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只知道江苏省淮安市是已故周恩来总理的出生地,后来才知道淮安市还是中国八大菜系中的淮扬菜系的发源地,去年自驾食摄之旅我们专程去了淮安市。
在淮扬菜系中的淮(淮菜)系指淮安菜,扬(扬菜)系指扬州菜。淮安市是淮扬菜系的发源地之一,这是一座位于淮河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的城市,可见在以前漕运业兴旺时此地肯定是一个商贾云集之处,如同当初的扬州一样,有钱的人多吃的就会讲究,有需求就有供给,淮扬菜系的产生与其地理位置和商业发达有着重要的关系。淮扬菜的原材料喜用江河湖鲜,厨师在制作过程中非常讲究刀工,注重鲜活口味平和,清鲜而略带甜味,代表性的菜肴有清炖蟹粉狮子头、软兜长鱼、朱桥甲鱼、松鼠鳜鱼、梁溪脆鳝等,由于我们“战斗力”不够的缘故,在淮安我们只能品尝了其中几样,吃完感觉真的名不虚传。
狮子头我在武汉的餐馆吃过,外形相似但味道与在淮安这次吃的相差很多,也许在武汉吃的狮子头中肥肉占比过多的缘故,吃后让人感到有点油腻,而在淮安吃的狮子头没有那种腻人味道。
(上图)淮安狮子头。
江苏人不同于湖北人用竹篓装活鳝鱼,而是用软布兜装活的鳝鱼,所以他们也称鳝鱼为软兜或长鱼。软兜长鱼是淮扬菜中的一道名菜,是用鳝鱼的背脊口感最细嫩的那一部分做原材料,添加佐料配料加猪油爆炒而成,这道菜因其制作流程较为繁琐,鲜嫩可口别具一格而成为淮扬菜系中的一道名菜。清光绪十年,两江总督左宗棠视察淮河水患驻节淮安城,淮安知府特意安排厨师做了一道软兜长鱼,左宗棠食用后大为赞赏,在他的推荐下,软兜长鱼曾作为淮安府的贡品之一进京恭贺慈禧七十大寿。看来平民百姓吃的最高境界是成为“好吃佬”,而左宗棠这样的名人如果会吃就有可能让一个普通菜肴成为进京的贡品,其结果一个地下一个天上。
(上图)爆炒软兜长鱼。
朱桥甲鱼羹则是淮安一道传统名菜,主要原料为淮安朱桥镇的甲鱼,加上海参、鱿鱼、冬笋、葱、姜等熬制而成,汤汁味道比较清淡油腻,以我个人的口味不太容易接受。
(上图)朱桥甲鱼味道还行但缺乏卖相。
淮安阳春面又名“酱油面”,主要有三大特点:一是和面时要加少许食用碱水;二是必须用酱油兑汤;三是不需要加“浇头”,必备的食材有:面条、熟猪油、河下古镇王兴懋酱园店用黄豆酿制的酱油、头一天晚上放在炭火炉上熬成的猪骨头汤、黑胡椒粉、大蒜蓉、芫荽、味精和小磨麻油等,看似清淡而不简单,味道确实很棒。
(上图)淮安阳春面又名酱油面。
淮安的早餐品种没有武汉丰富,但也有一些品种很有特色,如这种叫做“小脚卷子”的面食外形酷似以前老太太的小脚,味道与湖北的剁馍颇为相似,软糯酥脆兼而有之,淡淡的甜味很好吃;软兜腰花面好吃但价格偏高,好像吃的人不多。淮安的面食不像苏州无锡那边的面食馅料太甜,更加接近北方面食的味道,更容易让外地人接受。
(上图)早餐吃的软兜腰花面浇头是现炒的,面是以酱油面做底。
(上图)小脚卷子味道很好,但我好像在武汉餐馆里也见到过。
(上图)同样是面食,在江苏吃到的感觉做工都很精致,味道更加清淡偏甜一些。
淮安城市不大但很规整,以前运河漕运留下来的痕迹还有一些,城区中心还有一些街巷保留着石板路和带有院落的明清风格建筑,周恩来的故居也在市中心。淮安与武汉相隔很远,这两个城市以前在新闻中好像没有多少联系,今年这波疫情中的一些要素却将两个城市关联起来,希望我们两个城市都能够尽快击败病毒的侵害,早日恢复正常生活。
我是一个爱摄影的好吃佬,如果您也有同样爱好请您点赞并关注我,我会尽快更新给您带来我在各地不同的好吃经历和感受。[作揖][呲牙][握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