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试卷分析及改进措施六年级(小学科学试卷分析及改进措施)

小学科学试卷分析及改进措施六年级(小学科学试卷分析及改进措施)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4-08-22 01:14:16

六年级下学期科学形成性自测题(一)

第一单元 人体感知环境

一、填空题

1.我们可以用眼睛感知光,判断物体的大小明暗颜色等。

2.眼睛是人体的视觉器官。

3.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通过_瞳孔晶状体等,会在视网膜上成像,连接视网膜的视神经把信号传给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4.晶状体的凸度是靠牵引晶状体的肌肉调节的。

5.肌肉收缩,晶状体的凸度变大,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肌肉舒张,晶状体的凸度变小,眼睛就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6.耳朵是人体的听觉器官。

7.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

8.外耳由耳廓外耳道组成;中耳由鼓膜、听小骨等组成;内耳由耳蜗等组成。

9.脏东西入耳容易引发中耳炎

10.物体散发出的气味被吸入鼻腔,嗅细胞受到气味的刺激,通过嗅觉神经将信号传给脑,我们就闻到了气味。

11.味蕾中的味觉细胞受到食物的刺激,通过味觉神经将信号传给脑,我们就尝到了味道。

12.受到冷热、压迫等外界刺激后,皮肤内的感觉神经把刺激信号传给,触觉就产生了。

13.常见的皮肤病有痱子、湿疹、水痘等。

二、判断题

1.人的视觉是眼球反光形成的。 (×)

2.“红眼病”和“干眼症”都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

3.夏天,天气晴朗时我们走出房间常会感觉“睁不开眼”,这说明人的眼睛对外界刺激会做出反应。 (√ )

4.检测一只眼睛时,须将另一只眼睛完全遮住,不要压迫眼球。 (√)

5.在昏暗的环境中看书不会导致近视。 (×)

6.人的嗅觉和味觉不会相互影响。 (×)

7.疾病会影响人的嗅觉和味觉。 (√)

8.冷热属于触觉。 (√)

9.手背上的皮肤一般比指尖上的皮肤更敏感。 (×)

10.夏天常洗澡,有利于保持皮肤清洁。 (√)

11.经常在充满噪声的环境里,能有效地锻炼听力,使我们的听觉更灵敏。 (×)

12.人的外耳主要包括耳郭、外耳道和鼓膜。 (×)

13.耳能使我们听到声音,感受到声音的过程不需要大脑的参与。(×)

14.经常使用耳机听音乐,会影响我们的听力。 (√)

三、简答题

1.预防眼睛疾病的方法有哪些?

答:①眼睛疾病患者不要与家人共用毛巾、脸盆等,避免交叉感染,并及时对毛巾、脸盆等进行消毒。

②减少使用电脑、手机的时间。

③少接触烟尘环境

④使用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

⑤使用含维生素A丰富的食物

⑥积极参加体质检测,发现眼睛异常及时告诉家长或老师,尽快就医。

2.怎样预防近视?

答:做眼保健操;多到户外活动;不过多吃甜食,保持营养均衡。

3.怎样保护我们的皮肤?

答:1.保持皮肤清洁 2.勤换贴身衣物 3.避免皮肤受到损伤

4.皮肤对刺激会有什么反应?

答:1.被蚊虫叮咬时,皮肤会起包。

2.在寒冷的环境中,皮肤上会起一层像鸡皮一样的小疙瘩,汗毛也会竖起来。

3.天热时,皮肤会出汗。

4.在阳光的照射下皮肤会变黑,严重时皮肤可能会被晒伤。

5.如何有效预防耳朵的常见疾病?

