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专试卷高考遗传甘肃(2024高考甘肃省生物试卷答案)

2023年中专试卷高考遗传甘肃(2024高考甘肃省生物试卷答案)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4-08-20 22:14:11
2023年甘肃省第一次高考诊断考试生物试题解读及二轮备考建议

泾川一中 段林奎

2023年甘肃省第一次高考诊断考试(以下简称省诊一)已经尘埃落定,现就自己对省诊一生物试题(以下简称本套试题)初步研究的粗浅所得及二轮备考建议作出分享,以期抛砖引玉,助力今后教育教学及高考备考工作。

一、试题解读

总览整套试题,高考气息十分浓郁,是针对学生“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及“社会责任”四大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检测,从素材情景设置到测试梯度设计,都充分体现了《中国高考评价体》(以下简称评价体系)及2023《高考政策与命题解读》中国高考命题蓝皮书(以下简称高考蓝皮书)的引领功能。毋庸置疑,本套试题的命制十分成功,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1.试题考查范围表现出稳定中的发展

2022年生物乙卷生物试题中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及稳态与环境三大模块的分值比例是36%、28%和36%,而在本套试题中三大模块比例分别是29%、32%和39%。适当降低分子与细胞模块比例,略微提高遗传与进化及稳态与环境比例,既符合高考蓝皮书有关“新高考命题展望”中“坚持稳中求进”的基本要求,也顺应了新高考“传达绿色理念,提升环保意识”的发展方向。

2.试题注重概念及生命观念考查

概念是高中生物学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学生建立在概念教学基础上的生命观念既是人类认识生命世界、改造生命世界的基本思想与武器,也是高考选拔人才的重要尺度。本套试题共涉及“细胞器”“光合色素”及“赤潮”等五十多个生物学概念,覆盖了包括“细胞结构功能观”“系统观”及“进化观”等大多数生命观念,充分践行评价体系“服务选材、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更实现了考试对高中生物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检测。

3.试题突出情景设置

本套试题旗帜鲜明得落实了高考蓝皮书“无情景,不成题”的命题思想,从选择题到简答题,共涉及十二项独立的命题情景,内容涵盖历史人文、科技成果及生产生活等方方面面,通过具体情景串联生命科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下表内容是对本套试题每一小题具体情景设置及相应考查内容做出的简单总结:

4. 试题突出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

由上表可知,大多数情景都是以生产实践或科学研究为背景设置的“探究实验”,既渗透着对学生“科学思维”与“探究能力”的深入检测,也实现了考试选拔人才、引导教学的功能。另外,本套试题围绕“乡村振兴”“基因组测序、考古及人类进化研究”“水污染治理”及“单克隆抗体”等情景的考查,不止是一场针对学生社会责任的全面考核,更是一支呼吁学科教学工作重视学生“科学精神”“环保意识”及“责任担当”等责任意识的流动宣传队,充分体现了立德树人的新高考发展动向。

5.试题设计注重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

相对于平时的模拟训练,本套试题的高考气息还体现在试题难度梯度和信息呈现形式都十分都自然流畅,和近年的高考试题的风格特别吻合,符合评价体系“以人为本”的主导思想。虽然各题情景设计别出心裁,但所检测的概念及原理大都源于教材,一些高于教材的内容也相伴有清晰的信息说明。

试题杜绝了偏难涩怪类题型,可以保障绝大多数学生在限定时间中完成审题和答题过程。试题题干信息呈现形式简约透明,完全看不到资料检测题的“重峦叠嶂,步步陷阱”的隐晦难懂,有利于普通考生正常发挥。以第32题为例,作为一道学科压轴题,它以“自由组合定律”为背景,题干直接说明“常染色体”“独立遗传”及“D、T效应相同”等信息,帮助学生快速排除“伴性遗传”困扰,直接进入“基因型”怎么控制“表现型”的分析思路,有利于那些已经初步掌握自由组合定律,并且具备一定获取信息能力的考生在紧张的考试过程中快速形成解题策略,及时且积极得参与涉及遗传规律基础性考查的第⑴⑵⑶小题作答并取得一定分数,而不会像第⑷小题一样出现大面积空白。

