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要放寒假了,大朋友、小朋友都在复习备考。
考试成绩被认为是检验孩子学习成果的最好方式,因此如何取得高分是临近期末时每个孩子都在思考的话题。
朋友的儿子明明今年上一年级,孩子刚上小学这半年,学习很积极,作业也完成的很快,但是却有个小毛病——马虎,语文作业经常丢掉笔画,数学作业经常把原本正确的答案写错了。
明明的“马虎”成了他考试时致命的“伤”。
数学期末测验,第一道是选择题,其中第5小题要求填写ABCD中的选项,结果明明一着急填成了“答案”。
这道题,其实测试的是孩子对刻度的理解,问物体的长度为几厘米?只需要在答案中选出选项即可,可明明因为马虎而丢掉了原本属于自己的分数。
老师在班级微信群还特别向家长强调:
本该能做对的题,孩子因为疏忽大意做错了,这样的学生考不了高分,一点也不冤。
明明在考试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每个孩子都会碰到,如何避免和克服这一问题呢?
我们听听学霸怎么说。
曾看过一本书,书中的父亲有6个孩子,5个博士、1个硕士,其中二儿子由中科大少年班公派就读美国罗彻斯特大学李政道主办的CASPEA博士研究生,后获得激光物理学博士学位。
在曾经写过弟弟妹妹的心中,哥哥曾这样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
①先把课本完整地读一遍,书中的公式、定理自己推算一遍,不看书把例题重新做一遍,达到完全理解。
这一点很重要,考试是测试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学习过程中先把基础知识打好,才能有后面提升考试成绩的可能。
②针对第一步做一个自我总结,以后复习或考试时只要看一下总结就够了。
以前上学时常听老师说,会学的学生是先把书读“厚”,然后再读“薄”,我想这个自我总结应该就是把书读薄的过程了。
③课本上没做过或者做错的题,不论简单与否,一定要做。
还是那句话,学习没有投机取巧,在做题过程中不要抱着侥幸心理、不要觉得看着会做的题就不用再做了,得亲自做一遍才算。
④找一本最新的习题集,一个一个做,遇到困难可以问老师,或者找个同伴,一起取长补短,遇到不会做的,可以先看书中的例题。
习题测试的是一个人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有了上面三项基本功,这下就可以拿一套习题测试一下自己的水平了,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⑤考试前不用做题目,只需把总结记熟会背就好了。
这其实考验的是孩子考前心态的问题,俗话说“临时抱佛脚”,与其陷入“题海战术”无法自拔,不如把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巩固强化一下。
⑥考试最怕的是,自己能做的题目,因为不仔细丢三落四,一般考试或高考,只要你会做的题目能一份不失地得到,你就成功了。
这一条最受用,也能回答文章开头提到的明明考试遇到的问题。
另外,关于写作业,学霸也给出了明确的建议:
每一个题目先在草稿纸上做好,然后端端正正地抄到作业本上,必须坚持每一次都要这样。
好习惯的养成从点滴开始,也许这才是学霸的过人之处。
家长指导孩子一些常识性的错误孩子成长过程中,要经历很多大大小小的考试,一次考试成绩仅仅只能代表现阶段孩子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不能说孩子不擅于学习,像明明这种考试丢三落四的孩子,家长不应给他们贴上“马虎”的标签,觉得孩子本身存在问题,孩子的问题并不是孩子的问题,至少暴露出下面三中可能性:
①学习过程中有依赖性
现在的孩子做完作业,都会由家长来督查,有些家长心急手快,看到孩子做作业出现问题,立马就给他指出来,其实,这并不利于孩子养成好的习惯。
孩子的作业需要亲力亲为,出现问题也是需要自己发现和克服的,如果他连自己的问题都不能发现或者完全依赖家长,那么学习也只能说是在应付差事了。
②家长不了解孩子
孩子除了马虎,日常中可能还会存在其他问题,是视而不见还是任由其发展呢?
家长要针对孩子出现的问题做专门的训练,比如马虎、丢三落四,那就应该注重培养一下专注力、理解力的问题,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孩子拿高分。
③对孩子信心不足
不得不说,现在有些数学题的确出的很“刁钻”,孩子如何跳出既定思维,灵活解题,是又一大考验。
孩子考试出现的错误不是无能的表现,而是缺乏技巧的训练。发现错误是学习过程中的关键一步,家长要对孩子有信心,更要教导孩子对自己有信心。
——感谢阅读——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