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试卷哪个难度大(小学科学试卷难度排行榜)

小学科学试卷哪个难度大(小学科学试卷难度排行榜)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4-08-31 15:16:27

01

一大波小学生被课内试卷考崩了

近来,看到不少地方的课内考试试卷,能明显感觉到各地命题风格的巨大差异。很多地方的试卷,仍是丝毫没有变化,题目老旧到你说它是10年前的试卷我都信。难度也十分低,作为一个老师看来,甚至没有一个题需要读,大致扫一扫就知道答案了。

在这些区域,孩子成绩普遍很高,低于95分仿佛在班级里就排不上了。家长也满意,因为分数高,导致大家觉得自家孩子的水平也很不错。

但在某些教育改革试点的一线或新一线城市,家长们反馈的境况却很不相同。

武汉一位家长告诉我,不少孩子直接被课内试卷考崩溃。是的,您没看错。不是小升初择校试卷,不是外面的奥赛试卷,就仅仅是学校里的期末测试卷,就把大部分人考崩了。

这绝不是因为这些城市的孩子水平低。北京、上海、深圳、武汉......这些孩子的水平肯定是远高于其他地方的。他们感觉崩溃的试卷,绝对会让全国的学生都感到崩溃。

究竟是什么样的试卷呢?不妨看一张武汉武昌区6年级期末试卷。

这张试卷必然很难得高分,原因如下:

第一,虽然顶尖题很少、知识也不超纲,但中档题很多,很少有不需要动笔的送分题。

第二,题量很大。90分钟要完成6页试卷、共计34题,这对速度和精度的要求很高。

第三,题型的综合性很强。纵观试卷,填空题、选择题、大题中配图极多,很多题考察的不是单一知识点,而是由不同知识点组合而成的题目。

仅此三点,足以把绝大多数学生考崩。

不过,非要挑骨头的话,它在新场景、新题型方面的创新还是不够,让我们换硚口区试卷的两个大题看一看。

这题把定义新运算、几何求解两方面看似完全无关的知识,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虽然整个计算过程完全属于小学内容,但搞懂究竟该怎么算,确实需要一定的现场阅读分析水平。

最后一题,虽然也完完全全是小学知识,但完美嵌入到了一个现实场景问题中去,非常好地符合了新高考改革中“加强情境创设的开放性、探究性和创新性”的要求。

不知道有多少人能把题读完读懂,能提取出关键有效信息,能把现实需求抽象为数学运算,能最终解决这个现实问题。至少就考试结果来看,情况是很不容乐观的。

02

很多试题出现“结构不良性”特征

当一些地方的学校还在为了凸显教育效果给大家极为简单的期末考试,还在对平均分95还是94.5而考核排名;家长们还在为校内考试成绩很好而沾沾自喜时,一些教育改革的试点城市已经在以高考改革为目标,率先从小学开始大踏步跟进新时代的要求。尽管一开始过程很艰难、平均分会很惨烈、老师和领导们脸上会挂不住,但他们还是走出了这一步。

不妨想一想,这些孩子从小进行新场景阅读分析、独立思考解析的能力训练,而另一些孩子还在背着口诀公式、套着去解决20年未曾变化的题目,长大后真在高考中相遇,结局会如何?

有家长可能会疑问:搞这么多字干什么?这是考语文还是数学?这么为难孩子究竟是为了啥?究竟是为了啥呢?我想是为了真正培养、筛选出新时代需要的人才。

事实上,《中国高考报告(2024)》就回答了这样的问题——比如家长时常感到反感的:为什么要给那么多无关信息?让孩子阅读剔除那么多东西?这有什么意义呢?这不是难为孩子么?

书中早就详细阐述了“新场景创设的几大原则”,其中有一条“结构不良性”,是这么解释的:要求冗余信息较多、隐含信息较多、问题创设比较开放、结论不设定唯一、解决方案多元的情境。

这种结构不良性,非但不是出题的水平低,而恰恰是有意而为之。作为成年人,我们不妨看看自己的四周,这个世界哪有什么“给了几个恰好知道的条件、要求你恰好去解决一个恰好就只需要那几个条件的问题呢”?

真正的现实问题是,我们也许只能得到部分的需求、部分的条件,而缺失的条件“是什么?在哪里?如何去找?如何筛选使用?”完全需要我们现场去思考解决。这才是真实的世界,而我们的高考改革是在培养大家真正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03

2024年高考命题的5个趋势

1.以《课程标准》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为命题依据。我们要深刻理解和认识高考的核心功能,准确把握高考的考查内容和考查要求。

2.紧扣“三线”逻辑,坚持命题四项原则,重点考查五大关键能力。“核心价值金线”“能力素养银线”“情境载体串联线”是命题的逻辑主线;坚持“无价值,不入题;无思维,不命题;无情境,不成题;无任务,不立题”的命题原则;考察信息获取与加工、逻辑推理与论证、科学探究与思维建模、批判性思维与辩证思维、语言组织与表达五大关键能力。

3.强化思维品质考查,引导思维过程化、可视化和规范化。思维可视化是指要将思维包括过程、方法和技能清晰准确地呈现出来,让思维看得见。思维过程化是指要对思维能力尤其是思维过程进行分解,严格界定思维的过程形式、关键方法与构成要素,让思维成为有可操作性的实在之物。思维规范化要求思维必须是专业的、准确的和规范的,而非混乱的乃至错误的思维。

4.坚持稳中求进,加大试题区分度,增强高考选拔功能。一方面,保持命题整体平稳,科学设计试题试卷难度;另一方面,科学设题设问,优化试题呈现方式,降低学生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的收益,进一步加大对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思维品质的考查力度,不断增强试题的开放性、探究性和创新性,加大试题的区分度。

5.“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有效应对新高考的策略应该是“授人以渔(加强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训练,提升思维品质)”而非“授人以鱼(总结解题套路并实施题海战术)”。

重磅!北京发布最新中考改革政策

教师试卷讲评课的9个角度

我给新网师提建议

点击图片,长按识别二维码

作者:小海

来源:引光小站

编辑:祝中香

审核:宋炎红 张海珍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