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试卷讲评课语法填空板书(高三英语二卷试卷讲评课板书)

高三试卷讲评课语法填空板书(高三英语二卷试卷讲评课板书)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4-09-07 02:24:50

感谢您关注“永大英语”!

高考英语语篇语法填空题的解析与教学探究

张建忠

摘要:本文以2015年全国高考英语(课标卷II)“英语知识运用第二节”为例,就其命题背景、题型、考点等方面通过表格形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针对语篇语法填空题所带来的教学困惑,提出了“主位推进 语法基础”的教学应对策略及相关建议。旨在引起广大中学英语教师对这一新课题的更多关注与探究,尤其对促进新课程改革下的中学英语教与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语法填空;语篇教学;主位推进

一、引言

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1年版)》)。《课标(2011年版)》不仅就中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作了具体要求,而且就英语课 程的性质做出了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教育部,2012:2)。从国家课程标准的层面实现了英语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对中学英语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与要求。

为适应《课标(2011年版)》的要求,作为中学英语教育教学“风向标”的高考英语,多年来就其方法与手段也在不断地改进与创新。2014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在全国高考英语课标卷中启用了“语篇语法填空”这一全新的题型,替代了多年来高考英语测试中的“单项选择填空题”。2016年高考英语使用全国课标卷的省区多达26个,目前广东省和上海市也采用了这一题型进行自主命题。

面对这一新形势,不少师生无论是在平时的英语语法教学还是在备战高考的语法复习教学过程中都感到束手无策。为此,本文通过对2015年全国高考课标卷II“英语知识运用第二节” 语篇语法填空题与传统的单项(语法)选择等题型的对比解析,旨在帮助广大师生对这一新题型的模式、特征及相关考点等方面能够快速地了解与把握,并从教学与测试的角度,本着传承与创新的原则就这一新题型提出“主位推进 语法基础”的语篇语法教学应对策略和建议,以供广大教师同行参考和进一步探究。

二、高考语篇语法填空题解析与评介

2015年全国高考英语课标卷Ⅱ语篇语法填空题是以2014年全国高考英语课标卷启用的新题型为基础,除答题要求上略有变化外,在题型设计、考点内容上保持了相对稳定,就其题型特点及相关考点内容分析如下:

(一)题型设计

根据分析表2.1.1所示,就其题型特点进行如下分析:

1. 题型设计变化对比

与传统的单项选择填空题相比较,新启用的语篇语法填空题题型设计发生了全新的改变。从整卷位置来看,原来单项选择填空题设在整卷的第二部分(第一部分是听力),且在英语知识运用部分的第一节(第二节是完形填空),而语篇语法填空题则设在整卷的第三部分(第二部分是阅读理解),且在英语知识运用部分的第二节(第一节是完形填空)。这样的改变与调整便于主、客观试题的分类与安排;分值方面尽管总分(15分)没有改变,但由于小题数目由原来的15小题变为10小题,每小题的分值也就相应地由原来的1分增加到1.5分;题型的设计与答题要求方面,一是彻底改变了多年来高考英语的经典题型:以往单项选择填空题要求学生从A, B, C, D四个选项中选出唯一正确答案(四选一),而语篇语法填空题则要求学生在空白处填入正确恰当的具体内容(包括有提示词和无提示词两类);二是完全改变了以单句型为主的命题形式,转变为以语篇为基础的命题形式,即命题原材料是短文(或对话)等。

2. 命题的基本原理

语篇语法填空题比起传统的单项选择填空题来讲,更类似于完形填空题,都是基于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理论。格式塔心理学强调整体感知,测试的是考生结合上下文语境(context)对英语的整体感知能力(车文博,1998)。基于这一命题原理及高考英语考试大纲(说明)的要求,语篇语法填空题与完形填空题类似,在一篇短文或对话(200词左右)中挖空设题,其设题间隔是比较均匀的,不影响学生对语篇的整体理解,确保了试题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只不过完形填空题仍然保留了“四选一”的客观答题方式,而语篇语法填空题是用具体内容填空的主观答题方式。

3. 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2014年首次启用的全国高考英语课标卷中,有关“语篇语法填空题”的答题要求是:“阅读下面材料,在空白处填入适当内容(不多于3个单词)或括号内单词的正确形式”。2015年全国课标卷对该答题要求做出了一定调整:“阅读下面材料,在空白处填入适当内容(1个单词)或括号内单词的正确形式。”针对这一答题要求,不少教师尤其是广大学生不能明确而具体地理解与把握。一种困惑是不能正确、恰当理解“括号内单词的正确形式”这一要求的真正内涵;另一种困惑是将答题词数的限制理解为是对该题的所有小题的要求,从而产生答题的错误判断。

