分析:当老师评讲完这道题,我发现其实我的核心问题就是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求最大值不知道如何求,仅此而已。你在整理笔记的时候,没有必要把整个题目抄下来,然后把整个过程都写一遍。
原因有3:
1、抄题目抄过程非常浪费时间;
2、抄的题目以及自己会的过程对自己并没有帮助;
3、并不能在复习的时候,瞬间让自己明白自己需要掌握的核心知识点。
那么笔记如何整理呢,你的问题在于最大面积不会求,你就核心针对这个问题进行笔记整理即可:
在这张图片里面,我们核心关注以下三点:
1、题目已经修改,只记录自己不会的部分;
2、核心突破口一定要写下来
3、总结本题,如何举一反三
【案例2】:送分题难度,所有步骤都写对了,但是由于粗心,答案写错了。
分析:本题题目要求的是AB的长度,然而学生错误的以为是求最大的面积,然后把求得的最大面积54写上去了。学生本身是会这个题的,但是最终丢失了5分,非常不划算,老师评讲的时候,自己也非常懊恼,直接在试卷上划掉错误答案,写上正确答案,然后内心下定决心:我一定要细心,下次一定不能犯相同的错误了。
感觉是不是非常像现在的自己,你除了懊恼和后悔,本质上讲:你并没有对你的错误做出任何行动。
这个世界上我认为根本没有“粗心”一说,粗心是我们对自己无能的借口,你能做的事情只有两个:
1、事情发生后,检查出来;
2、在一开始就不让其发生;
检查的前提是你解答试卷非常快,然后有时间检查,这一点我们在后面的文章讲解,今天我们还是重点讲第二点:遇到一次粗心的问题,总结一次,并且让自己永远不再犯第二次这种错误。
大家的错题本或者笔记本都是从头往后记录的。在遇到粗心的情况,教你如何整理笔记,那就是从笔记本倒数第一页开始记录。复习笔记的时候,先从笔记本的最后一页的粗心问题开始复习,复习完了再从开始的常规错题复习。
同样的道理,你没有必要把正确的过程再抄一遍,你的笔记,只要满足最开始我们说的第二点即可:
并且为了让自己在未来复习的时候能够瞬间看懂,并且快速掌握。
我们可以看到,这个错题整理写了很多废话。但是,你真的去尝试这样的错题整理,并且考前复习,考试的时候真实的运用,你会发现,对自己帮助是很大的。
【案例3】:压轴大题难度,自己很难下手,150的满分自己只考了70分。
当然,我只是举个例子,压轴大题当然不会这么简单。如果你的成绩不是那么好,然后针对这样一个压轴大题一点思路都没有的时候,针对这个题,我建议你可以放弃整理错题【可能会有争议】,道理很简单:
1、有限的时间我还不如整理其他试卷的中档题 粗心题。
2、即便你整理了,下次考试考到的可能性不大,自己发挥出来的难度更大。
【案例4】:这是一个中等偏难的题,中间步骤大部分都会,但是有几个难点卡住了自己,而不是所有都不会。【错题过程我就不写了,我只附上笔记如何整理】
这个笔记我并没有整理到错题本上,而是直接将笔记整理在了试卷上。
再次强调一下,你整理笔记的目的,除了让你自己现在吃透这道题,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
保证自己在未来的某一天,复习笔记的时候,,能够轻松,愉快的看懂这个错题,抓住这个错题的核心价值。【比如本题的突破口1,突破口2,突破口3,易错点】
本文章是一个实操型的干货,看完这篇文章,你重在去实践,不实践是完全没有用的。
错题整理的误区
1、家庭作业太多而放弃整理错题。
2、错题复习看是意义不大的,核心还得自己独立做一遍。
3、纠结于整理错题的形式,而没有抓住错题整理的核心是搞懂和复习。
误区1:家庭作业太多而放弃整理错题。
因为A不得不做【紧急】,
而放弃去做更重要的B【重要】,
是我见过的最不明智的选择。
案例1:因为工作太繁忙,所以放弃定期看望父母。
案例2:因为挣钱很重要,所以常年把子女让长辈带大。
案例3:因为时间不够用,所以放弃锻炼身体。
……
案例n:因为家庭作业太多,所以放弃整理错题。
为什么说这是最不明智的选择:
因为以上逻辑,均会让你走上恶性循环的不规律。
为什么家庭作业做不完?
因为你效率低;
为什么效率低?
因为错题还是不会做;
为什么错过的题还是不会做?
因为没有时间搞懂错题;
为什么没有时间搞懂错题?
因为家庭作业做不完!
这完全就是一个死循环,如果你一开始就走入了这个怪圈,你已经可以预判未来。
为何我们不能改善为以下模式:
因为我整理了错题,
所以我搞懂了错题;
因为我搞懂了错题,
所以家庭作业做到曾经的错题,
我会做了;
因为我会做更多的题了,
所以家庭作业效率高了;
因为我家庭作业效率高了,
所以我有更多的时间来整理错题!
这难道不是我们每个人想看到的美好的景象么,
你需要做的事情,
就是一开始,
挤出能够整理错题的时间,
培养出良好的习惯,
进而走上良性循环。
其实,这个时候还是会有同学说:
家庭作业真的很多,我挤不出时间做家庭作业。
放弃20-40%的不太重要的家庭作业
你真的去做了,
并且熬过了瓶颈期,
你会发现,
世界会很美好!