答: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不随意掏耳朵;加强体育锻炼。

四、绘图表达

1. 将眼球的结构名称填写在相应位置。

2.我知道的耳朵各部分的名称:

五、实验题

1.设计实验,探究近视的形成原因。

我的猜想:近视是因为晶状体的调节能力变弱,不能将凸度变小。

我的方案:依次把凸度大和凸度小的凸透镜分别放在点燃的蜡烛和纸屏之间,三者一线,中心高度大体相同。移动点燃的蜡烛,观察现象。

我的预判:凸度大,能看清近处的物体;凸度小,看清远处的物体。近视是因为晶状体的调节能力变弱,不能将凸度变小。

2.实验:测测不同部位的皮肤对刺激的敏感度

实验步骤:

①一名同学戴上眼罩,伸出一只手臂。

②另一名同学用两支棉棒轻轻触碰戴眼罩的同学的手指尖、手背、手肘。

③让戴眼罩的同学体验哪个部位感觉有两支棉棒触碰、哪个部位感觉只有一支棉棒触碰。

④同学交换体验,并记录测试结果。

实验记录:

被触碰的部位

指尖

手背

手肘

感觉到的棉棒数量/支

2

1

1

实验结论:

1.不同部位的皮肤对刺激的敏感度 不同 ,指尖、手背和手肘相比, 指尖 的皮肤最敏感。

2.皮肤里有些地方的神经分布_(填“多”或“少”),所以敏感性强;有些地方的神经分布_(填“多”或“少”),所以敏感性弱。上述三个部位中, 手指尖的神经分布最多。

实验延伸:用棉棒触碰指尖时,人体感觉的过程是指尖皮肤受到刺激→感觉神经 →脊髓→_脑_。(填“脑”或“感觉神经”)

3.怎样模拟鼓膜振动?

实验材料:纸筒、橡皮膜、镜子、细线、棉球等。

实验步骤:

①用细线将一块橡皮膜系在纸筒的一端并在橡皮膜上挂一个棉球。

②将纸筒固定在铁架台上,并让另一名同学在纸筒的橡皮膜端放一面镜子。

③从纸筒的开口端大声说话,通过镜子观察棉球的变化。

实验现象:橡皮膜模拟鼓膜,橡皮膜的振动不明显,棉球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大声说话时,橡皮膜上的棉球被反复弹起。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能力素养自主检测

第二单元 水循环

一、填空。(每空2分,共36分)

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说明可以可以听到蛙声一片的环境特点是

夏季 有水

2、 噪声 雾霾 污水 等是影响人体健康的环境因素。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3、我们身边的植物形态结构千变万化,我们可以从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方面了解植物的特征,然后根据特征,按一定的 标准 将不同的植物进行分类。

4、大雨过后,蚯蚓因为土壤中 空气 稀少而爬到路面。

5、将特征不同的植物用一分为二的方法逐步对比排列,就是在进行 二岐分类

6、塞罕坝机械林场是世界上面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能为京津冀地区抵御风沙净化水质缓解污染

7、每年青蛙都要冬眠,导致青蛙冬眠的原因主要是 温度的变化

8、生活中常见的噪声有 交通噪声 生活噪声 工业噪声等。

9、花生 种子植物 ,具有根茎叶,开花结果,有果皮,种子,有子叶两片。

10、生活在北极的北极狐身体胖胖的,有厚厚的皮毛和脂肪层,而生活在热带的沙漠狐的皮毛却较少,身体也很矫健,这说明 生物会适应环境

二、判断题。(每空3分,共24分)

1、污染环境是违反宪法的。( √ )

2、地球上存在多种多样的植物,他们的形态结构都是一样的。( × )

3、动物的行为变化是适应环境的结果。( √ )

4、葫芦藓(苔藓植物),具有茎叶,不开花,没有种子。( √ )

5、雾霾是一种自然天气现象,与人类活动无关。( × )

6、水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造成的。( √ )

8、二岐分类方法就是把特征不同的植物用一分为三的方法逐步对比排列。( × )

三、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气候发生变化时,动物的行发生了哪些变化?请举例说明。

答:如:气候变暖时,北极狐和红狐向北扩展,蚊子出现的海拔更高,两栖类动物繁殖期提前,鸟类迁徙改变了时间和路线等。

2、污水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危害?