所以笔者认为该题的答题要求值得进一步商榷:一是可否更明确而具体地将“无提示词”与“有提示词”两个概念在答题要求中明确提出来,分别提出答题要求;二是对无提示词空白处“1个单词”的答题限制,原本是为确保试题的难易度及信度,但这样不利于学生对相关语法知识的灵活运用。如在定语从句中,用关系词“where”的地方也可以用“in which”等。

总之,从试题的题型设计角度,语篇语法填空题旨在通过语篇形式来考查学生整体把握语法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语篇内容及考点

通过表2.2.1可见,2015年全国高考英语课标卷Ⅱ语篇语法填空题从材料内容到知识考点,符合《课标(2011年版)》及高考考试大纲的要求与精神,尤其是“突出语篇、强调运用、重在交际”的命题原则与思路。

1. 亮点与特色

(1)传承与创新相结合

尽管全国课标卷没有以“语法填空”命名,而是根据答题要求在材料的空白处填入适当的内容,但是这一新题型传承了“单项选择题”侧重语法知识的考查,并创造性地将语法知识融入语篇理解的考查中,同时也将传统的选择题模式转变为填写具体内容的新模式。这样能够通过以考促学、以考促教的手段,不仅促进了突出语篇的英语教学,同时也推进了符合大国国情的注重语法基础的英语外语教学。

(2)知识与能力相结合

语篇语法填空较全面地考查了学生的语法及相关知识在语篇中的运用能力。从词法角度,10个小题考查了10个词类(实词和虚词)中的7种(70%),其中非谓语动词形式是考查的重点,考查了三个:动词的过去分词形式(第61题)、动名词(第64题)及动词不定式(第66题);时态仅考查了一般现在时(第68题);从句法角度仅考查了宾语从句(第70题)。此外,有三个小题从构词法的角度考查了学生对词汇的转换能力,如形容词转换成名词(第63题),形容词转换成副词(第65题),名词转换成形容词(第69题)。尤其是第67题,不仅考查了固定的介词短语,还考查了学生对语篇衔接、连贯的把握能力。

(3)人文与交际相结合

该短文内容(说明文)通过介绍北美土著人的“土坯房”,引领学生了解北美土著人的住房特点,分享北美土著人的智慧生活。这样在考查学生英语语法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考查了学生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包容等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陶冶了情操、拓展了视野、丰富了生活经历,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个性的发展,从而适应了《课标(2011年版)》“提高人文素养”的要求。

2. 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1)该卷在对语法知识的考查中,侧重了词法角度的考查,10个小题中仅有一个小题(第70小题)从句法的角度考查了宾语从句的运用。所以笔者认为该题应从句法的角度加大语法知识考查的广度与深度,如增加状语从句、定语从句、虚拟、倒装及强调等语法知识的考查。

(2)随着高考英语语篇语法填空题型的启用,适应了多年来传统英语语法教与学的广大师生一时不知所措,教师不知如何去从事适应新题型的教学与指导,学生不知如何去针对新题型进行有效地学习与解题。因此,英语语篇语法填空题已成为当前高中英语教师与学生的新课题。

语篇语法填空题侧重了语法知识运用能力的考查,与侧重于词汇掌握与运用能力考查的“完形填空题”同归于高考英语测试卷的“语言知识运用”考查部分。为此,尽管目前高考以语篇为基础的“语法填空”命题与测试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与探究,但这一新题型的启用,让全国课标卷的命题与测试走向更加成熟、更加全面、系统与科学,同时也推动了中学英语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三、应对语篇语法填空的教学策略

(一)语篇理论基础

系统功能语法认为语言是由语义、词汇及语音构成的符号系统,本质上是一个语义系统,不是通过孤立的句子来实现的,而是通过语篇来实现的;同时语言也是一个交际系统,通过关注语法结构、结构功能及其在语境中的意义,从而发现语法是通过怎样的组织结构来使语言使用者进行意义的构建和交流的。

Halliday(2000)认为,语篇小句的主位(theme)是信息的起始点,并将主位分为表衔接功能的语篇主位(textual)、表概念功能的话题主位(topical)以及表情感态度的人际主位(interpersonal);Thompson(2000)也认为小句的第一个语法成分是主位,其余是述位(rheme)。主位是已知信息,述位是新的信息;Danes(1970)将主位作为小句的出发点;通过主位的不断推进解释语篇的内部发展。

