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
七年级语文试题
说明:
1.全卷共12页,其中试卷内容8页,答题卷4页,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按要求填写在答卷规定的位置。
3.答题可用黑色或蓝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按要求答在答卷上,但不能用铅笔或红笔。
4.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4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一 基础(25分)
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老舍、朱自清都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我们这个学期学过他们的作品分别是《济南的冬天》、《春》;其中朱自清的小说代表作品是《骆驼祥子》。
B.《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小说记录了东汉、魏晋时期一些儿童的智慧故事。
C.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人尊称为"圣人"、"至圣先师"。
D.《朝花夕拾》是鲁迅撰写的回忆性散文集,共10篇,1928年结集出版。
2.下面是本学期课文内容的描述,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再塑生命的人》一文中,在莎莉文老师的耐心引导下,"我"的学习终于迎来了质变,并第一次产生了悔恨之情。
B.《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它是议论为主的文言文,主要论述修身治学,强调淡泊宁静的价值,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深切的期望。
C.郑振铎的《猫》只写了3只猫,描写了他们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和在家中的地位,重点写了第三只猫,表达了对第三只猫的喜爱和愧疚之情。
D.《秋天的怀念》通过的,充分表现了母亲对的理解、同情和关爱,说明了的无私和伟大,表达了的母子。
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B.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C.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D.想要取得学习上的进步,就要有见异思迁的意志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4.对下列病句进行修改,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今天上午语文课,有许多人来我们班听课,我断定他们大概是来检查工作的。(删除"大概")
B.美丽的校园里,琅琅的读书声,宛转的歌声交织在一起,汇成一片动人的乐曲。("一片"改为"一篇"。)
C.上星期一班会课,我们全校学生在大礼堂讨论并听取了李校长关于教育改革的报告。(删除"并听取")
D.上个星期天,我们学校组织了全校学生参观了"惠州发展展览",展览内容丰富,使我有很多感想。(删除"使")
5.根据下面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3分)
(1)水藻真绿,把终年zhù xù( )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2)突然间,我huǎng rán dà wù( ),有股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
(3)他们在和有高度智慧的鸟或哺乳动物打交道的时候,常常需要不顾自己的尊严,所以,实在不能嗔怪有些外行人批评: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家实验的方法guài dàn bù jīng( )。
6.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每空1分)
(1)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
(2) ,风正一帆悬。(《次北固山下》 )
(3)子夏曰:" , ,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4)《江南逢李龟年》中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表明对开元盛世的无限眷恋的两句是: , 。
(5)默写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 。
, 。
7. 阅读下面两则文字,然后根据内容概括两条交友之道。(4分)
(一)伯牙绝弦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吕氏春秋·本味》
(二)割席断交
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世说新语·德行》
二、阅读(45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8-21题。
(一)狼(12分)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8.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含义。(3分)
(1)一屠晚归。
(2)恐前后受其敌。
(3)乃悟前狼假寐。
9.把下面句子的意思用现代汉语表达出来。(3分)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10、请写出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3分)
11、结合文中描写屠夫的句子,简要分析屠夫人物形象。(3分)
(二)板凳(9分)
李娥
①"桥是什么?不过是一条板凳。两条腿架着一块板,板就可承担重量。"
②"老师,那什么是板凳啊?"
