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卧龙区四年级期末考试卷(2024卧龙区期末试卷四年级下册)

2024卧龙区四年级期末考试卷(2024卧龙区期末试卷四年级下册)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4-08-19 15:50:04

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

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12分)
1、下面是小明在百日誓师大会上演讲的一段话,请你帮他修改完善好。(10分)
自律,就是学会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  )。(甲)①是否自律,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高度。自律不仅会改变一个人的容貌和气质,更会培sù健康的生活态度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就会拥有什么样的人生。真正的优秀,往往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死磕”出来的。(乙)“当你知道自己想要去哪儿,并且全力以fù奔跑的时候,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无论是航天英雄、奥运冠军,还是大国工匠、军旅标兵,没有昨天吃过的苦、受过的难、扛过的压,怎能成就今天的强大和与众不同?
然而现实中,有的人想得多、做得少,缺乏自律意识和能力。(丙)他们总是将大把时间用在玩游戏、刷视频、追剧上,却不肯用心去读一本有用的书;总为现状(  )不已,却没有勇气改变自己;总做着有朝一日(  )的梦,却不肯为梦想付出汗水……(丁)作家沈从文有句箴言:“征服自己的一切弱点,正是一个人伟大的起始。”②一个人只有对自身弱点有自知之明,并下决心战胜它,才能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让自己变得越来越优秀。
(1)给文段中加点字注音。(2分)
死磕    箴言    
(2)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培sù()    全力以fù()    
(3)在文中括号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激动 焦虑 丰功伟绩 B.激励 思虑 丰功伟绩
C.激动 思虑 功成名就 D.激励 焦虑 功成名就
(4)句子“缺乏自律,不能克服弱点,目标即使再宏大,也只会变成空谈”应该放在文中甲、乙、丙、丁的哪一处()(2分)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5)文中划线句子①②有一句有语病,请你找出并改正。(2分)
我认为第    句有语病,我将句子改为:   

2、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凤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B.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九三年》。
C.《智取生辰纲》中“杨志却要辰牌起身,申时便歇”的“申时”是指下午七时至九时。
D.《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二、梳理与探究(16分)
3、郴城中学九年级举行“品千古诗文,探中国情感”活动。活动前,各小组对本期所学古诗文进行分类整理。请你完成下列表格。(10分)   

抒发情感类别

默写相关名句

赏析相关名句

世事艰难之愁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词句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尝遍辛酸之后无可言说的复杂况味。

离别相思之愁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运用拟人、反问的修辞手法,赋予月亮以人的情感,表现词人与胞弟的手足情深,抒发了词人怀念亲人的感情。

      。(李商隐《无题》)

此联以浅显的比喻、巧妙的双关,写出对爱情的至死不渝:生命耗尽而爱心不变。

怀才不遇之愁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4、你所在班级围绕“自强不息”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6分)
(1)【认识内涵】结合下面材料,谈谈你对“自强不息”精神内涵的理解。(2分)
①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燮《竹石》
②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③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 告子下》
(2)【采访人物】自古至今,中国有着许多自强不息的人物,请你任选一个人物进行采访。采访时,你会设计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呢?请将它写在下面。(2分)
采访    ,设计的问题是:   
(3)【开展演讲】以“自强不息”为话题,班级准备组织一次演讲活动。李红同学演讲的题目是《志当存高远》,张鑫同学演讲的题目是《放飞青春梦想》。假如你是本次演讲活动的主持人,请你在李红演讲结束后、张鑫演讲之前说一段串词。(2分)

三、阅读与鉴赏(36分)

(一)名著阅读(6分)

5、《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李明同学对他们进行了较为系统地梳理,下面是其中的两个主要人物基本信息,请你帮他补充完整。(3分)