因此,近年来随着对系统功能语法的关注与研究,以语篇为基础的教学思想已成为语言教学的主流与趋势。

(二)“主位推进 语法基础”教学实践

为应对高考语篇语法填空这一新题型的挑战,近来笔者在教学中运用语篇结构分析、小句主位推进,加上相关语法知识的运用,针对语篇语法填空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1. 引领学生通过语篇小句主位推进把握语篇整体结构

(1)根据“主、述位”理论,引导学生将2015年全国高考英语课标卷II语法填空题所在语篇分为8个小句进行如下分析(T表示主位,R表示述位,T1, R1分别表示第一句的主位和述位,以此类推,见表3.2.1.1):

(2)根据表3.2.1.1的分析,为了让学生明确语篇各小句的新旧信息,笔者根据主位推进模式,将这8个小句的主位关系推进分析如下(见图3.2.1.1):

通过以上语篇小句的具体分析及主位关系的推进可见,在语篇内主位与述位之间的相互照应、替代、连接及过渡构成了主、述位的推进过程。这一推进过程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了语篇(作者)的表达思路及文章主题所展现的过程。具体地讲,作者是通过这篇短文向读者介绍北美土著人的“土坯房”,从“土坯房令人称赞”说起,紧接着提出“是什么让土坯房令人称赞”,然后又引出新的话题,即“土坯房的墙体”,之后围绕“墙体”如何让“土坯房”实现昼凉夜暖、冬暖夏凉进一步展开话题,最后介绍北美土著人是如何让“土坯房”具备这一功能的。同时在主、述位新旧信息的推进过程中,往往一些信息会重复再现等,这无疑有助于读者对语篇细节的理解及对整篇结构及主题的把握(朱永生,1995)。因此,在教学中适时引导学生把握语篇结构特征,对解答语篇语法填空题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 引导学生对语法基础知识进行有效储备与基本运用

语篇虽然有长有短,但通常所说的语篇常常是由多个小句组成的,所以在平时的英语语法填空训练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对语法知识进行有效贮备,并让学生具有语法知识的基本运用能力:

(1)集训式热身

运用小句语法填空的方式对语法基础知识进行分类、专项集中练习;

(2)定向性热身

在进行语篇语法填空综合训练之前,针对语篇所考查的相应语法知识进行类似的小句填空练习;

(3)巩固性练习

在语篇语法填空测试之后,除订正答案之外,针对语篇所考查的相应语法知识进行类似的小句填空巩固练习。

3. 指导学生掌握语篇语法填空的解题思路与技巧

所谓解题思路,就是答题者(学生)要做什么,怎么做;从什么地方入手,到什么地方结束,其中要注意哪些问题,通常怎样去解决与处理等。所以高考前针对该题型进行恰当的适应性训练有助于增强考生应对此题型的能力(刘思庆、程蒙蒙,2013)。笔者在针对语篇语法填空的训练中,引导学生按照如下的解题思路与步骤,结果受到了学生的喜爱并收到了良好的解题效果。

(1)阅读答题要求,准确理解题意

①要求“在空白处填入适当内容(1个单词)”的准确理解是:在无提示词的空白处填入一个恰当的单词,而不是两个或多个单词,比如在定语从句中,既可以用关系词“when”也可以用“介词 which”的时候,符合答题要求的答案只能用“when”。

②要求填入“括号内单词的正确形式”的准确理解是:在有提示词的空白处,答案可以是1-4个单词,如谓语动词形式“builds, be building, be being built, have been built”;非谓语动词形式“ built, being built, to be built, to have been built”等。如2015年全国高考英语课标卷II语篇语法填空题中第61题的正确答案是“built”,而不是“which were built”,因为增加了其他词(关系词、介词等)的答案不符合“所给词的正确形式”这一要求。

(2)快速浏览全文,整体把握语篇

①分析小句结构,标出“话题主位”信息,把握语篇话题展开的整体思路;

②通过语篇结构分析,了解语篇主题大意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3)运用词法、句法,分类处理小题

①无提示词:通常是冠词、介词、连词以及符合上下文或特殊句式中的代词,还可能是助动词(包括情态动词)等;

②有提示词:括号内所给出的词通常是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和代词六大词类。针对各大词类的词法、句法功能,结合小句意义进行恰当处理。以动词为例,可按照如下思路进行解题(如图3.2.3.1)。

(4)做到胸有成竹,检查、修正答案

①检查所填内容是否符合上下文的衔接与连贯意义;

②注意所填单词首字母的大小写、词形变换中的单词正确拼写(尤其是以重读闭音节结尾的单词末尾辅音字母双写的情况)等细节问题,以免造成过失性错误与失分。如2015年全国高考英语课标卷II语篇语法填空题中第67题,其空白处所需填入的介词(at)在分号后应该小写;又如该大题的第64题和第69题,在其所给词的词形变化中要先删去末尾的字母(e),再加上后缀(-ing/-al)。

