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高考试卷图片(高考试卷长什么样子图片)

60年代高考试卷图片(高考试卷长什么样子图片)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4-09-02 22:28:55

文/桂淑林

七月“入伏”,小暑、大暑接连而至,全年最热的时候到了。太阳如火龙一样直射,大地如蒸似烤,光脚踩在太阳直射的地面上,会烫得你下不去脚。退休在家的老年人,也没有什么要紧的事,躲在家里享受空调看电视,倒也逍遥自在。年过八旬的张奶奶,也是如此。只是人老了,就有一个毛病,喜欢回忆往事,眼前的事转身就忘,几十年前的事情,陈谷子烂芝麻的,倒是记得牢靠,如数家珍。这大热的天,回忆起来的自然都是些和炎热天气有关的事。时光倒退四十年,我们这里农村还是插的双季稻,天气最热的伏天正是抢收抢种的“双抢”时期,民间有句俗话说“小暑割不得,大暑割不彻”,意思是说,小暑时早稻还没有完全成熟,还不能开镰收割;等到大暑一到,就要抓紧时间收割了,一刻都不能耽搁,否则就来不及,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插晚稻了。

不过今天张奶奶回忆起来的是和高考阅卷有关的一件事,发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一个炎热的夏天。张奶奶名叫张芳,是个地道的农村姑娘,读过几年书,稍有点文化,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经人介绍,嫁给了一位姓徐的中学老师。那时候在农村有不少这样的夫妻组合,丈夫是老师,或者在政府机关工作,妻子仍在农村务农,生的小孩也是农村户口,所以家还是安在农村,只是丈夫在学校或机关有一个房间,兼具住宿和办公双重功能。

张芳的丈夫徐老师,在高中教语文课,1977年恢复高考以后,面对升学率的压力,徐老师的教学负担更重了,在学校里待的时间更多,对家庭的照顾就比以前少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谁让你是吃教师这碗饭的呐,教好书,让自己教的学生更多的考上大学,考上更好的大学,本就是你的职责所在嘛。这一年暑假又到了,这时候已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暑期正是双抢最忙最辛苦的季节。徐老师今年带的又是毕业班,高考结束,学生都回家了,像徐老师这样的毕业班老师就可以轻松一下,正好可以回家干干农活,在双抢这样的季节,多一个劳动力,那可真是太重要了。张芳满怀着这样的期待,徐老师平时因为工作的原因,对家里照顾的少,对妻子就有些愧疚,这时正好可以为家里多做点事,也算是弥补一下吧。

徐老师和张芳正在计划着暑期家里怎样做双抢的事呐,不想学校突然通知徐老师去开会,原来是学校接到教育局通知,要安排几个老师去省城集中,进行高考阅卷工作,徐老师也被列入了阅卷老师名单。张芳听到这个消息,心里很不情愿,希望丈夫能留下来,自己再能干,也是个女人,当然需要丈夫能在繁忙的农活和家务中助自己一臂之力。但她毕竟是个识大体的人,知道学校安排丈夫去阅卷,这是工作,是责任,还是一份荣誉。她默默的为丈夫收拾行装,叮嘱大热天在外面一定要注意身体,依依不舍的把丈夫送上去省城的长途汽车,擦擦眼角的泪水,回到家里继续做起那永远也忙不完的农活和家务。

其实张芳辛苦,徐老师在省城阅卷也并不轻松。那个时候电风扇都很少,空调更是听也没有听说过。正值酷暑时节,每天都是接近40度的高温,阅卷时几十个人聚集在一个教室里,只有天花板上一架电力不强的吊扇在有气无力的转着,真是闷热难熬呀。然而一想到十年寒窗苦读的莘莘学子们命运就在自己的笔下,阅卷老师们就感到责任重大,再热再累,也是一丝一毫都不敢马虎。为了能在高温条件下保质保量的完成阅卷任务,大家也想了不少办法,十滴水、仁丹、风油精是常备药,人手一把芭蕉扇更是必备之物。为了怕因为流汗过多,导致身体新陈代谢失调,在喝的茶水里适当加点盐,也是一个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另外,大家在批卷时都在手肘下垫一条干毛巾,以防流下的汗水浸湿试卷,导致试卷字迹模糊。整个阅卷工作一般在半个月内完成。徐老师常说,这十来天虽然辛苦,但一想到能在自己的手下,为国家把真正优秀的人才选拔出来,浑身就有使不完的劲。当然,也深感责任重大,如果因为自己的工作失误,导致优秀人才被埋没,那就真是罪不容赦了。阅卷老师们就是凭着这么一股子劲,凭着这么一股子认真负责的精神,去做阅卷工作的。当然在这过程中,大家十来天工作、生活在一起,相互支持、相互关心、相互交流,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回到各自地方以后,有些还继续保持书信往来,交流工作生活体会,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徐老师阅卷这些天,妻子张芳在家,一方面做农活忙家务,一方面一颗心一直悬着,挂念着丈夫,毕竟酷暑炎夏的,听说城里比乡下还要热,担心他身体可吃得消。这一天徐老师终于回来了,张芳特别高兴,一见面就问长问短的,诸如这次阅卷咋样,热不热,身体有没有不舒服啥的。徐老师的回应却很是应付,有点强打精神,心不在焉的感觉。只是说天气确实很热,但身体还好,没有生病,就没有别的话了,倒是眉头常常紧锁,似乎有什么说不出的心思。这时候村里和附近的几个今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听说徐老师回来了,都跑来打听消息。徐老师看着学生们热切盼望的眼神,不好太冷淡,强装一付笑脸,礼貌性的应付着,好不容易才把他们打发走,然后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又是一声长叹。看到丈夫这个情况,张芳知道,丈夫一定是碰到什么事了。