误区2:错题复习看是意义不大的,核心还得自己独立做一遍。
“错题本每次考试前都能够看懂,一到考试就不会了!”
数学复习怎么能看呢,如果看都可以把数学看好,老师还用布置家庭作业么?
秘诀就是:把整理的错题反复做,直到自己能够独立做出来为止。
当你真的按照我下面的方法去做了,你在考试如果有了以下的感悟,你的成绩会直线上升【适用于所有科目】:
哇,这个题是我复习到的,我再也不会错了!
哇,这个题也是我错题本上的类型,只是变了数据而已!
我靠,这个题我也复习到了,当时我就因为一个小坎,没有想出来!
是的,当你有以上的感悟的时候,你的成绩会直线上升,下面我来详细讲述一下如何复习错题。
具体怎么操作:
(1)第一个月:我们的错题来源可以是平时作业,也可以是测试卷子里面的,只要是第一次没做出来、或做错的题,誊抄到专门的本子上。
比如第一次月考前,之前一共收集了5页的错题,全部遮住答案自己做。做对的,可以去掉。卡壳儿了的,标注一个★(五角星,大红花,三角形任你挑!),表明是“难啃的骨头”。然后,得赶紧弄懂【只要你的笔记足够清晰和详细】,如果还是没有搞懂,召唤一下任课老师和热心同学帮忙!接着,在自己独立的做出来。
(2)很快到期中考试了,又累积了5页的错题,现在一共有10页错题了。该怎么操作呢?先独立写一遍有上次发现的, 有★的题,先扫一遍,如果做出来,就把★划掉。又被卡壳儿的,看看答案,对比一下上次被卡的地方,经过梳理,再遮住答案做一次。然后该题号前,再打个★,这样,针对自己的超级短板,前面就有了★★,这些就是很“难啃的骨头”。
至于新累积的5页错题,和上个月第一次接触的新错题一样,把没有做对的题,遮住答案做一遍。没有一次性做出来的,打个★
(3) 很快,到期末了,又多了5页错题,共15页,又如何处理呢?
这次拉通把前面所有的打了★的错题拉通做一遍。
对的都划掉(希望你可以划很多)。没有做出来的,加一个★。所以遇到那种3次都没有做出来的,就变成了★★★。我们称之为“超级难啃的骨头”。每次都卡在哪些题上面,可见有多么容易出错!
在操作中,只要每次卡壳儿后,找人问懂了,自己再独立做了一遍了,一般来说,★★★的情况还是比较少的。大多数书在被标注成了★★,也就是被卡壳儿了两次,重做了两次之后,就被消灭了。
想想这些被标记出来的,不正式自己的短板吗?平时把这些拦路虎分批次,一个一个消灭掉,考试即使遇到类似题型,也可以淡定处理。
误区3:纠结于整理错题的形式,而没有抓住错题整理的核心是搞懂和复习。
我见过无数的同学最低级的错误,
一个错题,老师在黑板上写了啥,全盘抄下来。
根本没有突破口,易错点的标注。
下来你考他原题他都做不对,
就更别指望下次考试的时候进行举一反三了。
所以你在整理错题的时候,
把突破口,易错点,核心难点都要用红笔标注出来。
整理错题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尽量不要拘泥于抄错题到错题本上。
在这里我列举4种错题的整理方式:
1、错题保留在试卷上,最终将试卷归档成册。
最好是有顺序,有针对性的整理成册,学生没有时间弄的时候,也可以让父母帮忙装订一下。
如果装订你觉得太麻烦,你也可以购买一些文件袋,如下图:
2、隐形胶带的使用【成本极低】
很多同学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个“隐形胶带”的物种,很多同学抄错题很困难,所以有人为了让大家可以偷懒,发明了这样一个东西,我们来看看实物:
这个错题采集的原理很简单,就是把胶带粘贴到错题上,然后你从试卷上拔下错题的时候,错题顺带就粘贴在了胶带上,这个时候,我们再把错题粘贴到错题本上,就大功告成了。
3、剪错题整理
有的试卷或者教辅,做了之后,其实就无关紧要了,这个时候,你是可以把错题用简单剪下来的,这样就不用“透明胶布”或者“手动抄题”了。
剪下来之后,我不太建议你用一个错题袋装起来:
因为这样做的缺点很明显:
错题没有顺序,没有关联,容易丢失。
说到这里,有的同学灵机一动:
自己写解题过程我看也挺麻烦的,不是可以剪下来嘛,直接把参考答案和详细解答剪下来粘贴上去不就好了嘛。
剪切的毕竟是别人的知识,只有自己整理并且强调了重点的才算自己的错题整理,所以上面这样的方案我是不太支持的。
4、错题本
虽然有了上面3种错题整理方案,我还是会推荐大家使用错题本。
错题本核心是错题汇集整理的地方:
1、不管你用“透明胶布”还是“剪错题”,你得贴到错题本上呀。
2、虽然有了“试卷归档”的方案,但是还是会有一些好题比如你觉得很经典的“每日一题”你需要整理到错题本上的。
以上,分享给所有学生及家长朋友们,我们共同学习帮助孩子养成科学的整理错题习惯,发挥错题本应有的作用,助力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