(1)导致急性或慢性中毒。

(2)传播传染病。

(3)诱发致癌。

(4)引起水的外观恶化,如呈现异味、异色、出现泡沫等。

3、用二岐分类方法给松树、小麦和花生进行分类?(图表略)

有无果皮:松树无果皮、小麦、花生有果皮。小麦单子叶、花生双子叶。

4、水、食物、空气等发生变化时,动物的行为有什么变化?请举例说明。

答:如:雨后的蚯蚓爬到路上、缺水后的肺鱼钻入泥土中、久旱后的蝗虫成灾。

5、由于什么原因,导致北极熊获取食物困难,不得不长距离游泳或到岸上寻找食物?

答:由于气候变暖,温度升高,北极海冰每年都更早地融化,导致北极熊获取食物困难,不得不长距离游泳或到岸上寻找食物。

第三单元 地球资源

一、填空题

1、地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其中 煤 、石油 和天然气是重要的资源。他们的形成和 太阳能 有关。

2、 煤 被称为“工业的粮食”, 石油 被称为“工业的血液”。

3、远古时代,被埋藏在地下的植物与空气隔绝,同时受到高温和高压的作用,经过几百万年,变成了 煤 。

4、人类开发的新能源有太阳能风能 核能 水能地热能等。

5、人们把煤、石油、天然气等已被广泛应用的能源称为常规能源。把新开发利用的能源称为新能源

6.地球上超过3/4的生物资源分布在__海洋__里,它为人类提供食物的能力大大超过陆地。

7.海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__食盐__大多来自于海水。

8.像秸秆这样的植物资源属于自然资源,这种资源是指自然界天然存在、未经人类加工的资源。

9.有些自然资源,在合理开发的条件下,消耗速度和恢复速度能达到平衡,或者能够为人类反复利用,属于可再生的资源,如 土地 、水 、动植物等。

10.有些自然资源,经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可能再生,属于 不可再生的资源,如煤、石油等。

11.我们的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 其他垃圾 等四类。

12. 有害垃圾 是指《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的危险废物,如废温度计、废血压计、电子类危险废物、废药品等。

13.科学处理垃圾不仅可以减少污染,还可以产生一定的 经济效益

14.垃圾分类后,可以用 厨余垃圾 做一个堆肥箱。

15.实行 垃圾分类 ,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二、判断题

1.煤,石油和天然气深埋的地下,它的形成与太阳能无关。 ( × )

2.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由古代植物形成的。 ( × )

3.天然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 × )

4.常见的太阳能装置有:太阳能灶、太阳能热水器。 ( × )

5.常规能源是目前人类利用规模最大的能源。 ( × )

6.海洋是一个巨大的宝库,蕴含着丰富的资源。 ( √ )

7.海洋中渔类资源很丰富,没有必要定期休渔。 ( × )

8.海洋中的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人们可以随意开采和利用。( × )

9.水是珍贵的自然资源,我们要节约用水。 ( √ )

10.我国的自然资源丰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 × )

11.秸秆可以用来编制坐垫、床垫等。这说明“废物”也有大用处。 ( √ )

12.矿物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 ( × )

13.我们可以不断生产纸,所以我们可以大量使用纸,不用节约。 ( × )

14.在生活中,我们对水资源的充分再利用的方法包括用淘米水浇花等。 ( √ )

15.垃圾分类利国利民,我们应该积极地倡导垃圾分类。 ( √ )

16.垃圾分类有利于资源回收再利用或后续无害化处理。 ( √ )

17.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 √ )

18.大棒骨很难腐烂,属于其他垃圾。 ( √ )

19.农作物收割后留下大量秸秆,为了方便处理应该就地焚烧。 ( ×)

20. 为了子孙后代,我们应该有计划的开采资源。 ( √ )

三、简答题

1.人类如何合理的利用煤,石油和天然气?(至少写3条)

答: 改进工业技术,合理利用煤炭资源;

‚ 有计划地进行开采;

ƒ 建立节约机制,推广低碳生活;

④ 发展绿色能源,减少对石油的能源依赖。

(合理即可)

2.节约能源主要的措施有哪些?

答:1.大力开发新能源。

2.大量利用太阳能、地热能。

3.大量利用水能、风能。

4.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更新落后的技术装备。

3.人类开发了哪些新能源?

