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朝开始,我国就有科举制,由朝廷出题,考生作答,考的大多都是对当时的政局理解,以及文学素养,同时也考的是一个人的书法,笔迹潦草者,就算答的再好也不能录取,对个人的书法功底要求极高。我国现存的古代科举考试书法很少,其中有一部是古代状元的考试作品,其保持完好,是不可多得的珍宝。这幅试卷字迹工整,如同鬼斧神工,赏心悦目,远超当代书法家,但却被专家批评的体无完肤。
这幅试卷,保存的十分完好,无破损之处,右上角有超等的字样,是对他的文章的称赞,下方还有第一名的字样,再下方就是他的名字,他的名字为刘已千。他的试卷,字迹工整,完全没有古代书法潦草的感觉,毛笔字很难写的工整,与笔墨都有很大的关系,笔墨不好,根本写不出这样的字。据说刘已千为了购买笔墨,也花了很多的钱。另外考试的宣纸,宣纸都由官方提供,而官方对科举考试极其重视,其纸虽然不至于千金,但也是重金难求的,保存百年,仍然完好无损,也是其纸的功劳。通过各种原因,才形成如此惊世骇俗的字迹。
他的字迹已经得到很多人的承认,并且一些名师大家也认为自己的字迹不如他,虽然不是同种风格的字,现在以草书行书为主,而刘已千是小楷,但对美的审视都是一样的,无论学没学过书法的人,都会认为刘已千书法功底强。刘已千书法实力已经远超现代书法大家,但依然有一些专家跳出来,对他的作品大肆批评,希望踩着他的名声出名,这是现代社会一种病态。李九良曾经说过一个相声,大概意思是想要出名快点,那么谁红就怼谁,这是一种社会现象,被拿到舞台上,成为一个段子。
专家批评的也是有理有据,说他的字体有馆阁体遗风,过于工整。什么叫馆阁体遗风,只要写的较为工整,每一个字大小一样,前后左右对仗工整,就可以被称为馆阁体遗风。这种风格本来是一种褒奖,说一个人写字工整,但之后就发展为写字过于机械,没有自己的灵魂和特色,批评书法过于机械。在专家眼中,别人看不懂的书法才是好书法,别人瞎写,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的书法是好书法,而这些字迹工整,看着赏心悦目的书法,却是丢掉灵魂的书法。
专家之所以有这样的说辞,大多都是出于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心理,而且这些专家真正懂书法么?一个连书法入门都没有达到的人,来这批评一个书法大家,不觉得十分可笑么?这和现在的娱乐圈一样,综艺节目请的评委都是懂一些音乐表演的人,属于业余者,却要给专业的人点评,还要点评头头是道,这种状态已经延伸到各个行业,成为各个行业的笑话。
这些专家并不一定是专家,可能是从外面工地请的人,让其被台词念,曾经就出现过这样的情况。专家只是一个名称,并不能代表什么,现在社会要多相信自己的主观思想,而不要听那些专家所言。当然,医院的专家是一定要信的,他们在医学领域没有一定成就,是不可能成为专家的。在医学和科研等领域,都是需要有成就才能称为专家,而文学等模糊不清的领域,真的是什么人都可以称为专家。
刘已千的试卷,已经成为各书法大家临摹的对象,这些书法大家虽然不是专家,却是真正的书法学者,有真才实学。而且,刘已千的书法并不是如专家所说的那么不堪,他的字迹虽然十分工整,但也能从中看出书法技巧,虽然是小楷,但其书法功底是显而易见,而且可以书写如此工整,也是需要很高深的书法功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