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每年九年级期末调研测试卷(西宁市期末调研卷七年级2024数学)

西宁市每年九年级期末调研测试卷(西宁市期末调研卷七年级2024数学)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4-08-31 12:55:16

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

试卷满分 10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



一、语文基础知识与运用(共16分)
1、根据语境完成题目。(6分)
人生自是有诗意,总有一处风景,让你嘴角扬起微笑;总有一首诗词,让你心绪荡漾;总有一篇文章,让你看到生活中的诗和远方。笑谈一代天 jiāo,只识弯弓射大雕,是毛泽东的诗意人生;⑤笑对鲜妍娉婷的四月芳华,是林徽因的诗意人生;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一点不旁骛,是梁启超的诗意人生。诗意的人生并非可望而不可即,我们只需 kè守生命的 信条,善于从自然与历史中【甲】(A汲取/B选取)养分,涵养生命之树,诗意的枝条就会摇曳生姿。诗意的人生不容亵渎,不应矫揉造作,不应附庸风雅,让诗意与人生相辅相成、【乙】(A相形见绌/B相得益彰)。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天 jiāo( ) kè( )守
(2)给加点的汉字注拼音(2分)
娉婷( ) 矫揉造作( )
(3)请结合语境,从文中括号内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入【甲】【乙】两处。(填选项字母即可)(2分)
【甲】 【乙】

2、下面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故乡》选自小说集《呐喊》,作者是我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
B.《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作者是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罗贯中。
C.记是一种古代文体,可以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作者感情和主张。在写法上大多以记述为主而有议论,抒情成分。
D.“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是假设复句,其中“笑几声”是补充短语。

3、古诗文默写(8分)
(1)汉文有道恩犹薄, ?(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2) ,爱上层楼。(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3)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 。(张岱《湖心亭看雪》)
(4)山水之乐, 。(欧阳修《醉翁亭记》)
(5)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通过描写月光表现作者因思念亲人而难以入眠的句子是:

二、综合性学习(共6分)
振华中学九年级(1)班级开展“走进小说天地”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4、为营造活动氛围,动员全班同学积极参与本次活动,请你拟写一条宣传标语。(要求:句式对称,有感召力,20字以内。2分)
5、同学们对于怎样阅读小说展开了讨论。请你根据下列四位同学的发言,总结关于阅读小说的方法。(2分)
甲:我认为阅读小说,首先要把握住题材的特点。我国早期的长篇小说,无论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还是《西游记》,都是从国家政治、社会批判的角度来立意构思的,很少涉及家庭生活和个人情感世界。
乙:阅读小说也需要了解它们的艺术手法。比如一般采用单线结构,在情节上善于设置悬念,在矛盾冲突中推进情节等等。
丙:大家可别忘了分析人物形象。长篇小说中许多人物有着各自的特点,个性十分鲜明。
丁:阅读时一定要注意体会语言的风格。小说的人物语言俚俗而又生动,叙事描写多是白描式的,简洁洗练,极富表现力。
我总结的阅读小说的方法有:
6、下图是“初中生阅读小说困难原因”调查问卷的结论。请结合你的阅读经验,针对下图中标示的原因提出两条合理建议。(2分)

建议一:
建议二:

三、古诗文阅读(共 14分)
(一)阅读李白的《行路难》,回答问题。(4分)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7、请分析颔联“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一句中,“停”“投”“拔”“顾”四个字的作用?(2分)
8、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常被后人引为座右铭,请说说人们在什么样的境遇下喜欢引用这两句诗,有何用意?(2分)

(二)阅读【甲】【乙】文言文,回答问题。(10分)
【甲】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①。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日暮,炮车② 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③以悲,泫然④不能自已也。
(节选自袁中道《游岳阳楼记》)
【注】①着鹅溪练上:附着在自练似的溪流上。着,附着。②炮车:状如炮车般的。③愀然:容色改变、忧愁的样子。④泫然:流泪的样子。
9、解释下列句子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连月不开 开:
(2)至若春和景 明 景: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然则何时而乐耶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禽鸟知山林之乐
C.或异二者之为 更有痴似相公者
D.嗟夫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11、用现代汉语翻译“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2分)
12、两文写的都是游览者在岳阳楼的所见所闻,【甲】文 等景物触发了登楼者的悲伤之情,沙鸥、锦鳞、芷兰等景物触发了登楼者的喜悦之情;【乙】文清风、湖 水等景物触发了作者的愉悦之情,浓云、猛风、巨浪等景物触发了作者的 之情。(2分)
13、【甲】文登楼者面对两种不同景色产生了“悲”、“喜”的情感,作者写这一内容的目的是什么?(2分)