(5) 答案卡上作答,清楚、工整誊写

首先在试卷上填写答案,通过检查、修正后将最后确定的答案转写到答题卡对应的答题处。

实践证明,通过这一教学策略及解题指导,学生能从过去针对语篇语法填空解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状况转变为“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四、相关建议

(一)基于教与学

1. 应注重以语篇为基础的英语语法知识教学

高中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五方面的内容。所以语法知识作为英语语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当重视,但传统的英语教学中仅仅以单句型为基础来进行学习与考查,不注重语法知识在语篇中的实际运用。事实上,语言的基本单位是语篇,包括单个句子、段落,甚至一个词也可构成语篇(程晓堂,2005)。但是比起传统的以单个句子为主的语法教学而言,多句段语篇语法教学有着更丰富的语言环境:句际之间、句段之间、段段之间及整篇层面,这就更符合语言真实交际运用的需要。到目前为止,纵观全国高考英语课标卷,除听力部分之外,从阅读理解、完形填空、语法填空到短文改错、书面表达,已全面实现了以语篇为基础的考查方式。所以在英语语法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应适时通过语篇理解来培养学生对语法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2. 应避免盲目使用语篇来进行语法教学

正因为语篇型语法填空题是以格式塔心理学为原理基础设计的,而格式塔心理学的片面性正在于注重“质”而忽视“量”。加之语言的学习与掌握本身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渐进积累过程,如果急功近利反而会欲速则不达。所以在学生各学段,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应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根据语言学习的规律,可以将小句的语法填空练习与语篇语法填空综合练习与测试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分阶段并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做到循序渐进、有的放矢,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基于命题与测试

作为新启用的题型,无论是高考英语的命题者还是英语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及测试的过程中,针对语篇型语法填空题的命题,从其题材、体裁、答题要求、小题设计及相关知识考点等方面,都要力求命题的科学与严谨。如语篇材料要贴近社会生活实际,体裁可以是记叙、说明或议论,形式可以是短文体或对话体;语篇长度控制在200词左右;小题设计间隔要均匀,不影响学生对整篇的理解;相关语法知识考点要符合《课标(2011年版)》与考试大纲所要求的范围,同时要注意考点的广度与深度,即考查的知识面尽可能要大一些,而深度要适时适当;答题要求应当明确而具体,不要含糊不清,更不可产生歧义。总之,无论是训练还是测试都应确保试题有较高的信度、效度、适当的难度和必要的区分度(《考试大纲及说明》,2015)。

五、结语

在高考英语测试中启用语篇语法填空题是多年来课程改革的必然结果。这一改变不仅推动了全国高考英语这一“选拔性”测试的方法与手段更加完善,更加符合课标、考纲及说明的要求,更加有效地考查学生对英语语法知识的运用能力,而且对中学英语教与学产生了更好的反拨作用,即教师及学生应树立基于语篇的英语语言学习观,将语言形式与意义,语言结构与功能、语境及相关题材与体裁等结合起来,将语篇中的词汇、语法与话题等结合起来实现有效地衔接与连贯理解,最终实现语言综合交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实践也证明,通过“主位推进 语法基础”的语篇语法教学策略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语篇语法填空的解题能力。与此同时,通过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对其他基于语篇的题型的教学与测试也具有强大的辐射与延伸作用和意义。

参考文献

[1] Danes, F. Linguistic analysis of the text structure[J]. Folia Lingustica, 1970 (4): 72-78.

[2] Halliday, M. A. 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3] Thompson, G. 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4] 车文博. 西方心理学史[M].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5] 程晓堂. 基于语篇的语言教学途径[J]. 国外外语教学,2005(1).

[6] 刘思庆,程蒙蒙. 关于高考英语科启用语篇型语法填空题的研究[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2013(11).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考试中心.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说明——英语(全国新课标卷)[Z]. 2015.

[9] 朱永生. 主位推进模式与语篇分析[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3).

[10]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题(英语-全国卷II))[Z]. 2015.

Analysis of Discourse Grammar Cloze in NMET

Zhang Jianzhong

Abstract: The author of this paper, taking Section II of English Knowledge Using in NMET of 2015 (National Paper II) for example, makes a good analysis in the form of tables in many aspects, such as the proposition background, question design, key test points, etc. and puts forward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for “thematic progression & grammar elements”, including some advice for discourse grammar cloze. The purpose is to cause the majority of English teachers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is new issue, especially to be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Key words: grammar cloze; discourse teaching; thematic progression

(本文首次发表在《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16年第3期)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