答:地热能、核能、风能、太阳能、可燃冰、潮汐能。

4.人类怎样利用海洋资源?

答1、海水淡化2、海水养殖3、潮汐发电4、开采海洋中丰富的矿藏5、开发海洋的渔业资源。6、海上运输(合理即可)

5.怎样保护海洋资源(措施)?

答:1、合理开采2、防止污染3、定期休渔4、打捞垃圾等。

6.你知道哪些家庭节能小妙招?(至少写3条)

答: 淘米水可以用于浇花。

洗衣服时,洗涤水可用来冲厕所。

空调的温度设置合理。

7.垃圾处理我能行,请列举三条我们处理垃圾的方法。

答:①、用可乐瓶做花篮

② 、用苹果皮做堆肥

③ 、用废旧的包装盒收那我们的物品

8.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有什么好处?

答:①、可减少土地资源消耗。

②、可以降低垃圾处理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能力素养自主检测

第四单元 地球和地表

一、填空题

1.小球由于被举高而具有__势能___,由于运动而具有_动能__。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___机械能___。

2.生活中常见的能量形式有___机械能_______、___电能__、___光能__、___磁能__、___热能_等。

3.__能量_是一切活动的源泉。

4.钻木取火的道理是_摩擦生热__,用能量转化的观点解释就是_机械_能转化_热_能。

5.烧水时,水蒸汽将壶盖顶开,这是_热_能转化成__动_能。43.__能量_是一切活动的源泉。

6.机械能除了可以转化成热能外,还能转化成_声__能、_光_能、_电__能等。

7.摩擦生热的过程就是__机械能______转换成___热能_____的过程。

8.电磁铁将___电能___转换成___磁能__;打气筒打气时将___机械能_转换成___热能__;拍桌子时将__机械能__转换成__声能__。

9.把生活中能量的各种表现形式及转换进行汇总,总结出能量是一切活动源泉,就是在__概括__。

10.电风扇工作时,电能首先装化为__磁能_,然后转化为_机械能__。

11.我们拿着一根铁丝用手反复弯折,摸摸弯折处的温度会__升高___。在反复弯折铁丝的过程中,___机械能__转化成了__热能___。

12.“神舟”十四号返回舱安全着陆 , 返回舱在距离地面几米处 , 向下迅速喷出高温高压气体。从开始喷气到安全着陆 , 返回舱的动能__减小__ , 势能__减小__。

13.塑料梳子梳头后将梳子靠近纸片发现__能吸引___,说明_机械_能可以转换成__电__能。

14.能量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可以从 __一种形式_ 转换成 另一种形式 。

15.灯泡发光将__电能__转换成____光能__和__热能___。

二、小法官

1.我们不仅可以将机械能转化成热能,还能将热能转化成机械能。 ( √)

2.飞机降落轮胎与地面剧烈摩擦而产生火花,是机械能转化成电能。(×)

3.摩擦生热现象不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

4.锯木头会发热是因为机械能转换成热能。 ( √)

5.能量之间的转化没有固定模式,一种能量可以无条件地转化成另一种能量。 (×)

6.电脑工作是把电能转换成光能、声能、机械能。 ( √)7.自然界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能量转换。 ( √)

8.煤中贮的能量是热能和光能。 (×)

9.能量存在形式多种多样,并以不同方式储存、转换。 ( √)

10.玻璃球在下落过程中势能变小,动能变大。 ( √)

11.熟睡中的人不需要消耗能量。 (×)

12骑自行车下坡中不消耗体力,没有能量的转化。 (×)13.跑步可以减肥,是因为跑步时将食物带来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14.家中看的电视与距离一亿五千万千米的太阳,没有能量转化。 (×)

15.量转换的形式是单一的,只能有一种形式能量转换另一种能量。(×)

三、简答题:

1.举例说明生活中动能和势能转换的现象。

荡秋千;瀑布水流从高处落下;骑自行车上坡等

2. 生活中机械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有哪些?(至少三个)

答:工人切割金属, 火星四溅;电梯扶手摩擦发热;玩滑梯摩擦产生热量。

3. 如何克服摩擦生热现象给人们带来的不利影响?

