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房地产行业逐步趋稳,房企更加注重回归品质根本。“产品为王”下,产品能力成为未来检验强者的试金石。
有人坦言,行业回归“居住” 属性,“品质”和“匠心”成为市场刚需,产品竞速将是行业新时代下的主流。
用时三年实现千亿跨越,融信强劲的发展速度令市场瞩目。 速度与品质之间,融信巧妙地找到了一个平衡。
在融信世纪系的产品价值中,创新、科学、品味、创新构成关键元素。匠心不能纸上谈兵,而从杭州世纪的一位工程师的经历中,融信品质得以被窥见。
品质放在工期前面
2017年12月,杭州世纪项目示范区正式开工。作为工程负责人,高利杰几乎每天都泡在现场,在之后的8个月,在示范区中间,他们开挖了12000平土方,建造一个高度近8米,面积约为5320平的“大坑”,并将其打造为小区中心下沉式庭院。
据了解,大面积的下沉式庭院往往只见于商业地产,一来增加建筑开挖面积及工程施工难度,二来增大成本投入,开发商在住宅设计中鲜少尝试,也无力尝试。
与此同时,下沉式庭院的好处却显而易见,其将带来功能和景观的极大改善。
功能上,增加了社区地下车库及会所的采光和通风;景观上,增加社区的层次和立体感,大大丰富了园林空间,通过高低层次景观打造,给社区空间带来丰富的视觉和使用的多样性。
这正是融信在杭州限价的背景下,依然费劲心思要做下沉式庭院的原因。
在工地上忙活时,高利杰习惯随手携带一份图纸,在这张A3见方的纸上,详细记录着示范区从土方开挖到基础施工、从主体结构到幕墙外立面施工、从室内精装到室外景观工程,3个阶段共计100多个时间节点。
“选择下沉式庭院,证明我们从一开始便把品质放在工期的前面。”和人谈起杭州世纪,高利杰挂在嘴边的首先是这句话。
如上图,下沉式庭院北面为楼王的楼体、庭院南面为示范区的入口、庭院西面为二层地下室入口,这三面均无法运输材料,所以只有东侧的入口是运输材料的唯一道路,也正因只有这一条道路,使得施工顺序只能按照4、1、2、3这样的逆时针方向来进行,从而导致施工周期成倍延长。
同样情况也发生在土方开挖等其它阶段。2018年7月12日,杭州世纪项目示范区正式开放。因为采取了下沉式庭院的做法,工程团队在项目上足足待了8个月,比以往多出一倍。
创新思维攻克难题
除了不得不面对的工期延长,团队面临的又一问题是:无法运用汽车吊吊装,1200斤的玻璃该如何安装?
项目入口大堂的玻璃每块重约1200斤,由于位于大雨蓬底部,无法用汽车吊吊装。团队迎难而上,攻克难题,创新地用临时滑轨配合电动葫芦进行安装的方法,真正体现了创新思维。
而在下沉式庭院中,售楼处、艺术长廊、泳池东侧的每块玻璃高度大于5米、宽度大于1.5米、重量超1000斤,安装时需要汽车吊及7个工人默契配合。
从早上6点到晚上6点一天12个小时,只能安装不到8块玻璃。回忆起玻璃安装的场景,高利杰至今仍会记得。三台载荷为200吨的汽车吊同时在现场开动的壮观场景。
“市场上最重的吊车原来是200吨,不做杭州世纪都不知道这个知识点。”高利杰笑称。
主体结构完成之后,即进入最后一道工序,景观和精装穿插施工。
杭州世纪的主入口有一个大雨蓬,灵感源自萧山本土的编花工艺。这个庞大的钢结构是一个长约29米,宽约21米的大屋顶造型,矗立在主入口,迎来送往。
如此大的钢结构,实际上采取的是预置构件的做法。部件在工厂预先加工生产,进而运输至现场安装拼接。
现场安装时,需搭设脚手架进行铝板的放样、排版、安装等,而同时,景观亦进入大面积施工阶段,两家单位常常发生交叉施工,为了不影响景观的总体进度,高利杰和团队不得不多次对外架进行搭拆和重新整改,工程复杂度大大提升。
同样的故事在杭州世纪示范区的施工中还有很多,不能有一丝放松与侥幸的8个月。比如一下雨,挖沟排水已是家常便饭,说起这些,高利杰表现得轻描淡写。
“对于工程人员,做完了杭州世纪,对于其它项目也更加有信心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