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试卷被撕真实案例图片(高考撕卷子事件原视频老师)

高考试卷被撕真实案例图片(高考撕卷子事件原视频老师)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4-08-23 04:45:53

比起优秀的成绩,拥有善良阳光的心理才是一个孩子最大的福气。

别让你的孩子毁在“第一名”手里。

——鹿妈

作者 | 夏天

来源 | 女儿派(洞见旗下账号)

现实真的比想象更魔幻。

一个月以前,我在知乎上看到一条去年的问答:

“高考考到一半突然前面的人疯了,起来把你答题卡撕了,你怎么办?”

当时只觉得网友脑洞好大。

没想到,今年高考第二天,平顶山一位高考女生在理综考试最后十分钟时,突然抓起后桌一位男生的答题卡疯狂撕毁。

两位监考老师立马赶过来制止她,她依然站起来挣扎着把右桌同学的答题卡也撕了。

就在她伸手去够第三个同学的答题卡时,一位男老师跑过来,一把控制住了她。

十年寒窗苦读日,只盼金榜题名时。

最后十分钟,答题卡被别人恶意撕毁,对于那两个考生而言,无疑是晴天霹雳。

我实在不敢想象,当一个人满怀期待、即将胜利时,突然被人推落悬崖,内心是怎样的波涛汹涌。

如果是我,可能崩溃了。

但据同考场的网友透露,其中一个被撕毁答题卡的女生,愣了几秒钟后,在被撕毁的答题卡碎片上继续答题。

这个女生越是淡定,越是让人心酸。

如果不是高考重于天,谁能忍下这种无妄之灾。

相比之下,我们更加痛恨那个撕毁别人答题卡的女生:

为什么你自己心态崩塌却要毁了别人的人生?

为什么孩子要毁了别人的人生?

曾经有一位微博博主爆料:

有人在参加艺考的时候,故意在自己的画的背面涂颜料,这样交卷的时候,画面背后的颜料就会毁掉上一个人的作品。

只要毁一个,自己就能进一名。

博主感慨:“你永远想不到坐在你旁边的人,会用如何低劣的手段陷害你。”

没想到,在这条微博的评论区,近万名网友分享了自己的经历,让博主更加心惊胆战。

美术考生说,有人会趁涮笔的时候,故意泼脏别人的画。

有人会故意踢翻自己的水桶,影响别人的心情。

有人会趁别人吃饭的空隙,把别人的颜料搅得一团糟。

甚至还有人栽赃别人作弊,把自己准备的小抄放在别人的座位上。

学乐器的考生说,要时刻警惕自己的琴,一个疏忽,就有可能被别人调了音,做了手脚。

学编导的考生说,才艺展示跳扇子舞,换衣服的空隙,U盘坏了,扇子丢了。

排练集体小品,同组同学会故意不配合你,让你难堪。

计算机考生说,有人做不出来题目就提交恶意代码卡测评机,结果所有人的代码都跑不动了。

公务员考生说:有一个快超龄的公务员没涂完答题卡,眼看最后一次机会也没了希望,他冲上去把全场30个人的答题卡全撕了。

见不得别人好,容不下自己输。

这些孩子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心理扭曲的呢?

“心理扭曲”的背后,是压抑成伤

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的李玫瑾教授说: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很多问题的深层原因都是心理问题。而这些心理问题大都源自于他所接受的家庭教育。”

记得山东淄博曾发生一起班级第二名把班级第一名残忍杀害的事件。

杀人者秦某总是考不过第一名,一直怀恨在心。

他曾警告过第一名:

“你必须考四个B,你考得比我好的话,我一定杀了你。”

没想到,这不仅仅是恐吓。

他预先躲藏在第一名家楼道的隐蔽处,趁其不备,丧心病狂地向第一名连砍了13刀,刀刀致命。

被警察抓到时,他毫不畏惧,无比冷酷地说道:

“杀了第一名,我就是第一名了。”