答:高速行驶的汽车容易爆胎,可定期检查。钻头发热, 及时用冷却液冷却

4.瘪了的乒乓球怎么让它恢复原状?试着用能量转换的观点解释。

答:用开水烫。热能转换成机械能。

5.用能量转换的观点解释电视的声像与太阳能之间的关系。

太能转换成电能,电能转换成声能和光能。

四、探究实验

1.设计实验探究摩擦是否可以产生热量。

实验器材:木板、砂纸、铁片、火柴、手钻。

实验过程:1.两手相互搓,搓完放在脸上感受温度。

2.用砂纸摩擦铁片,用手触摸铁片,感受温度。

3.点燃火柴,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摩擦会产生热量,机械能可以转换成热能。

2.能量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利用身边的材料证明能量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呢?(至少举三个例子)

实验材料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铁丝

反复弯折铁丝

铁丝弯折处会变热。

械能转化成了热能。

瘪了的乒乓球、水杯、热水

把乒乓球放在热水里

乒乓球鼓起来了。

热能转化成机械能。

塑料梳子碎纸屑

来回梳头,用梳子靠近碎纸屑。

一些碎纸屑粘到了梳子上。

机械能转化成了电能。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6分)

1. 太阳 是太阳系的中心,太阳系中有颗行星。

2.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 水星

3.根据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直径和与太阳的距离,把它们按照一定比例缩小,以实物的形式展示出来。就是在 建立模型

3.起初,我们只能用 肉眼观察太空,后来光学望远镜 的出现让我们能看得更远。望远镜不断发展,从 射电望远镜 空间天文望远镜

4. 射电望远镜 专门接收天体发出的无线电波。

5.冲出地球最大的困难是无法脱离地球 引力 的束缚。

6.第一枚现代火箭是美国的 戈达德 1926年制造的。

7.意大利科学家 伽利略 制作了第一架天文望远镜。

8.最著名的空间望远镜是 哈勃太空望远镜

9.银河系是由 恒星 星云 星团 及其他星际物质组成的巨大的盘状天体系统。

10.太阳系位于银河系的一条旋臂上,距银河系中心约 2.3万 光年。

11.天文学上通常用光年作为距离单位。1光年就是光在1年中所走的

距离,约为 9. 5万亿 千米。

二、判断题 (每题2分,共26分)

1.地球是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 ( × )

2.距离太阳最远的行星是海王星。 ( √ )

3.月球的直径相当于地球的1/3。 ( × )

4.运载火箭的速度达到7.9千米/秒才能脱离地球引力。 ( √ )

5.德国科学家伽利略制作了第一架天文望远镜。 ( × )

6.在古代最早出现火箭的国家是中国。 (√)

7.现代运载火箭一般采取逐级加速的形式来脱离地球引力。(√)

8.星云是由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结合成的云雾状天体。(√ )

9.星际物质是恒星之间的物质,包括星际气体、星际尘埃和多种多样的星际云,还包括星际磁场和宇宙射线等。 ( √ )

10.在太空中,光以每秒约30千米的速度传播。 ( × ) 11.宇宙中有无数星系,银河系只是其中一个。 ( √ )

12.太阳系的行星中公转周期最短的是水星。 ( √ )

13.星际物质是恒星之间的物质,包括星际气体、星际尘埃和多种多样的星际云,还包括星际磁场和宇宙射线等。 ( √ )

三、简答题。(每题4分,共20分)

1.太阳系中,行星按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是怎样排列的?

答: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 天文望远镜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答:天文望远镜的发展经历了光学望远镜,射电望远镜和空间天文望远镜等发展阶段。

3.火箭冲出地球的最大阻碍是什么?人们是如何克服的?

答:火箭冲出地球的最大障碍是地球引力,为让火箭达到7.9 千米/秒可以冲出地球的速度,各国一般采取的是逐级加速的方式。

4. 你还知道哪些像银河系这样的天体系统?