主要人物

绰号

典型事件

突出性格

最终命运

鲁智深

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等

在杭州六合寺圆寂

武松

行者

有勇有谋、有仇必报、侠肝义胆

在杭州六合寺出家,病逝

6、有人说:“读书滋养美好心灵,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看到更美的世界。”请你结合《艾青诗选》或《水浒传》中相关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二)文言文比较阅读。(10分)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熙宁十年秋,彭城①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②其半扉③。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④,或翔于云表;暮则傃⑤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节选自苏轼《放鹤亭记》)
【注释】①彭城:今江苏徐州市,时苏轼任郡守。②及:漫上。③扉:门。④陂(bēi)田:山坡上的田地。⑤傃(sù):向着,沿着。
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2分)
①饮少辄醉     ②或立于陂田    
8、对【乙】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
B.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
C.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
D.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
10、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两文作者欧阳修、苏轼均为唐宋八大家重要成员,“唐宋八大家”指八大散文家。
B.【甲】文第①段由近而远,一步步“推出”醉翁亭;【乙】文叙议结合,交代了“放鹤亭”的由来。
C.【甲】文中“者”“也”“而”“之”等虚词的使用使文章读来舒缓自如;【乙】文读来文笔似闲散,却摇曳多姿,意脉流畅。
D.【甲】文表达了作者虽遭朝廷放逐,仍积极进取、与民同乐的志趣;【乙】文赞美隐逸者的乐趣,流露出对清远闲放生活的向往。

(三)非连续性文本。(6分)
【材料一】
有一些古诗词的情感表达得比较含蓄,单从诗词句出发,很难理解其深层含义。要想理解这类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就得先去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通过对写作背景的了解,来分析诗词所表达的情感。如阅读杜甫的《春望》,我们就需要联系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八月,正值安史之乱,杜甫将家小安置在鄜州(今陕西富县)躲避叛乱,只身前往灵武(今属宁夏)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因此困居长安。次年三月,杜甫写下了这首著名的五言律诗。了解了该诗的时代背景,我们便能通过诗人描绘的长安沦陷的情景,理解其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情感。
【材料二】
“诗言志”,很多古诗词往往寄托着作者的理想抱负,要读懂这类古诗词,我们需要了解作者的人生志向,通过对其理想信念的剖析去探究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如杜牧的《赤壁》,表面上看这首诗只是诗人在经过赤鼻矶时,发现一支沉埋于沙中的断戟的有感而发。他借相同的地名,咏史怀古,感叹周瑜取胜不只是因为他有才能,还因为他有天时、地利、人和各方面的“东风”。但如果我们了解了杜牧自小研究兵法,专注于治乱与军事,渴望在军事上大展身手的志向与抱负,就能明白,诗人在借“沉沙”感叹英雄无用武之地,借“铁未销”抒发自己壮心不已,期望大展身手的志向。
【材料三】
不同朝代的诗词有不同的风格特点。盛唐时期,诗人大多表现出积极的历史主动性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诗歌昂扬进取、雄阔壮大。晚唐时期,内忧外患加剧,诗人大多表现对现实的冷静思考,抒发报国无门、回天无力的忧闷,诗歌悲叹深沉。宋朝时期,国家偏安一隅,积贫积弱,词作少了豪迈之气,多了悲凉之气;少了雄伟气魄,多了家国之愁。不同的诗人、词人也有各自不同的风格特点。李白的浪漫飘逸,杜甫的沉郁忧伤,陆游的爱国忧民,辛弃疾的豪放不羁等,都是他们诗词作品的“标签”。了解不同时期,不同诗人、词人的不同风格,有助于我们理解诗词中所蕴含的情感。如一看到陶渊明的诗歌,我们自然就会想到他是“田园诗派之鼻祖”,他的诗具有平淡自然、情真味永的特点。在他的田园诗中,随处可见的是他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恬静田园生活的热爱。而《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就是在质朴的表达中,将南山的美景与诗人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自然流露出诗人闲适的心情。
(来自网络,有删改)
11、以上三则材料都是围绕    展开的。(2分)
12、请仿照以下示例并结合材料二、材料三说说诗歌情感的感悟还可以从哪两个方面入手?(2分)
示例:知背景,悟情感
13、请结合材料谈谈如何感悟《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情感。(2分)