四、现代文阅读(共 20分)
(一)阅读顾颉刚的《怀疑与学问》,回答问题。(8分)
怀疑与学问 顾颉刚
①“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②“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③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证据。事实和证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自去视察。做学问也是这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④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也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⑤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⑥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的著者的意思。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他的哲学就建立在对于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辨上。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要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14、文章开头引用北宋两位哲学家的名言,提出了本文怎样的观点?(2分)
15、简要分析文章第④段的论证思路。(3分)
16、下面对文本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怀疑精神就是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它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
B.文章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举例论证,证明了“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先经过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的观点。
C.文章第⑥段加点词“怀疑”“辩论”“评判”“修正”的顺序不能调换,因为这四个词语之间是逐层深入,步步递进的关系。
D.文章第⑥段最后一句先说“学术”后说“文化”,是从部分到整体,因为“学术”是人类众多的“文化”活动中的一种。

(二)阅读王秋珍的《不怕冷的父亲》,回答问题。(12分)
不怕冷的父亲 王秋珍
①父亲特别不怕冷。
②小时候,一到冬天,父亲就会让我烘火盆。我看着父亲在忙碌,这里洗洗,那里擦擦。我喊他过来暖几下手,父亲笑着说:“我不怕冷。你看。”父亲用手一指额头,奇怪,那里居然有微微的汗珠。
③父亲还在冬天挖藕。我的记忆里,父亲总是寒冬挖藕,有时还是雪花飘飘的日子。父亲没有如今流行的保暖内衣和连体雨衣,他直接脱掉外衣,卷上裤腿,就下藕塘。父亲将双手支在藕铲上,往下用力,再将掀动的塘泥用双手捧起甩到身后。
④我站在岸上,撑着一把小黑伞走来走去。没几分钟,我就感觉冷气入骨。我的双脚好像结成了铁块,脚趾头似乎连在一起了,两只手虽然戴了手套,却像要直接嘎嘣一声掉地上了。我在岸上喊:“爸,冻死我了。你不冷吗?”父亲没有停下挖塘泥的手,说:“闺女,回家吧。我不冷。就要出汗了呢。”
⑤我想,父亲一定长了一双神奇的脚。我想起秋天时,风已经有些寒意。我来到父亲承包的藕塘边,看着荷叶半绿半枯,对父亲说:“现在长藕了吗?能吃吗?”“现在的很脆很脆,可以生吃。”父亲看着他的一塘莲藕,说,“我给你踩一根尝尝吧。”
⑥父亲卷上裤腿下了池塘。他找准塘边水浅荷多的地方,顺着一枚半枯的荷叶,用两只脚一点点地踩啊踩,小小的藕就踩上来了,简直像舞台上变戏法。父亲踩上来的藕居然是完整的。它鲜嫩洁白,细细长长,绝无半点瑕疵,和带斑点的褐色的老藕截然不同。我用塘水洗洗就放嘴里咬,声音脆亮脆亮,听着都很甜。吃完了,我才意识到刚才洗藕时,塘水冰凉冰凉。我忍不住看向父亲的脚,问他:“冷吗?”父亲果断地摇摇头,嘴角带起一点弧度,好像刚才的事和擦桌子拔秧苗一样简单,完全不值一提。
⑦16岁那年,我考上了师范学校。学校在邻县,有二十多公里的路程。糟糕的是,我对汽油味过敏,一闻到就想吐。那时,我家的交通工具是一辆永久自行车,车身笨重,车位很高,骑起来特别费力。父亲执意要送我。冬天的风叫嚣着,父亲顶风作战,像个无畏的勇士。骑了一段,父亲脱下外衣说:“风大,你披上!”我没接。父亲在我前面挡着风,冷的应该是父亲呀。父亲说:“坐着的才冷呢。再说,我不怕冷。”快到学校时,老天还下起了小雨。父亲又把唯一的雨衣给我,不容我丝毫拒绝。到了宿舍楼,我发现父亲的手变得又红又紫,父亲的鞋子完全湿透了!“爸,你脚冻成冰棍了吧。”父亲笑笑,很轻松似的说:“你爸就是不怕冷。”说着,两只手往裤子上摩挲了两下,右脚使劲在地上蹦了两下,像在说:“你看看你爸,多厉害。”
⑧是的,父亲就是这么厉害!
⑨光阴像箭一般,嗖的一声,来到了 2016年的冬天。南方的冬天,白天的阳光下,街上的小年轻还穿着衬衣打着领带。可我的父亲,居然穿得像个大熊猫,人变矮了,脖子也短了。我摸摸父亲的衣服,好多呀。一件蚕丝棉,一件毛衣,一件棉背心,还有一件羽绒服。可是,他还是觉得夜晚有着瑟瑟的冷。他插上电暖器,轮流烘着手和脚。我的父亲,他才 70岁啊!
⑩我记忆里不怕冷的父亲呢?
⑪我的眼前,出现了父亲裸着手和脚弯着腰用劲挖藕的画面。可是如今,父亲的手,十指粗黑弯曲,手指尖钝钝的。父亲的脚抖颤颤的,走路一步一挪。我挨着父亲坐下,父亲轻轻地说:“我一直不怕冷也不敢怕冷。可是,我没用,我老了……”
⑫我的泪唰地流了下来。
17、文章通过哪几件事来表现父亲“不怕冷”?请简要概括。(4分)
18、请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这句话。(3分)
两只手虽然戴了手套,却像要直接嘎嘣一声掉地上了。
19、文章第⑨段写父亲的“怕冷”,有什么用意?(3分)
20、请简述文章采用第一人称写法的好处。(2分)