③"这个……板凳啊,那是以前最常见的一种家具,它的外形就像是一座桥,两个桥墩就是凳子的两条腿,桥梁就是板凳的板,可承受人的体重。"
④这是一次,我在上茅以升《桥梁远景图》的课堂实录。板凳,如今己逐渐淡出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视野,现在的孩子们估计也没几个见过,所以在上这堂课时,有学生提出了疑问,而我,只能把茅老打的比方反过来介绍了板凳。相比于懵懂的学生,对于板凳,我却是印象比较深刻的……
⑤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四五岁时,家住农场连队,那时连队的生活是没有什么娱乐的,入冬停割后,胶工们闲暇之余一般就是喜欢聚在连队的娱乐室打牌了。骨牌、扑克……这些都是在一张木做的大方桌和四条板凳上厮杀的。父亲每次去打牌都会带着我,每每这时候,我就和父亲同坐一条板凳上,睁着好奇的眼睛,看着四方桌上的"风云变幻",听着他们时不时发出的"狠语",有时看到他们争得面红耳赤,语言粗鲁时又会觉得有点害怕,老往父亲怀里钻,吵着要他抱。可这时父亲总是把我往板凳上一拨拉,哄着:"乖乖,坐好,等会带你去买好吃的。"于是我就又坐在了板凳上。慢慢地,我也逐渐享受起了和父亲同坐玩牌的时光,看到他们面红耳赤地争吵、哄笑也不再觉得害怕,甚至偶尔还会发声为父亲出谋献策。终于有那么一天,父亲发现了这么小的我竟然学会了牌技,要赶我走时,我却死乞白赖地黏着他,还抱着板凳不肯离去……
⑥上学后,农场小学的课桌是长方形的两人桌,坐的也是板凳。很多时候与同桌的争吵也就围绕着板凳展开了。去操场开周会时,如果不是一个搬凳子去,另外一个搬回来的话,那么肯定来回两个人都扛着;闹小矛盾了,桌子、板凳上就画上了"楚河汉界",用尺子量得准准的,谁也不肯亏那一毫米;而那些调皮捣蛋、喜欢搞恶作剧的小男孩,有时候会在寂静的课堂中突然地站起来,那板凳就会翘了起来,他的同桌就会因重心转移而猛地摔倒在地上,这时候教室往往会发出哄堂大笑,老师在讲台上用教鞭猛敲桌子也止不住……
⑦板凳伴随了我整个童年,那时吃饭、上学和看电影都离不开板凳,它曾带给我欢乐和苦恼,并深深烙印在我的脑海。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生活的改善,板凳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家庭、学校都难得见到它的踪迹。现代家具取代了板凳,学生的课桌、凳子都改用了单人单桌单凳。虽然这些变化是可喜的,可我却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上文第六段在描写人物时主要使用了动作描写。
B.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生活的改善,现在的孩子们已经见不到板凳的踪迹了。
C.本文的语言生动活泼,如"楚河汉界"、"风云变化"等。
D.文章末尾的省略号有语意未尽之意,留给了读者思考、想象的空间,更加耐人寻味。
1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因为板凳见证了"我"充满欢乐和苦恼的童年,所以它深深烙印在"我"的脑海。
B.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叙事完整,脉络清楚。
C."我"对板凳印象深刻,仅是因为小时候吃饭、上学和看电影都离不开板凳,它是以前重要的家具。
D.本文围绕"板凳"展开,主要描述了小时候跟着父亲打牌的经历,及同学们因板凳而产生的争吵。
14."虽然这些变化是可喜的,可我却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结合全文谈谈"我"觉得缺少了什么?(3分)
(三)晒秋(15分)
胡玲
①秋天的阳光像金粉,明晃晃地泼洒下来,干净,澄澈。比起夏天,她变得温柔了许多,却还保留着一些热烈的性子。这时候,是晒东西的好时节,我们叫"晒秋"。
②儿时,家门前有块空地,水泥的,平整、宽敞,称之为"明堂",这是晒秋的最佳场所。一立秋,明堂上的晒秋就拉开了序幕,原本冷清的明堂,转换成一幅写意的油画,五彩缤纷,美不胜收。
③母亲时刻关注着天气预报,晴好的日子,必然少不了晒秋。
④首先是晒冬衣。母亲用竹竿搭成架子,拉起一根根长长的绳子。她翻箱倒柜,把大衣、毛衣、棉袄、棉裤全找出来,细致耐心地放在衣架上,整整齐齐挂在绳子上。一排排,一行行的衣服,五颜六色,随风飘摇,仿佛一群美丽的姑娘们正翩翩起舞。那些冬衣,尽情沐浴着阳光浴。待太阳落山,母亲就将它们全部收回来,叠好装进箱子、柜子里。母亲说,衣服晒一晒,晒去了霉气,晒走了细菌,它们会更加蓬松柔软,天冷时穿,特别暖和。
