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以为,我是因为缺钱所以难翻身,只要有钱我就能干一番事业出来。可是,朋友资助我摆个地摊,我都摆不好。不得不承认自己能力欠缺。想咸鱼翻身很难。可是我和那些相对成功的人来说,我欠缺什么呢?这些年我做错了什么呢?
最近读了一些书,和一些文章,和人聊天,然后结合我这些年的所做所为。总算找到了一些端倪。
首先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心态不好,太心急了,总想走捷径,尽快挣到钱,眼里只盯着钱去了,忘了自身的成长。电视剧《时光这边》里有句台词说,“捷径是最大的弯路”。这句话让我咯噔一下,像是点到了我。这些年我就想一两年内我就翻身发财,因为我感觉自己年龄大了,没时间了再奋斗了,想尽快完成我那大大小小的愿望。其实内心就是想尽快享受到成功的愉悦,怕奋斗过程中痛苦的煎熬。这让我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
第二个错误,我没一个长远的目标和长远的规划,就算有,也就记得那么一两天,坚持那一下子。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因此我经常陷入困境,一天到晚就为那几个钱重复劳动着,根本不知道自己要去向何方。
第三个错误,对自己没有清楚的认识。我是谁,我是一个什么的人,我要做一个什么的人,我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第四个错误,我没有信念。前几天和我一个堂哥聊天,他说他一直坚定一个信念:“努力工作,认真生活,超越平庸,追求完美”。他坚持了十多年,这十多年,他坚持晨跑,坚持练书法,做这些事也都卓有成效,遇到任何困难,都能从容面对。这一下子就让我感觉到信念的重要性了。
第五个错误,我不懂得交换思维。这源于货币的流通原理,说一个杀猪的向银行借100块钱,找卖米的买了100块钱的米,然后买米的拿这100块钱找卖衣服的买了一件衣服,接着卖衣服的找杀猪的买了100块钱的猪肉,然后杀猪的把这100块钱还给银行。好家伙,这100块钱转一圈,产生了300块钱价值的物资满足了三个人的需要。这个也不难理解,就是钱在流通中产生价值。我们每个人不都是在不停的交换,我们大多数都用自己的劳动力和时间去交换老板的金钱,然后用金钱去换取我们需要的东西,这很平常,没什么大不了的。之前抖音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一个小伙子顶着太阳,搬一天砖,挣200块钱,然后拿着这200块钱晚上去找小姐去了,第二天又开始搬砖,就这样周而复始着。而富人,他会用钱去交换层楼,把他变成出租房或者宾馆,让你租他的房子租,住他的宾馆,或者花钱建了一个厂,又花钱雇你帮他生产洗发水,生产出来后又卖给你,等于他花的钱又回流到他的手中。而你手中还是一块钱都没有,你就得继续为他干活。那些包租公包租婆,宾馆老板,每天就躺着啥也不用干,收你的房租就可以了,等于是穷人通过出卖劳动力,换取的金钱养活了包租婆他们。从这里看出,富人是如何交换的。富人用钱交换了生产资料,然后生产出产品,来交换我们手中的钱。房东的房子就是房东的产品,老板雇你生产出的洗发水,是他们的产品。而我们穷人就是花钱买了产品,或者说我们就花钱买了个消耗品。等于就是我们钱花出去了,就无法回流回来,只能通过我们用劳动和时间换回来,而富人却是通过花我们的劳动和时间生产出的产品,把我们手中的钱又换回去了。
为什么我们穷人赚钱难,花钱容易?比如,老板花100块钱一天顾我们生产一个产品,花一百钱租了一个生产场所,花了20块钱买了原材料,成本就是220块钱。当产品卖给我们的时候,价格可能就是300块钱。而我们就要至少出卖劳动力三天不吃不喝才能换取自己生产出来的产品。花300钱的时候就那么一瞬间,赚300块钱却三天。
明白了这么一个逻辑,我们就知道穷人变富人的一个流程了:还是以上面为例,穷人首先通过出卖4天自己的劳动力,换取400块,一百用于自己的日常开销,保障自己的生存,花一百块一天顾一个人,花一百块租个场地,然后花20块钱买原料,让被顾那个人帮穷人生产商品,然后定价300块钱卖出去,这样就变成了一个良性循环,慢慢就变成富人了。
盘点了一下自己买的东西,真是买了不少消耗品。耗费了我很多金钱。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第6个错误,不懂用户营销思维。 还是以上面的为例,穷人现在要生产产品了。首先就要想买你产品的人是谁。
《多巴胺商业》里讲,你的产品是要刺激用户不断分泌多巴胺的,让用户上瘾。怎么做到呢,就是你的产品能够给用户创造某种或几种可能性,突破用户自身的局限性,让用户感到愉悦,感到满足。这也是现在经常说的戳中用户痛点,解决客户痛点。想明白了这些,就可以生产产品了。
生产出来还是不一定有人买,因为别人还不相信你生产出来的产品能解决他的痛点。要获得别人的信任,就要先把自己营销出去。因此“我”能否让别人看到更多的可能性,突破他自己的局限,就是“我”能否推销出去的关键点。推销自己其实也是我一生的课题。推销自己也不是去迎合别人。而是我们自身强大,让别人看到他也想要的优点,突破他自己的局限性。这也是我们抵御诱惑,要吃苦的意义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