五、名著阅读(共4分)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1、选文出自 (作者)的《 》,他被人们称为“土地的歌者”。(2分)
22、他的诗歌创作在 20世纪 30年代达到了一个高峰,《我爱这土地》就是他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这首诗中作者借助“土地”这一意象,抒发了 的情感。(2分)

六、写作(共40分)
自信是成功的秘诀。参透了自信的真谛,就算是已定的事实也会有翻身的希望。自信是一种力量,一种潜在的、可贵的、强大的力量,有了它,就可以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伟大事业来。自信是一种拥有,一股勇气,就是凭借着这股激情,我们才能开拓自己的人生道路,尽情描绘明日的七彩世界。
23、请以“自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情感真实,内容充实,语言通顺,卷面整洁,不得抄袭、套作。(2)除诗歌外问题不限。(3)字数不少于 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参考答案
1、(1)骄 恪
(2)pīng jiǎo
(3)A B
2D
3、(1)湘水无情吊岂知
(2)少年不识愁滋味
(3)拥毳衣炉火 独往湖心亭看雪
(4)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5)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4、示例:走进小说天地,体会别样人生 走进小说天地,感受人物魅力
5、阅读小说的方法:①把握题材的特点;②了解艺术手法;③分析人物形象;④体会语言风格。
6、示例:①每天合理安排阅读时间,坚持阅读;②开展多种读书活动,激发学生读书热情;③推荐适合阅读的篇目,抵制游戏诱惑。
7、“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
8、示例:人们在困境中喜欢引用这句诗(1分),激励自己努力进取,在困境中仍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1分)。
9、(1)天气放晴 (2)日光
10B
11、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在朝),则为平民百姓忧虑;处在荒原的江湖中(被贬),则替君主担忧。
12、淫雨、阴风、浊浪(只写出其中一个不得分) 悲伤
13、为了引出“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大胸襟,和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乙】译文
我们出游的这一天,风和日丽,湖面像被熨烫过一样平坦。时常有小船来来往往,像蝇头小字,附着在白练似的溪流上。举酒同饮,意趣闲淡。正午时分,风渐渐大起来,湖水有汩汩的声音。很多船只排阵而来,景色雄壮让人愉快。傍晚时分,状如炮车般的云升腾起来,狂风大作,湖面波浪奔腾,白色的波浪如雪山汹涌起伏,震撼城郭。我这时环顾四周一片惨淡,放下筷子站立起来,忧惧悲伤,伤心流泪而且不能自制了。
14、学则须疑(或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或做学问要有怀疑精神)。
15、本段首先提出“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的观点(1分),然后解释了什么是“怀疑精神”。接着列举了“三皇、五帝”和“腐草为萤”的传说进行举例论证,证明我们要有怀疑精神(1分)。最后得出结论: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1分)。
16B
17、①寒冬擦洗忙碌;②寒冬挖藕;③深秋踩藕;④冬天顶风冒雨送我上学。
18、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1分),写出天气的极度寒冷,表现出父亲的不怕冷(2分)。
19、与上文父亲不怕冷形成对比(1分),表现父亲曾经的辛劳(1分),流露出作者内心的伤感与酸楚(1分)。
20、以“我”的视角叙述,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1分),便于直接表达我对父亲的敬爱和赞美之情(1分)。
21、艾青 艾青诗选
22、对祖国母亲深沉的爱(对祖国的热爱)。
23、参考例文

自信是成功的秘诀

自信是成功的秘诀。参透了自信的真谛,就算是已定的事实也有翻身的希望。

自信是一种力量。一种潜在的、可贵的、强大的力量,有了它,就可以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伟大事业来。

自信是做人的原则。一个人不可能事事顺利,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不管历经多少失败,都要努力去战胜困难,要像那无所畏惧的苍松一样,傲然挺立。

自信是一种拥有,一股勇气。就是凭借着这股激情,我们才能开拓自己的人生道路,尽情描绘明日的七彩世界。

没有自信,越王勾践怎能砍断吴王的金戈?没有自信,区区西秦如何东出函谷而一统天下?没有自信,百二秦关怎能更换上刘汉的旗号?没有自信,成吉思汗的铁骑又如何能踏上多瑙河的土地?

啊!自信是失败的支柱,是成功的基奠。自信,它给我以勇气与力量,有了它,失败不再追随我,胜利不再躲避我; 有了它,生活更充实有趣,学习更富有生机。自信,是一颗火热的太阳,使我享受了它的温暖; 自信,是心底的一颗宝珠,什么时候用它,什么时候就会发光; 自信,是征途的导航灯,指引我跨过一道道艰险的门槛。

我要大声地告诉全世界:“我自信,我能行!”这就是我——一个新世纪的接班人的铿锵宣告!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