6.试题充分关注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检测

本套试题围绕“植物种子萌发”“建构新型农业生态系统”“玉米叶面施肥实验”“皮质醇对人体稳态的影响研究”“鱼体色遗传研究”及“针对寄生于人体胃部的幽门螺杆菌的研究”等情景设计,则是对学生学科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集中考查,要求学生必须拥有系统扎实的学科知识原理,能够快速阅读材料并获取有用信息,并对信息能够做出正确的比较分析、演绎推理及综合应用。

7.试题充分融合地域特色

2024年甘肃省作为第五批成员将跻身新高考行列,高中生物学课程也将以省内命题的形式开展学科测试。按照高考蓝皮书所总结的“分省命题的地方特色”的发展态势,届时省考学科的地域性元素将会越来越鲜明。本套试题所涉及的“(河西走廊)发菜保护”及“祁连山天祝县石羊河水污染治理阶段性成果”的背景设置,就是这一趋势的一次成功预演。

二、后期二轮复习建议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明确了高考发展方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拟定切实可行的备考策略,备考工作一定会取得成功。现就今后二轮备考工作提出三点建议:

1.明确目标,回归课本

冷静思考我们的教学实际,高考成功的关键是要帮助各班中等及偏下位次的学生突破学科学习的瓶颈制约。这类学生具备一定的学科基础和学习能力,但又存在学习态度、方法以及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制约因素,尤其针对弱科学生,在概念、知识原理方面往往存在较大缺陷。

本期以来,学生普遍在“人体稳态调节”“群落和生态系统”以及“选修”三类与概念教学密切相关的题型训练中,经常出现和往届不同的大量失分现象,需要引起我们充分重视。主要原因在于上学期线上教学阶段,多数学生涉及这些教学内容的晚读及训练过程效率低下,学生对基本概念理解巩固不够,生命观念不清。在本次省诊一考试中,诸如“兴奋”“生态系统成分”“目测估计法”及“脲酶”等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许多考生就很混乱,造成不该有的失误。今后的二轮备考工作就需要对一些资料内容舍得放下,对相应教材重新回归,以期达到亡羊补牢的效果。

2.加强对“科学探究”情景的思维指导和能力训练

科学探究则是学科核心素养中最重要的能力要求,是科学研究活动中参与者所表现出的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以及设计评价探究活动等环节的整体素养。学生实验是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环节,但不是唯一阵地,“科学史学习”“课后习题”乃至一些重要“科学事件”都可作为发展学生科学思维与科学探究能力的教学资源。针对相关情景,二轮习题精讲时要注意指导学生标记题干关键词语,获取有用信息,尝试训练比较、归纳、判断、推理、创新及综合应用等科学思维及探究能力,并对典型题加以总结,形成适合学生自身的特定应试策略。

3.引导学生关注“科技成果”与“生产生活”

与生物学有关的科技成果及生产生活既是“科学探究”类情景设置的主要“素材库”,也是考查学生“社会责任”的常见“触发器”。二轮复习中,老师可以课本、资料,乃至生物学热点新闻报道中的这类题型精心选择归类,引导学生关联知识、训练思维能力。譬如,基于全球范围内日益严重的粮食危机,让学生关注资料中的“人造淀粉”“袁隆平院士梦想与贡献”以及“乡村振兴”等方向的题型;着眼于“健康安全”方面,引导学生接触“海洋污染”“疫苗研究”以及“不良情绪与免疫”等方向的题型;围绕我国高科技发展方面及近期一些生物学热点,给学生推介“天宫太空站育种”“深海、南极科考”“人工智能与脑科学”“熊猫生存环境与保护”及“甲流预防与康复”等方向信息。这些工作做好了,既可以拓展学生知识视野,熟悉试题情景,也有利于学生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及社会责任等学科素养的发展,更能帮助学生总结规律,形成触类旁通的解题策略。

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是一项需要长期持续发力的系统工程,学科课程标准是统领这一工程的总指挥,其思想理念最终都会体现在高考这根指挥棒上。研究新课标和新高考,可以有效帮助我们深刻理解新教材的教学内容设置特点和教学策略要求,不断创新课堂教学设计,优化学科教学模式,使教学实践少走弯路直达高速,让我们自己最终成长为这一系统里的合格工程师。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