答:螺旋星系、风车星系、草帽星系、椭圆星系、不规则星系等。

5. 我们看到的银河为什么像一条银色的带子?

答:银河系中众多星体的光形成了环绕夜空的、外形不规则的发光带,从我们地球看,正好在银河系的侧面,所以看上去像一条银色的带子。

四、实验制作(共18分)

如果让你制作一个太阳系模型,你打算用哪些材料,如何制作?

答: 材料:各色橡皮泥、泡沫板或其他平板、水彩笔和铁丝等

制作过程:

1. 做"八颗行星"。参照一定的比例将橡皮泥揉成八颗行星”的样子。

2. 做行星轨道。在板上画上轨道线或用细铁丝围成圈固定,参照八颗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

3. 把八颗行星安置在各自运行的轨道上,固定好。

4. 做"太阳"。用橙黄色橡皮泥揉一个大的球形当太阳,或直接用橙色的乒乓球代替。固定在轨道的中心位置。一个太阳系模型制作完成。

六年级上学期科学形成性自测题(一)

第六单元 科技与生活 2023.2

一、填空题

1.核桃夹是由(轴、限位点、防滑纹、握把)部分组成。

2.完成某些任务需要(专用工具)。

3.生活中的专用工具多种多样,如血压计(订书机、千斤顶、瓷砖吸盘)等。

4.磁悬浮地球的底座中有(电磁铁),通电后产生磁性,与“地球”中的强力磁铁(相斥),“地球”悬浮在底座上,(断电)后,底座中的电磁铁(失去)磁性,“地球”会吸在底座上。

5.利用电磁铁的原理既能让物体(悬浮)起来,又能让物体(运动)起来。

6.上海磁悬浮列车是运用(“异极相吸”)原理设计的。

7. (瓦特)在前人的基础上改进了蒸汽机。

8.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蒸汽机轮船。英国人(史蒂芬逊)发明了蒸汽机火车。

9.(蒸汽机)的发明引发了一场技术革命,大大提高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推动世界进入“蒸汽时代”。

二、判断题

1.核桃夹能轻松地打开核桃,又能使核桃仁尽量完整。 ( √ )

2.开核桃只能用核桃夹。 ( × )

3.科技的发展离不开专用工具。 ( √ )

4.磁悬浮列车具有快速、低耗、环保、安全等优点,因此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 √ )

5.磁铁原理让物体运动起来的实验中,可以利用铁丝代替铜丝。( × )

6.磁悬浮地球利用了“异极相吸”的原理。 ( × )

7.蒸汽机的发明大大提高了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没有带来任何负面影响。 ( × )

8.当发生火灾时,可以利用无人机监测火情 ( √ )

9.智能分拣机器人会提高生产效率。 ( √)

10.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百利而无一害。 ( × )

二、问答题

1.重大发明和技术会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和变化。某些科技产品可能会给人类生活和环境产生负面影响。请任写2种发明从正负两方面说一说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1)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交通工具的快速发展,但内燃机的使用也会造成环境污染。(

2)塑料袋的发明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塑料袋的随意丢弃会造成环境污染。(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2.外出旅游你都乘坐过哪些交通工具?说一说交通工具的发展使人们的出行发生了哪些变化?

火车、汽车、动车、飞机……

交通工具的发展使得人们出行的时问大大缩短,,带给人们更舒适的出行体验。

四、实验

利用电磁铁原理让物体运动起来。

实验步骤:

1、将铜丝绕成线圈,用来充当列车的轨道。

2.把两组磁铁(相同的磁极)分别吸在电池的正负极上,用来充当磁悬浮列车。

实验现象:把两端吸有磁铁的电池放在线圈内,使电池两端的磁铁与线圈接触,此时,电池、磁铁、电圈形成回路,“磁悬浮列车”就会从线圈里面穿行而过。

原理分析:电池、磁铁、线圈组成闭合电路,两个磁铁之间的线圈中有电流通过,这部分线圈形成一个电磁铁。电磁铁对磁铁的相互作用,推动“磁悬浮列车”从线圈里穿行而过。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能力素养自主检测