⑤接下来的几天晒床上用品。母亲把家里所有的棉被找出来,床上垫的、盖的、枕的,全部铺在绳子上曝晒。床单、被罩、枕头和蚊帐,清洗干净,也铺在绳子上晾晒。洁白的棉被,各种花色的床单被罩,像一面面迎风招展的彩色旗帜,在风中"沙沙"作响。母亲在其间来回穿梭,晒一会儿,又给它们翻个面接着晒,直到晒干晒透。晒过的床上用品,上面有阳光的味道和洗衣粉的清香,晚上睡着可舒服了,很快可以进入梦乡,做起香甜的美梦。
⑥以后的日子就要晒美食了。
⑦洋芋坨子是必晒的。天还没有亮母亲就起床了,选小个的洋芋洗干净,然后放在大锅里煮,煮熟后盛进大木盆里,倒入冷水让洋芋降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聊天一边剥洋芋皮。去了皮的洋芋,装进大簸箕里,摊开,端到明堂上去晒。圆圆的簸箕里,装满了金灿灿圆溜溜的洋芋果,仿佛一盘盘金色的珍珠,在阳光下微微闪着亮光。母亲时不时去明堂上转转,怕猫狗偷吃。经过三四天的暴晒,洋芋失去了水分,萎缩干枯了,一摸,坚硬得像石头,洋芋坨子就算晒好了。把它们用薄膜包装起来,一年之内都不会变质。想吃的时候随时可以取来食用。寒冬时节,把洋芋坨子用开水泡会儿,与腊肉一起炖煮,口感粉滑筋道,越嚼越美味。
⑧晒红辣椒是不能少的。把新鲜的红辣椒洗干净,直接晒在明堂上,红艳艳的,看着就喜庆。晒成的干辣椒,是我们嗜辣之人的最爱,将干辣椒切成小段,无论什么菜,加一点,既入味还能增进食欲。
⑨此外还得晒南瓜片和冬瓜片。将它们去皮,切成薄片,晾晒在簸箕里。冬天的时候,取出来炒肉,好吃得不得了。还要晒干豆角。选嫩绿的长豆角,直接放在明堂上晒干,冬天的时候下火锅,鲜美的味道可以和茶树菇媲美。或许,万千食材在晒秋的过程中,吸收了阳光,可以重获新生,升华成更令人着迷的滋味。
⑩那时候,有什么晒什么,想晒什么就晒什么。秋天的明堂上,每天变幻着美丽的色彩,红的、黄的、白的;每日弥漫着香味,香的、甜的、辣的。在我的心中,晒秋是一年当中最诗意的日子,一直让我回味至今。
⑪后来,我们搬进了楼房,晒秋的盛景不再。勤劳的母亲只能在小小的阳台上晒衣服、晒被子、晒美食。很多时候,小小的阳台无法满足母亲晒秋的心,她就上顶楼去晒。当我们来到顶楼的平台,发现上面早已晒满了各家各户的美食、衣物,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原来,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晒秋的情结。
⑫春华秋实,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晒衣、晒被、晒美食、晒庄稼,无论晒什么,无论在哪里晒,晒的是一种心情,晒的是一种幸福,晒出了丰收的喜悦,晒出了对美好的期冀,晒得人满心欢喜。
15.文章围绕晒秋展开,阅读全文,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选文主要叙写了哪几件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根据括号里的提示对语句进行品析。(4分)
(1)当我们来到顶楼的平台,发现上面早已晒满了各家各户的美食、衣物,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品析句中加点的词)(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一排排,一行行的衣服,五颜六色,随风飘摇,仿佛一群美丽的姑娘们正翩翩起舞。(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在我的心中,晒秋是一年当中最诗意的日子,一直让我回味至今。"结合全文,谈谈"诗意"体现在哪些地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说说标题"晒秋"的妙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西游记》节选(9分)
好大圣,把金箍棒拿出来,两头一扯,叫"长!"足有七八丈长。教:"八戒,你抱着一头儿,把你放下井去。"八戒道:"哥呀,放便放下去,若到水边,就住了罢。"行者道:"我晓得。"那呆子抱着铁棒,被行者轻轻 提将起来,将他放下去。不多时,放至水边,八戒道:"到水了!"行者听见他说,却将棒往下一按。那呆子扑通的一个没头蹲,丢了铁棒,便就负水,口里哺哺的嚷道:"这天杀的!我说到水莫放,他却就把我一按!"行者掣上棒来,笑道:"兄弟,可有宝贝么?"八戒道:"没甚么宝贝,只是一井水!"行者道:"宝贝沉在水底下哩,你下去摸一摸来。"呆子真个深知水性,却就个猛子,淬将下去,呀!那井底深得紧!他却着实又一淬,忽睁眼见有一座牌楼,上有"水晶宫"三个字。八戒大惊道:"罢了!罢了!错走了路了!跄下 海来也!海内有个水晶宫,井里如何有之?"