张芳回想起两年前,徐老师也曾被抽调去参加高考阅卷,那一年同样是高温酷热,徐老师回来时也是累得不行,但情绪却很高。家里来了刚参加高考迫切想知道自己考的咋样的学生,徐老师非常热情的向他们介绍阅卷的情况。徐老师还特别激动的说起今年阅卷看到一篇好文章了,说给你们听听。

这篇文章是以一个布谷鸟的视角,描写广大农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文中写道,春天到了,布谷鸟从南往北飞,“布谷布谷”的叫着,提醒人们到了播种的季节了。布谷鸟一路飞,一路看到的是祖国农村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田地里庄稼绿油油,人们在插秧耕田;稻场上,黄澄澄的粮食堆满仓,人们在晒谷打场;湖面上,一艘艘渔船撒网打鱼,一条条鱼儿在网中翻腾跳跃,等等。这篇文章题材新颖,构思独特,而且语言流利,文笔老到,徐老师看到这篇文章后,立即为其所吸引,又拿给正在阅卷的其他老师一起欣赏,大家一致称赞,公认是难得一见的好文章,可以给满分。回到家中,徐老师给学生们说起这篇文章,还是难掩兴奋之情,手舞足蹈的,真有当年北宋时期欧阳修担任科举考试主考官,看到苏轼写的那篇《刑赏忠厚之至论》文章时的喜悦感。

可是今天,徐老师为什么如此情绪低落呢?白天家里人来人往的,张芳不好追问。好不容易挨到晚上,把家里都收拾妥当,张芳看丈夫情绪似乎也好了一些,就问他这次阅卷是不是遇到什么事了,要不要紧?谁知张芳不说还好,一提起这个话头,徐老师眼睛一红,泪水夺眶而出,好不容易平复了一下情绪,才把事情的原委说了出来。说自己这一次来阅卷,认识了一位姓李的老师,两人在一起非常投缘,很是聊得来,引为知己,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虽然有时候为讨论一个问题,也会争得面红耳赤,但大家都是为了做好工作,反而越聊越投入,越聊越畅快。阅卷工作完成后,临走之前,循惯例要开一个阅卷工作总结会。

因为主要工作已经结束,明天就要各自回家了,阅卷老师们心情都比较放松,会议气氛热烈,大家畅所欲言地说出自己对这次阅卷的心得体会。会议进行的过程中,与会者正在热烈的讨论、发言,徐老师一边听着一边记着笔记,正准备着自己要发言呐,突然坐在一旁的李老师站起身来,手撑着桌子,脸色苍白,汗透衣衫,仅说了一句“我好难受”,就身子一斜,倒在地上。徐老师看情况不对,赶紧伸手过去扶他,周围的人也都慌了手脚,大家一起把李老师扶起来,有人给他擦汗,有人给他打扇,有人用手掐他的人中,有人试图喂他喝水,但李老师已经没有了反应。

一会儿救护车来了,把人送到医院,很遗憾,没有抢救过来。医生后来总结说是病人本有高血压病史,天气炎热加上过度疲劳,中暑以后导致并发症发作。那时候人们健康救护知识普遍缺乏,病人发病时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错过了黄金救治时间。李老师,一位人民教师,就这样以身殉职,倒在高考阅卷的工作岗位上。

其实,此前李老师已经有些身体不适,阅卷的最后几天,李老师总是头晕,心慌气短的,常常要坐在凳子上喘口气休息一会才能恢复。徐老师建议他向阅卷组组长请假,休息一天,去看医生,或者提前回家,但李老师觉得不需要,说无大碍,就是高血压,老毛病了,再熬几天等阅卷结束再回家好好休息吧。徐老师也没有太在意,还是健康意识差,总觉得这就是累的热的,没什么大不了的。不想后面发生这样的事,徐老师的内心愧疚不己,说自己要是当时再坚持一下,给阅卷组报告,安排人送李老师到医院看医生就好了,可是这个世界上哪里有后悔药可吃呢?这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徐老师都难以释怀,常常喃喃自语,怎么会这样呢?一个好端端的人,前几天还在一起有说有笑,争论问题,还说着回去以后要相互写信,保持联系,怎么说没就没了呢?难道是我在做梦吗?

时光荏苒,几十年弹指而过。今天回想起这段往事,张奶奶仍是很有些感慨。其实人生几十年,说短不短,说长不长。人的生命也是一样,有时候显得顽强,有时候又很是脆弱。每个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李老师为了工作,倒在了岗位上,斯人已逝,留给家人和朋友的是无尽的哀痛和思念!所以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始终是第一位的。我们每个人都要关心自己和家人,还有身边人的健康,切不可粗心大意,掉以轻心。同时,那些在艰苦的条件下,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国家为人民为社会默默奉献的人,特别是像李老师这样为革命工作而做出牺牲的人,无疑是时代的英雄,是永远值得我们尊敬和怀念的“最可爱的人”!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