期中检测题

一、填空题

1. 煤 、 石油 和 天燃气 是目前人类利用规模最大的能源,它们的形成与 太阳能 有关。

2.鸟类的迁徙,主要是为了 适应环境

3.小麦 是 被子植物 ,具有根茎叶,开花结果,有果皮,种子,有子叶一片。

4. 可燃冰是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下形成的外观像冰一样的物质,遇到火可燃烧,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

5. 其他垃圾的无害化处理方式主要是 焚烧 卫生填埋

6. 煤 被称为“工业的粮食”, 石油 被称为“工业的血液”。

7. 我们的生活垃圾一般可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 其他垃圾 等四类。

8.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通过_瞳孔晶状体等,会在视网膜上成像,连接视网膜的视神经把信号传给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9. 有些自然资源在合理开采的条件下,消耗速度和恢复速度达到平衡,能够为人类反复利用。如土地,水和动植物等,属于可再生资源。有些资源经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可能再生,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属于不可再生资源

二、判断题

1.食物发生变化时,动物的行为也会发生变化。( √ )

2.石油全身都是宝,被称为工业的血液。(√ )

3.煤、石油、天然气三种能源中,煤最先消耗完。 ( × )

4.能源的形成不需要经过多长时间。 ( × )

5、海洋中渔类资源很丰富,没有必要定期休渔。( × )

6.水资源,森林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都是可再生资源。( × )

7.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 √ )

8.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蚯蚓在大雨后的土壤中生存得更好。( × )

9.地热能来自于海洋,是由海水受阳光照射产生的。 ( × )

10. 煤和石油只能作为燃料使用。( × )

11.耳能使我们听到声音,感受到声音的过程不需要大脑的参与。 ( ×

三、问答题

1.人类开发了哪些新能源?

地热能、核能、风能、太阳能、可燃冰、潮汐能。

2.怎样保护海洋资源(措施)?

1、合理开采2、防止污染3、定期休渔4、打捞垃圾等

3.你知道哪些家庭节能小妙招?(至少写3条)

 淘米水可以用于浇花;

‚ 洗衣服时,洗涤水可用来冲厕所;

ƒ 空调的温度设置合理

(合理即可)

4如何有效预防耳朵的常见疾病?

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不随意掏耳朵;加强体育锻炼。

5.保护我们的环境?

净化污水、绿色出行、旱厕改造、清洁供暖、修建隔音设施、植树造林等。

6.怎样预防近视?

做眼保健操;多到户外活动;不过多吃甜食,保持营养均衡。

四、实验题

1.设计实验,探究近视的形成原因。

我的猜想:近视是因为晶状体的调节能力变弱,不能将凸度变小。

我的方案:依次把凸度大和凸度小的凸透镜分别放在点燃的蜡烛和纸屏之间,三者一线,中心高度大体相同。移动点燃的蜡烛,观察现象。

我的预判:凸度大,能看清近处的物体;凸度小,看清远处的物体。近视是因为晶状体的调节能力变弱,不能将凸度变小。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能力素养自主检测

期末检测题 2023.2

一、填空题

1. 受到冷热、压迫等外界刺激后,皮肤内的感觉神经把刺激信号传给脑,触觉就产生了。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 生活环境 生态环境,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

3.新能源是目前人类利用规模最大的能源

4.小球由于被举高而具有__势能___,由于运动而具有_动能__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___机械能___

5.动能和势能统称为___机械能___

6.钻木取火的道理是_摩擦生热__,用能量转化的观点解释就是_机械_能转化__能。

7、把生活中能量的各种表现形式及转换进行汇总,总结出能量是一切活动源泉,就是在__概括__。

8.我们拿着一根铁丝用手反复弯折,摸摸弯折处的温度会__升高___。在反复弯折铁丝的过程中,___机械能__转化成了__热能___。

9. .塑料梳子梳头后将梳子靠近纸片发现__能吸引___,说明_机械_能可以转换成__电__能。

10.意大利科学家 伽利略 制作了第一架天文望远镜。

11.天文学上通常用光年作为距离单位。1光年就是光在1年中所走的距离,约为 9.5万亿 千米。

12.上海磁悬浮列车是利用电磁铁“ 异极相吸 ”的原理设计的。

1. 13.蒸汽机的发明引发了一场技术革命,推动世界进入“ 蒸汽时代”。

二、判断题

1.水污染主要是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造成的。( √ )

