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不研则浅,研不教则枯”。11月3日上午第二节和第四节,国科大(青岛)附属学校分别在高一(4)班和高一(12)班教室各级校领导以及各科老师一同来听评数学老师李修准和英语老师韩伟玲的示范讲评课。高一年级针对新入职教师实际情况,开展新授、复习、讲评、实验四课型示范课活动,提升课堂效率和青年教师水平。院士部的示范讲评课,充分落实了学校“生态高效,示范引导”的课改要求,砺志部的示范课,进一步规范了课堂教学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造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环节由浅入深、环环相扣,让学生参与进来。运用三六五教学方法,“先学后教,训练达标。”自主找错,合作纠错。深度学习,二次过关。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将小组合作讲解错题和掌握细节理解题做题方法有效结合,对高一年级十月月考数学和英语阅读理解进行讲评。
国科课堂亮点频频
本次高一的示范讲评课充分践行了生态、高效的要求。首先基于学情,在批改月考试卷、分析错因的基础上设计的本节课;其次是针对性强。一堂课老师讲的不多,但都是点在了关键点上,大多是学生的讲解、展示,课堂上没有不“五动”的学生,把“五动”课堂展现的淋漓尽致;视频展台应用较多,把学生课堂上生成的,原本展示给学生,而不是再让学生上黑板写,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最后课堂环节完整,把控能力强。学生活动、教师的讲解、时间的分配都恰到好处。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生态的高效讲评课、充分体现了国科雄厚师资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上,教师尽量多地使用视频展台。充分利用了视频展台的优点,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展示时进行评价,规范学生的做题步骤。课堂氛围活跃了,学生才愿意学习这门科目,老师的作用才能体现出来。尽量多地让学生上讲台。做到学生能讲的,教师不要讲;学生能写的,教师不要写;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要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即便学生讲错了,学生也可以纠正。要让学生上台,带动班级其他同学,让课堂活起来。课堂氛围活跃了,思维活跃了,教与学的效率才会提高。
热烈讨论,思维碰撞
热烈讨论,思维碰撞,这种教学形式很好地鼓励学生参与、思考和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通过学生间的讨论和交流,可以促使他们深入思考问题、彼此启发、共同解决问题,拓宽视野和思维方式。此外,对于易错点的讲解和讨论,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最后,老师的总结点评起到了对讨论的整体把握和概括总结的作用,有助于巩固和确定学生的理解。控制难度好教学难度。下一次的模考,可以通过在考试前适当安排复习和巩固知识点的时间,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和指导,以及及时的反馈和评价等方式来实现。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增强他们对学习的信心和动力。这也是我校进行国家课程校本化改革的目的。
“不批不改,不讲评”
国科大(青岛)附属学校执行校长樊兴举提出讲评课应建立在全批全改的基础上,备课应备学生,目标明确,有所作为,有所不为,三讲三不讲。三讲指的是: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点;三不讲指的是: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同时也提出“三为主”这一概念,即教为主导:主导指的是教师的疏导、指导、开导、引导,教学应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引导学生而非灌满知识。学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练为主线:学案即导学案,亦可理解为导学练,让学生练习那些最能体现教学内容,最能验证教学重点,最能化解教学难点,最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题目。要通过练习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利用多媒体纠错环节的设定非常有益于学生的学习。这种设定让学生能够深入思考和分析错题的原因,找出解题过程中的错误或思维偏差,从而能够更好地纠正和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在今后的教学中我校也一定会把“以学生为中心”贯彻落实下去,老师做好一个引导者的角色,真正实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合作探究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