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多年前,在百度、谷歌或者360上搜索“田德邦”的名字,可以看到数达万条以上的个人文章信息。有发表在人民网、新华网、中国作家网等著名网站上的文章,也有被地方政府官网、各类文艺新闻网站转载的文章,有纸质媒体用稿后文章所在的数字版,甚至,有百度罗列的关于田德邦时评的所有文章。
可是如今,再搜索“田德邦”的名字,这些信息已经基本消失。
百度还能搜索到的信息。一篇童话,发中国作家网后,被哪省初中语文试卷(测试题)作为阅读题选用
我没有截图留存这些信息的习惯,尤其是那些被各类纸媒选用而又没有给我寄来报刊样的文章信息,总以为它们可以留存很长时间,所以,一时想不起也觉得没有必要去特别收藏。
直到有一天,发现新华网改版了,发在“新华副刊”上的文章后来全部消失了。不久,又发现中国作家网也改版了,发在上面的文章也不见了。各种曾经转载我文章的几百家网站,也不再能看到自己过去的文章。
网站会对网络内容进行更新,删除时间久远的文章,其实这些应该能够想到。
纸媒数字版不至于这样吧?它们应该可以留存很久。这时,我对纸媒数字版上面的文章仍然心存幻想。
又过了几年,这些数字版的文章也逐渐消失了。不仅如此,别人上传到道客巴巴上有我文章的版面,也看不到了。
其实,我也没怎么看重这些文章在网媒或者纸媒上(纸媒基本没有稿费,也不寄来报刊样)留下的痕迹,心想,只要文章还有一处备份,网络平台有无痕迹都不是很重要。
随着网络上文章痕迹真的消失,才逐渐领悟:原来,网络文章留存是有一定期限的。纸媒数字版虽然可以留存久远一点,也是会逐渐消失的。
其实,我另有倚仗。十多年来写的文章都被我放在“价值中国网”博客中,我相信它们会永远存在。在价值中国网这个比较特殊的网络平台,作为注册会员,我还拥有网站赠送的近万股股票哩!这分明就是一种网络资产。
十多年来曾经发表或者未发表的文章,在价值中国网(后改名为“价值网”)几乎都可以找到。还能看到电子版,只要不是白费气力,这就够了!它们是自己曾经付出的心血,不管质量如何,都是值得自己珍视的。
可是,就在前两个多月,我发现:价值网打不开了!这下有点着急,因为其中的很多文章,我都没有备份。于是,每过几天就试着搜索价值网,最终很失望,始终不见价值网恢复。似乎,这家网站已经关闭了。
乖乖!这就等于我花费十多年写的五百多篇文章,其中不少篇目再也难以找到(部分原来另做留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