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评语应该“心“写,不能是“机“打
时光荏苒,一转眼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期末季。作为学生成长路上的重要里程碑,期末成绩单不仅关乎学习成果,更是孩子一学期综合表现的集中反映。而对于学生来说,期末评语无疑是他们最关注的焦点所在。
恰逢近日,一位广东家长在网络上发帖吐槽孩子班主任的期末评语作风,引发了无数家长的共鸣。原来,这位家长发现孩子的班主任竟然直接采用批量打印的方式来完成期末评语,让家长觉得评语缺乏亲和力和个性化,根本无法真实反映孩子的学习表现。
这名家长直言,批量打印的评语都是一些笼统的“套话“,根本看不出老师对孩子的了解程度,更谈不上真情实感。相比之下,哪怕只是简单的几个字,只要是老师亲手书写的评语,都显得更有分量和意义。
这番话无疑戳中了不少家长的痛点。在评论区,陆续有其他家长表示,他们也曾遇到过类似的情况,班主任的期末评语要么千篇一律,要么干脆直接打印,完全缺乏个性化。有的家长甚至直言,现在他们已经不太在意这些评语了,因为往往都是一些毫无意义的空话。
如果说学生最关心的是考试成绩,那么家长则是更关注孩子的期末评语。因为评语不仅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孩子的学习状况、行为表现等,还蕴含着老师对孩子的期望和鼓励。一份真挚周到的评语,往往能给学生和家长带来莫大的鼓舞和启迪,成为孩子继续前进的动力。
可是,现实情况却往往令人失望。不少家长感叹,如今的期末评语不再是过去那种充满温度的真诚交流,取而代之的是冷冰冰的“大批量“生产。这不禁让人怀疑,老师究竟是在认真评价学生,还是在敷衍了事。
对此,也有一些老师在评论区发声,为自己的处境发出苦诉。他们表示,作为班主任不仅要兼顾好学科教学,还要处理各种非教学任务,每天都是忙得团团转,根本抽不出太多时间来认真撰写期末评语。因此,采取批量打印的方式是出于效率考虑,希望家长能够理解。
然而,这番解释却并未打消家长们的疑虑。很多人认为,无论是手写还是打印,只要评语内容真挚细致,都是可以接受的。比如有家长分享了一份自己孩子的期末评语,不仅引用了名人名言,还针对学生的优缺点做了客观评价,让人耳目一新。
可见,对于期末评语而言,真诚和用心远比呈现形式更为重要。评语应该是校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之间心与心的沟通,更是学生成长历程中的宝贵记录。一份用心撰写的评语,不仅能为学生指明前进方向,也能增进家校之间的互相了解。
因此,我认为无论工作再忙,班主任老师都应该挤出时间,仔细观察和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实际表现,并给予真诚、准确的反馈。只有这样,期末评语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育人价值,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和期待,从而更好地激发学习的内生动力。
当然,如果条件允许,手写评语当然更能体现老师的用心。但如果实在抽不出太多时间,也没必要死板地坚持手写。关键是评语内容应该切实反映学生的实际情况,既要客观公正,又要善意鼓励,让学生和家长都从中收获收获满满。
比如,在一份评语中,老师可以先引用一句恰当的名言,勉励学生再接再厉;接着针对学生的优点给予充分肯定,比如在某些学科上的出色表现;紧接着指出学生仍需改进的地方,比如在另一学科上的努力不足;最后再给出一些中肯的建议和期许,让学生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
这种结构和内容并不复杂,但却能充分体现老师的用心和专业态度。无论是手写还是打印,只要评语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对学生的真诚关怀,学生和家长必定会从中感受到满满的温暖与力量。
对于教师来说,期末评语无疑是一项繁琐但又不可或缺的工作。但即便工作再忙,我们也应该珍惜这个与学生进行心灵交流的机会,用真挚的语言诚恳地点评学生,为他们指明前进的方向。
只有这样,期末评语才能真正成为教育的一盏明灯,为学生照亮通向未来的道路。它不仅是对学生一学期表现的全面反映,更是学校、家庭共同关注和帮助学生成长的重要契机。
相信只要老师用心,家长用心,孩子就一定能从中感受到被重视和被关爱的温暖。让我们携手共建更加温馨的校园文化,用真情实意书写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历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