2.海洋中的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人们可以随意开采和利用。( × )

3.焚烧秸秆既污染了大气,又浪费了资源。( √ )

4.垃圾分类利国利民,我们应该积极地倡导垃圾分类。( √ )

5.我们不仅可以将机械能转化成热能,还能将热能转化成机械能。 ( √ )

6.摩擦生热现象不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 )

7.自然界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能量转换。 ( √ )

10.8.跑步可以减肥,是因为跑步时将食物带来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 )

9.家中看的电视与距离一亿五千万千米的太阳,没有能量转化。 ( ×

10.地球是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 ( × )

11.运载火箭的速度达到7.9千米/秒才能脱离地球引力。( √ )

12.工具的发明是为了方便生产和生活。 ( √ )

13.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对人类百利而无一害。( ×

14.“红眼病”和“干眼症”都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

三、简单题

1. 生活中机械能转化成热能的现象有哪些?(至少三个)

工人师傅用切割机切割金属, 火星四溅;商场电梯扶手因摩擦而发热;玩滑梯,“屁股好热” 暗示因摩擦而生热。

2.垃圾处理我能行,请列举三条我们处理垃圾的方法。

①用可乐瓶做花篮

②用苹果皮做堆肥

③用废旧的包装盒收那我们的物品

3..为什么说“科技是把双刃剑?”请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来谈一谈。

科学技术是人类战胜自然、改造自然,改变世界的有效手段,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可是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带来的不确定性因素也在随之增加,负面效应开始呈现,比如环境污染造成的温室效应等,知道科技的发展和推广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深远影响的同时要分析利弊,合理运用科技发展的力量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保护我们的家园-地球。

4..哪些发明与技术会对未来产生影响?

智能分拣机器人、无人机、人工智能对战人类围棋棋手,暗含了未来科技发展的趋势有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旨在让学生了解新兴的科学技术,知道这些科学技术将深刻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

5.如何克服摩擦生热现象给人们带来的不利影响?

高速行驶的汽车容易爆胎,可定期检查。钻头发热, 及时用冷却液冷却

6.太阳系中,行星按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是怎样排列的?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7.天文望远镜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天文望远镜的发展经历了光学望远镜,射电望远镜和空间

天文望远镜等发展阶段。

四、实验题

1.设计实验探究摩擦是否可以产生热量。

实验目的:探究摩擦是否可以产生热量。

实验器材:木板、砂纸、铁片、火柴、手钻。

实验过程:

1.两手快速相互搓十几下,搓完放在脸上感受温度的变化。

2.用砂纸迅速来回摩擦铁片后轻轻用手触摸铁片,感受温度的变化。

3.擦燃火柴,观察火柴的燃烧。

4.两人合作,用手钻钻木板,过一会儿用手轻轻摸钻头和木板上的钻孔处,注意不要皱烫伤。

实验现象:搓手后,感觉手变热了;摩擦铁片后,感觉铁片变热了;擦火柴头后,火柴头会燃烧起来;用手钻钻一会儿木板,会摸到钻头和木板上的钻孔处变热了。

实验结论:摩擦会产生热量,机械能可以转换成热能。

2.如果让你制作一个太阳系模型,你打算用哪些材料,如何制作?

材料:各色橡皮泥、泡沫板或其他平板、水彩笔和铁丝等

制作过程:

5. 参照一定的比例用橡皮泥做出大小、颜色合适的“八颗行星”。

6. 做行星轨道。用泡沫板做八颗行星轨道,在平板上画上轨道线,参照八颗行星与太阳的距离,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调整好各行星轨道之间的相对距离。

7. 把八颗行星固定在各自运行的轨道上。

8. 用橙黄色橡皮泥做一个太阳,固定在轨道的中心位置。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