真是让人毛骨悚然。

心理专家研究发现:扭曲的心理形成分为三个步骤:竞争、失败、防御

秦某的父母总是拿他和第一名比较,不断地给他灌输竞争意识。

即使他已经很优秀了,在他父母眼里,他还是个失败者。

父母每攀比一次,他每失败一次,他的心理创伤就加深一层。

直到不堪重负,燃起嫉恨之火。

丧心病狂的背后,何尝不是压抑成伤。

父母把成绩看得过重,把名次看得太重,逼着孩子超越别人或不被别人超越。

而孩子又把父母看得很重,完成父母的期待是孩子无法抗拒的本能。

父母看不见孩子的内心,孩子也摆脱不了父母的控制。

两难之境,孩子只好把矛头对向他人或自己。

就像美国心理学家斯劳特.派克所说的那样:

“童年的痛,弱小的我们无法承受,必须扭曲,以保护自己。”

心理的营养

来自父母的肯定、赞美和认同

美国心理学大师华生曾在自己的著作中写道:

“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和能够作用于培养他们的特殊环境,我就能保证把随机选出的任何一名婴儿训练成任何类型的特殊人物,包括医生、律师、艺术家和商业领袖、或乞丐、小偷、而无需考虑他的天赋、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

当时,这套理论得到了很多父母的追随认可,风靡世界。

大家照着华生所说的那样,给孩子设定机械的框架,为孩子一键定制人生。

大家相信不必给孩子太多的情感关注,可以有效减轻孩子的情感依赖,促使孩子早早独立。

然而,讽刺的是,华生非常坚定地执行了自己的育儿理念,却把自己的三个子女培养成了抑郁症患者。

大儿子雷纳,屡次尝试自杀,情感极其匮乏,活了30多年,他都无法确认自己是否享受过一丝丝父爱。

二女儿长期酗酒,多次自杀都没有成功。

小儿子成年后,没有正经工作,四处流浪,靠华生的接济才能存活。

心理扭曲的孩子,长大后也出息不了。

人性中最大的动能,就是情感。

没有爱的滋养,没有看见内心的满足,孩子永远都会像无根的浮萍,惶恐不安。

而不安,是一切恶意产生的源头,毁灭自己或毁灭他人。

就像《隐秘的角落》里张东升所说的那句话:

“你们有没有特别害怕失去的东西?

有时候,为了这些东西,我们会做我们不愿意做的事情。”

心理的营养,来自于重要的人的肯定、赞美、和认同。

14岁的李嫣,先天有缺陷,面对外界一切不好的声音,王菲和李亚鹏都坚定地告诉李嫣:

“你很美,很漂亮,一点都没有问题。”

傅聪在海外留学遇到烦恼或是不安时,总是向傅雷抱怨诉苦,傅雷不仅不责备反而安慰他:

“孩子,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会有的。

人一辈子都是在高潮——低潮中沉浮,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

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爸爸相信,你不是一个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

父母对孩子情感的共鸣和满足,就是孩子人生的底气。

想起曾经有一个年轻人问智者:

“我心中有两匹狼一直在争斗,一匹狼贪婪、凶猛、自私,另一匹狼勇敢、友爱、真诚,他们两个每天都争论不休,你觉得谁会赢?”

智者说:“你喂食的那匹会赢。”

父母在孩子的心里种下赞美、宽容、认同的种子,孩子的心里就会结出积极、阳光,充满正能量的果实。

父母在孩子心里种下嫉妒、怨恨、攀比的种子,孩子的心里就会结出黑暗之果。

孩子能够成为什么样的雏形,取决于父母给予什么样的教育。

如果父母只管吃喝,只问学习,没有给孩子足够的心理营养,孩子就不可能健康。

只有父母摆正心态,才能引导孩子摆正心态。

只有父母让自己的心理阳光,才能带动孩子心理阳光。

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在爱和尊重下,向阳成长。

每一个男孩,都是妈妈的软肋,也是铠甲。

养得好聪明又绅士,养不好费心又劳神。

关于养育男孩的干货,这里都有;

关于养育男孩的苦甜,我们都懂。

家有男孩,关注洞见旗下,

我们的故事就开始了...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