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学生们的日常交流中,我时常听到他们充满遗憾地说:“这次考试并没有反映出我的真实水平,有些题目我明明是有能力得分的,可惜......”作为一个教师,我也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有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表现优秀,但一到考试环节,成绩却不尽人意。
在观察这些学生后,我发现了一个他们身上共同存在的问题:缺乏最大化得分的策略和技巧。具体来说,他们往往会在一道题目上花费过多的时间,缺乏对整张试卷的整体把握,导致在困难题目上耗费过多时间,最终因时间不足而无法完成试卷。
因此,尽管这些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并不低,但他们却难以在考试中取得与自身水平相符的成绩。那么,你可能会问:“怎样才能将学生的实际知识与能力转化为应有的考试分数呢?”我认为,除了身体因素和临场考试状态外,最关键的还是答题应试的策略。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答题技巧的训练。首先,学生需要学会合理分配时间,遇到难题时可以先留下标记,等完成其他题目后再回头解决。其次,培养对试卷的整体观感,学生可以在考前通过模拟试卷来提升自己的答题策略与技巧。这样一来,他们就能够更好地掌控考试时间,以及根据题目难易程度作出相应应对。
通过这样的训练和调整,学生们能够逐渐掌握正确的应试策略,从而在考试中发挥出自己的最佳水平,取得与自身知识能力相符的优异成绩。
答题得分的三大策略
一、首次作答力求精准
在考试中,很多学生会急于完成试卷,忽略了对正确率的重视。然而,这样的应试方法往往会导致一些本能答对的题目出现错误。因此,明智的做法是在第一遍作答时就力争做对。正如一位成绩优异的学生所说:“做题要抓正确率,保证做过的题目尽量得分。”在考试时,时间是非常宝贵的,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检查每一道题目。因此,当我们对自己会做的题目有确信解题思路时,我们应该在第一遍作答时就力求准确无误。虽然这样做可能会花费一些时间,但与第一遍马虎应对、第二遍检查出错再重做相比,仍然可以节省时间。所以,我们要意识到复查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不能寄希望于它。
二、答题顺序先易后难
那么,什么样的答题顺序才算合理呢?普遍认为,先易后难的答题原则是比较科学的。这样做的好处有很多:首先,人的思维活动需要一个由启动到激活的过程,先易后难的答题顺序符合这一规律;其次,从容易的题目开始,有利于稳定情绪、集中精神,并通过顺利答题树立起自信,使自己尽快进入最佳应试状态;再次,解答容易题通常较快,可以留出大量时间集中解答难题,同时能为解决难题提供思路,促进难题的解决;最后,把能得分的题先拿下,就可以减轻思想包袱去主攻难题,能做多少是多少,思想轻松了,答题状态就会很好。
三、分档得分策略
考试题目一般分为低档题、中档题和高档题(难题)三种。为了最大程度地得分,我们应该为自己设定一个目标:低档题不失分,中档题得高分,高档题(难题)每分必争。对于不同档次的题目,我们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遇到容易的题目时,需要保持足够的细心和认真,以避免因疏忽而失分;对于中档题,我们要争取得到高分,避免“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情况发生;面对难题时,我们需要保持冷静和自信,记住难题并不意味着不可攻克。即使是难题,只要我们沉着应对,也是有可能解决的。
在考试过程中,有一点我们必须要牢记:绝对不能让试卷留空。那些在高考中取得出色成绩的学生们,在分享他们的应试技巧时,都强调了这一点。
“不论什么题目,都不能留下空白。即使对某些题目完全没有头绪,也应该把自己的思考过程、相关的知识点写上去,能写多少就写多少。这样,你就有可能得到一些分数,而完全空白则肯定一分都得不到。特别是对于选择题,即使不确定答案,也应该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一个选项。”
“人们通常所说的难题,并不是指我们完全无从下手,而是在解题过程中的某一环节遇到了阻碍。只要我们能把自己理解的那部分写出来,用文字、符号、公式、方程等方式表达出来,就有可能得到一部分分数。既然如此,为何要让整个题目一分不得呢?”
“即使遇到非常困难的题目,也不能轻易放弃。如果是选择题,可以凭借‘感觉’选择一个答案,总之不能留空;如果是主观题,也应该尽量写上一些内容,可以是与题目相关的书本知识,也可以是对题目的理解和分析。只要能形成一个看似完整的答案,就有可能得到一些分数。”
在正式考试中,评分标准通常是根据步骤来给分的。因此,即使你不能完全解答出题目,也应该把自己能够解答的部分写出来。记住,多写就有可能多得分。这是一种策略,也是一种态度,表明你在面对困难时并没有放弃,而是尽自己所能去解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