原来八戒不知此是井龙王的水晶宫。
八戒正叙话处,早有一个巡水的夜叉,开了门,看见他的模样,急抽身进去报道:"大王,祸事了!井上落一个长嘴大耳的和尚来了!赤淋淋的,衣服全无,还不死,逼法说话哩。"那井龙王忽闻此言,心中大惊道:"这是天蓬元帅来也。昨夜夜游神奉上敕旨,来取乌鸡国王魂灵去拜见唐僧,请齐天大圣降妖。这怕是齐天大圣、天蓬元帅来了,却不可怠慢他,快接他去也。"
那龙王整衣冠,领众水族,出门来厉声高叫道:"天蓬元帅,请里面坐。"八戒却才欢喜道:"原来是个故知。"那呆子不管好歹,径入水晶宫里。其实不知上下,赤淋淋的,就坐在上面。龙王道:"元帅,近闻你得了性命,皈依释教,保唐僧西天取经,如何得到此处?"八戒道:"正为此说。我师兄孙悟空多多拜上,着我来问你取甚么宝贝哩。"龙王道:"可怜,我这里怎么得个宝贝?比不得那江、河、淮、济的龙王,飞腾变化,便有宝贝。我久困于此,日月且不能长见,宝贝果何自而来也?"八戒道:"不要推辞,有便拿出来罢。"龙王道:"有便有一件宝贝.只是拿不出来,就元帅亲自来看看,何如?"八戒道:"妙妙妙!须是看看来也。"
那龙王前走,这呆子随后,转过了水晶宫殿,只见廊庑下,横躺着一个六尺长躯。龙王用指定道:"元帅,那厢就是宝贝了。"八戒上前看了,呀!原来是个死皇帝,戴着冲天冠,穿着赭黄袍,踏着无忧履,系着蓝田带,直挺挺睡在那厢。八戒笑道:"难难难!算不得宝贝!想老猪在山为怪时,时常将此物当饭,且莫说见的多少,吃也吃够无数,那里叫做甚么宝贝!"龙王道:"元帅原来不知,他本是乌鸡国王的尸首,自到井中,我与他定颜珠定住,不曾得坏。你若肯驮他出去,见了齐天大圣,假有起死回生之意啊,莫说宝贝,凭你要甚么东西都有。"八戒道:"既这等说,我与你驮出去,只说把多少烧埋钱与我?"龙王道:"其实无钱。"八戒道:"你好白使人?果然没钱,不驮!"龙王道:"不驮,请行。"八戒就走。龙王差两个有力量的夜叉,把尸抬将出去,送到水晶宫门外,丢在那厢,摘了辟水珠,就有水响。
19.请概括上文基本内容。(3分)
20.悟空用什么办法骗得八戒半夜到御花园琉璃井边下井?你怎样看八戒被骗下井这件事所体现的人物性格?(3分)
21.请结合语段中的语句简要分析选段文字体现了怎样的语言风格。(3分)
三 作文(50分)
22.秋风送爽,令人向往的初中生活终于来到,一学期了,请你记下初中生活点滴,用""或"当初中生的滋味"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注意写出"向往"或"滋味",写出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③文章最低要求500字,但建议超过600字。
附加题(14分)
1.阅读下面《论语》三则,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①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②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③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翻译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2分)
①就有道而正焉。
②其斯之谓与?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3)从三则内容中任选一则,说说你从中悟出什么道理?
2.阅读梁灵芝《随风远行蒲公英》短文,根据自己的阅读感悟,请从不同角度地进行四次批注。(每一次批注,最高可得2分,共8分)
一场春雨洒落,小草密密挨挨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空气中弥漫着扑鼻的芬芳。在这众多春草的世界中,矮小的蒲公英最为醒目。高身腰的艾蒿掩不住它,大叶子的猪耳朵遮不住它。田边,地头,溪边,石缝,它朴实的身影随处可见。贴着地皮,顶着露珠,小锯齿的叶片向四周舒展开。点点洒金,朵朵连绵。仿佛无数颗星星散落在绿毯上,在微风里摇曳顾盼。
于是,嘤嘤嗡嗡的小蜜蜂来了,闻讯而来的蝴蝶在花朵上起舞弄影。于是,这卑微的小黄花点亮了乡野阡陌,点亮了乡下孩子们的眼眸。
儿时,我们爱在野地里跑。吹着柳笛,举着用柳枝捋成的绒疙瘩,纯净的笑声擦亮童年的太阳。跑累了采来一大把蒲公英。无疑,这些小黄花是女孩儿们美丽的玩饰。插在耳鬓,戴在辫梢上,嵌在纽扣眼里。或者趴在溪边看那些被我们小手撕碎的花瓣顺水漂去……手指上浸染出一层淡黄色有着青涩的香味。
太阳高了,小黄花也玩累了,一朵朵收拢起花瓣,在暖暖的阳光里做着飞翔的梦。当飞翔的梦想成熟时,蒲公英的冠毛卷成一个个毛茸茸的籽粒球。我们小心地摘下来,高高举过头顶,深吸一口气对着太阳吹。于是,无数洁白的小伞飘飘悠悠在风里荡漾。有的被一阵风旋回来挂在不远处的草叶上,有的越飞越高淡出我们的视线。天空中再也找不到飞过的痕迹,它们去流浪远方……
