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社区晨报》闵行区七宝镇责任记者黄志强,本次基层抗疫日记,我将重点关注新镇路上一大型居住社区。该小区毗邻七宝老街,1994年落成,是一个有着78个楼道、1300余户、3200多居民的老旧小区。3月14日深夜,小区开启封控工作,进入闭环管理。
作为七宝镇青年干部防疫突击队的一名志愿者,李逸杰被分派到这一社区封控点,我将从他的视角记录下封控小区中的工作情况。
3月16日 休整时的闲谈
讲述人:李逸杰(闵行区七宝镇青年干部防疫突击队志愿者)
志愿者在生活区交接换班
第二轮核酸采样做完了,回家的路上,居民们晒着太阳,和邻居聊着家常,显得有些恋恋不舍。真希望这段路能长一点,让处在封闭隔离中的旧相识能多说上几句话。
平凡的日常,此刻方觉珍贵。我们也来到居委会休整,一边整理物资,一边聊起了工作中遇到的事。
志愿者丁晨恺:
我最放心不下的是1楼那对老夫妇,一位卧床,另一位腿脚不便,不会用智能手机,所以不在微信群中。我在楼道口值守时,总是站在他们家窗户附近,我跟他们说:“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我就在边上,你们开窗喊一声就能找到我。”
志愿者章世聪:
前两天,陈阿姨的儿子突发疾病,她日夜担心。我多次致电华山医院,了解到患者已转去重症监护室,无法探视和陪护,我又想出个方法——视频!
于是,我立即协调华山医院脑外科,医院坚持重症监护室没有窗户,无法视频。我说,电话可以吗?医院答应了。
阿姨问我:“小章,你明天是不是还负责我们这楼栋?明天你几点在?” 我坚定地说:“还是我,明天8点我肯定在。” 今天早上,阿姨和医院联系后说:“现在我放心多了。”
志愿者孙竹强:
我以前是一名消防战士,我服役的上海消防总队黄浦消防支队车站中队还被评为“全国模范中队”。
以前,每当警铃响起的时刻就是迅速集结冲入现场的时刻, 这次也不例外,疫情同样是分秒必争的战场,但是我们任务嘛就不一样了。今天下午,微信中有一条求助信息:“能不能帮忙打印下孩子的试卷?”
隔离中孩子不能上学的焦虑,作为二孩爸爸,我是感同身受。我立刻去居委会打印好试卷,送到居民楼下。
志愿者武徐青:
我们楼栋的居民非常善良,邻里之间经常会相互分享。有一家绿叶菜快吃光了,另一栋楼的一户邻居就想把自己刚买的菜分享给他们,居民不能出门,我们“大白”就来做跑腿员,帮他们送菜,远亲不如近邻,这份真情挺动人的!
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黄志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