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有第一就会有倒数第一,对于倒数第一的学生,老师虽然也想要帮助他们,但是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些学生也不上心,总是在老师崩溃的边缘徘徊,你能说这是老师的错吗?
说到老师最痛苦的时候,还是在批卷子阶段,老师辛辛苦苦教了半年,想要看一看学生们的成绩,但是在批卷的过程中,越看越怀疑人生,看到这些试卷,老师都怀疑这些学生到底有没有在课堂上听过讲?甚至怀疑这些是不是自己的学生,因为只要上课稍微听一下课,就绝对不会写出令人崩溃的答案。
“倒数第一”试卷太气人,老师含泪批改在学生阶段,一些学生都还处于淘气的时候,对于学习,没有那么严肃,而是还依旧保持着童心,这也是难能可贵的,但是有一些思维比较活跃的学生,却总是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捣一点小乱,不好好面对学习,虽然年纪小的淘气很正常,但是一旦步入到校园当中,尤其是对于学习方面,就应该稍微收敛了。
但是对于那些不好好学习的学生,在学习中一直夹杂着娱乐,比如在学习英语的时候,学生们可能接触外国的语言有些抵触,一些学不会的学生,就感觉非常的困难,所以就慢慢的不爱学习英语,在做试卷的时候,甚至还找了一个理由,表示自己不是外国人,英语学不好也是正常的一件事,考不好也不能怪他。
在教育阶段的各个层面,都会有学渣出现,在高年级也不例外,在一张数学试卷上面,每一道题,都有着一大块的空白,当然是为了写解题的过程,然而,有些学生并不想学,他们在考试的时候,没有时间写解题的过程,到时有时间,花一些心思在这上面画两幅画,而且还直接表示写题是不存在的。
还有一些学生在做题的时候,似乎思维有些跳脱,比如有一道数学题,把一些数字倒着写,按照正常的理解,其实就应该从他倒想反过来写,不过有一位学生在理解的时候,却理解成了倒立的倒,直接把卷子反过来写了一遍,虽然在字面上理解的也对,但是却并不是题目的真正意思,学生能想到这儿不知道该不该夸赞。
其实有很多题目,如果正常听课的话,是能够理解题目的真正意思,但凡在课堂上好好听课的学生,一定能够用正确的方法解出,但是有一些学生对于题目的了解似乎有些生活化,如在小学的付钱问题上该用多少钱来付?用什么样的付钱方法?学生们却写出了支付宝和微信,虽然不是正确答案但是看起来又好像有点道理。
学生们做出这样的回答,一看就是没有听过课的,虽然他们能够用简单的方式回答出来,却违背了题目的初衷,本来是数学题,结果做着做着成了语文题,数学老师看到这里,想必也会起到吐血吧,当然,语文老师那边也不好过,语文的学习难度,可能要比数学要大,但是老师看到试卷之后,表示,真的没有这样教过学生。
看到这些学生做出的语文试卷,都是凭着自己的想象,甚至夹杂着一些不适合的内容,事实上,在解释成语的过程中,似乎从来没有记忆过,也没有理解过,而是靠着字面意思强硬的解释出来,比如上天入地能够解释成先坐飞机再乘地铁也是绝了,看了这位学生,真的没有学习过,难怪要被老师罚抄十遍了。
还有的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似乎想的太多,或许是电视剧看多了,总是能写出一些意外的东西,尤其是在语文试卷当中,总是能看到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学生的思想天马行空,尤其是把这些思想放在题目当中似乎有些太另类了,看起来这些学生回答了题目,但是老师看到之后,甚至气到想吐血。
为什么要纠正“倒数第一”的学生试卷?在很多时候,经常能够看到这些千奇百怪的回答,尤其是在语文试卷当中,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学习的过程中,非常的复杂,从最初的拼音到字,再到词语,最后再到文章,而且中国汉字中的很多词语放在不同的句子里,都会有不同的意思,所以学生学习困难,可以理解,但是如果学生故意抖机灵的话,老师怎么能够不生气?
有些人觉得应该发散学生的思维,其实能够想到这些题目,证明学生的思维非常的活跃,老师应该奖励他们呀,其实学生的这些思维,如果用在平常玩乐还可以,但是如果放在正常的学习过程和考试当中学生们对于正确知识的理解,就会发生一些偏差,比如一些基本的造句词汇,如果在这上面抖机灵的话,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业没有什么好处,反而会让学生们形成偏差的认知。
学生拥有良好的想象能力,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然而想象力也是在基础的知识上面拓展出来的,而不是无缘无故天马行空,甚至有一些学生会借此投机取巧,如果老师认可这一种做题方式的话,想必有更多的学生会以这样轻松的方式取得好成绩,到时候教育岂不是乱套了?学生们还能不能获得正确的知识呢?
在学习中学生们总是会有一些奇奇怪怪的思想,尤其是一些小学生,他们对于学习的认知还不太理解,把学习和娱乐挂钩,在试卷上营造出一种混乱,老师们看到之后,对于这些学生,实在是又气又好笑,不过还是要继续纠正他们的学习习惯,老师愿意纠正是对学生的负责,想起未来,学生也会回过头来,感激当初老师对于自己耐心的讲解。
今日话题:
你觉得这样的试卷该不该纠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