许多年过去了,我也像一颗蒲公英的种子。为了寻求生存的土壤,一路飘摇,被一阵风带向遥远的南方。花草树木是陌生的,圈儿里的人和管理模式也是陌生的。多年来,我怀揣方言与南北缘遇的人说着普通话,脚领着身体在风里穿梭阳光里行走。如蒲公英,有着洁净、自由、快乐的灵魂。今日寻春,在异乡的田埂上邂逅一株蒲公英,俯身凝眸中竟有伤感与欢喜交织心头,如他乡遇知己。
不局限泥土,随风远行。飘落天涯,处处生根。"本草"上说蒲公英性平味甘苦,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作用。闲时煮一壶蒲公英茶,时光静美,风淡云轻,再没有啥羁绊心头的。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查七年级语文参考答案
一、
1、A
2.C
3.D
4.C
5、(1)贮蓄
(2)恍然大悟
(3)怪诞不经
6.(1)思君不见下渝州。
(2)潮平两岸阔。
(3)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4)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5)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冰河入梦来。
7、
(1)知音情谊。
(2)志不同道不合而绝交。
二、(一)
8.(1)屠户。
(2)攻击。
(3)睡觉。
9.骨头已经没有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10、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1、面对狼的狡诈和凶残,屠夫开始有些害怕,但当屠夫清醒认识到狼的本性后,"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果断、勇敢进行自卫。趁狼不备"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表现屠夫的勇敢。作者刻画的屠夫是一个机智、勇敢的人。
(二)
12.B
13.C
14.童年时期,邻里、亲人、同学都会坐在板凳上一起享受玩乐、争吵的时光,板凳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随着时代的变迁,板凳退出了历史舞台,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缺少沟通交流,人际关系变得冷漠,再也找不回当初的那股人情味了。
(三)
15.晒冬衣;晒床上用品;晒美食。
16.(1)运用叠词,突出了顶楼的喧闹,表达出人们对晒秋这件事的热衷。
(2)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衣服数量多、颜色鲜艳的特点,表现出衣服迎风飘摇时的优美姿态。
17.(1)秋天的明堂上每天变幻着美丽的色彩,美不胜收;
(2)秋天的明堂上每日弥漫着各种香味,令人着迷;
(3)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带给人们喜悦、幸福,以及对美好的期冀;
18.内容上的妙处:概括主要内容:在秋季晒东西;巧设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结构上的妙处:点明文章线索,全文围绕"晒秋"展开,结构严谨;暗示主题,表达了对秋天的赞美和喜爱。
(四)
19.大圣骗八戒下井,找出乌鸡国国王尸身。
20.偷妖精的宝贝。///第二问:从猪八戒受骗之事可以看出猪八戒性格中比较贪心、憨笨的一面。
21.运用了人们生活中的口头语言,如"烧埋银"等,活泼而有生命力:人物语言个性化,如悟空的话、八戒的话,使人物个性更加鲜明。
附加题:
1、(1)①就:靠近。②所讲的。
(2)我不怪别人不了解我,只怪自己不了解别人。
(3)从第一则中悟出成为好学之人要做到做事勤劳敏捷、说话谨慎,善于改正自己的缺点。
从第二则中了解到不仅要做到贫穷而不谄媚,富贵而不骄奢,还要做到贫穷仍能乐道,富贵仍然好礼的人。
从第三则中学到为人处事要能换位思考,多去了解他人。
2.
答案举例
主题:本文通过对蒲公英的描写及美好回忆,刻画了蒲公英不择地方不择条件"处处生根"的坚强形象,表达了对蒲公英有着洁净、自由、快乐的灵魂的喜爱和赞美。
手法:第二段内容以动写静,通过写"招蜂引蝶"衬托出蒲公英的美。
内容:第四段描写一幅非常美丽的蒲公英飘飞之景,蓝天、阳光、清风、随风飘扬的洁白的蒲公英……构成了美丽而又让人向往的自由快乐之景。
语言:第一段最后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蒲公英比作星星,生动形象地描写出蒲公英闪亮美丽的形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