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云钰
6月12日,重庆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暨高中招生考试开考。第一天的考试科目为语文、物理、化学,这三门学科的命题思路是什么?考题有什么特点?对今后学科教学有怎样的指导意义?对此,市教委组织专家对试卷进行解读。
语文
与教材深度关联
字音、字形、词语、古诗积累等均出自教材
命题专家解读:
今年语文中考命题呈现5个鲜明特色,即体现文化的浸润作用、考查核心素养水平、考查学生在真实情景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高阶思维能力、与教材深度关联。
试题精选典范作品和语言材料,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试卷,强化试题的价值引领,体现文化对学生思想的浸润作用。比如在革命文化方面,试卷考查了语文课本里的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
试题设置了多项任务,考查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围绕“革命精神代代传”这一主题,设“探访英雄城市”“阅读红色经典”“争做时代新人”3个任务。
试题还特别注重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考查,全卷分析与评价、探究与创造的分值占75%。如文言文阅读要求学生探究《邹忌讽齐王纳谏》和《战国策》选文中的劝谏艺术,考查比较探究、抽象概括的能力。同时,今年的语文试题与教材深度关联,试卷中的字音、字形、词语、古诗积累等均出自教材,对于一线教学将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教师点评:
▲重庆市南渝中学语文老师李英杰点评试卷。记者 云钰 摄
重庆市南渝中学语文老师李英杰认为,今年语文试题减少了机械性记忆内容,注重思维能力的考查。试题全方位考查了语文核心素养的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个维度,引导学生学活用活语文知识。
作文试题注重情境创设,从学生的真实生活情境出发,让学生面对作文有话可说,有话想说,体现了“真实的生活价值”,意在打通语文学习与生活的关联,体现试题的育人导向。
物理
重视问题与真实情境的深度融合
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科学思维等
命题专家解读:
今年物理试题注重实验探究、实践活动与科学内容的深度融合,着重考查了学生的探究能力、科学思维等。试题在遵循往年题型结构和难度结构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生活、实践活动。比如试题涉及垃圾分类、智能快递车、嫦娥六号、水下机器人、海基二号等内容,让学生在解答相关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厚植家国情怀。
试题在问题设计上有创新,重视问题与真实情境的深度融合。在力、热、声、光、电五大板块的经典问题的考查中,均选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现象、事件来设置问题,用物理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试题更加关注物理学史,在实验探究试题命制中,通过基本操作、证据获取、分析论证,考查学生真实的科学素养。
教师点评:
▲重庆八中宏帆初级中学物理老师鄢琴点评试卷。记者 云钰 摄
重庆八中宏帆初级中学物理老师鄢琴认为,试卷既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又突出对学生高阶能力、思维品质和创新意识的评价。试题还体现了跨学科整合的理念,不仅是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全面检验,更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和未来发展的积极引领。
在考查基础知识方面,试题避免了机械重复的题型,而是通过创设丰富的情境,将问题巧妙地融入生活实际和鲜活案例之中。比如第2题的“中国年,中国味”,第3题的《暮江吟》,第8题的《中药房》。
在高阶能力考查方面,试题让学生在灵活应用知识、整合迁移知识的解题过程中,激发成为问题解决者和创新创造者的潜能。试题设计还注重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秉持科学态度进行深入的探究与解答,从而全面提升其科学素养。
化学
重点考查基础知识和主观知识
没有繁、难、偏、怪、旧题目
命题专家解读:
今年试题注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试题素材涉及《神农本草经》柳之根、皮、枝、叶均可入药的记载,中医对艾草和雄黄酒的功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火龙表演等,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充分彰显了化学学科的育人价值。试题素材也涉及社会热点,如碳中和、2024年全国安全生产月的“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畅通生命通道”等。
试题重点考查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以我市现行教材为载体,杜绝了繁、难、偏、怪、旧题目,杜绝考查高中内容和竞赛内容。难度分布合理,容易题、中等题、难题比例为7:2:1。
试题增加了实验方案设计、反思、评价等文字性描述试题,在试题呈现形式、辩证思想、思维方法、情境素材、设问的角度等方面力求创新。比如创新实验探究题,既重探究,更重思维,涉及利用技术和工程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等跨学科知识和内容。
教师点评:
▲重庆巴蜀中学化学教研组长刘畅点评试卷。记者 云钰 摄
重庆巴蜀中学化学教研组长刘畅认为,今年中考化学试题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为命题依据,考查了学生的必备知识和核心素养,充分发挥了中考的育人功能和积极的导向作用。
试题突出了主干知识和必备知识的考查,其中,有些试题素材来源于教材,活而不难,避免了学生死记硬背教材内容,同时又引导教师要依据课标和教材开展教学。
例如A卷的第6题粗盐提纯,16题酸碱中和反应,B卷第7题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12题燃烧条件的探究等,都来源于教材,但设问巧妙,考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同时,试卷中不乏开放性的试题,既考查了化学知识,又考查了学生的学科素养,对引导教师进行素养为本的教学有较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