(四)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4-20题。(14分)
驻守荒原

①西大滩加油站到了。这是离藏区最近的青海加油站,海拔4150米,周围都是无边无垠的荒原。路过这里的司机,无论多晚,只要叫一声老韩,瘦小的男人就颠颠奔出,披着军大衣,双手习惯性地拢在腰间。到了近前,老韩解开大衣钮扣,原来怀中藏着的是一只热水袋。寒潮一过境,加油站上就刮着吹哨子一般的寒风,气温很快跌到零下20度,加油枪就容易被冻住,得用热水袋把它慢慢暖开。
②加完油,如果天色已经像墨汁一样浓黑,老韩会建议跑长途的货运司机在他家借住一晚,次日早上喝过老韩媳妇做的面片汤再走,这样安全。
③因为地处荒凉的高原,老韩一家人的饭食十分简单,都是面片汤、馒头;长达7个多月的冬季只有洋葱、土豆和白菜这三样蔬菜,连3岁半的孙女也吃这样简陋的饭食。司机们看了十分不忍。时间一长,有些司机就达成了在内地前往高原的途中,给老韩孙女带点稀罕的蔬菜水果。最近,他们带过来的就有:三斤月牙般老扁豆,一个歪脖子大南瓜,两个临潼大石榴,一嘟噜野柿子,还有三个硕大的葵盘。那葵盘是一个拉饮料去拉萨的司机从黄河河套路过时,吆喝呼唤了半天,好不容易唤出葵园的主人买的。每每收到那些东西,老韩一家人都会高兴得像过节一样。
④老韩应聘到加油站工作前,4年中这里已经换了7拨主人——条件太艰苦,工资待遇低;因为海拔太高,就算是本地人,只要动作稍微快一点,太阳穴那里就像有一面小鼓在敲,突突地抽痛。因此,不论是领导,还是经常光顾的老司机,都没曾想老韩一来,就已呆足八年。
⑤陕西人老韩如今已摸准了高原的脾气,他会叮嘱第一次跑这条线的司机:“遇上啥事您都别激动,那是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知道吗?您得德高望重地行走,老成持重地坐下。总之,像老祖宗一样慢腾腾地悠着来就对了。”万一有点高原反应,老韩赶紧吩咐媳妇给煮酸菜面片汤,把家里人都舍不得吃的鸡脯肉下在汤里。喝完汤,额头上密密麻麻出一层细汗,无休止敲打太阳穴的那面小鼓就停了。
⑥喝汤的人就说:“老韩,你要是不在这里干了,我们还怪不习惯的。”老韩很不能接受这样的赞美,局促地搓手回答:“一时半会离不开的,我舍不得儿子……”老韩的大儿子落葬在离加油站只有一里地的戈壁上,那里有方圆十几里地唯一的一棵红柳树,早被高原上的风吹成了贴地盆景的模样。儿子的去世是老韩心里永远的痛:加油站由旧址搬往新址前,同为加油站员工的儿子前去看守物资,暖气还没有装好,半夜冻得睡不着,不得不烧炭取暖,就这样再也没有起来。
⑦老韩媳妇说,他以前从不抽烟,但现在,想儿子想得受不了时,他会带上烟,慢慢走到红柳树下,在那里抽上一根。老韩媳妇偷偷清点过,儿子去世一年多,家里开的小卖部里,香烟少了93根。
⑧每次,老韩走挺远的路去抽烟,小孙女都能感应到爷爷心里的难受,会寸步不离地跟着他。一老一小,缓缓走去的背影,让在加油站门口闲聊打趣的司机们都安静下来,近乎肃穆地目送着他们。
⑨在远方,那棵孤独的红柳树悄然站立,枝条在寒风中抖动,犹如火焰一般。
1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2分)
15、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①段画线句子。(2分)
寒潮一过境,加油站上就刮着吹哨子一般的寒风,气温很快跌到零下20摄氏度。
16、请品析选文第⑤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他会叮嘱第一次跑这条线的司机:“遇上啥事您都别激动,那是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知道吗?您得德高望重地行走,老成持重地坐下。总之,像老祖宗一样慢腾腾地悠着来就对了。”
17、试分析选文第⑨段的作用。(2分)
18、请你说说选文中“老韩”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19、如何理解选文标题“驻守荒原”的含义。(2分)
20、读完选文,你内心一定有所触动,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2分)

四、交流与表达(56分)
21、小作文。(6分)
梁启超在《敬业与乐业》中说:“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对这个观点,你怎么看?请你写一段议论性的文字,表明自己的看法。
要求:(1)观点正确;(2)言之有据;(3)论证合理;(4)150字左右。
22、大作文。(50分)
近期,我市教育部门印发了《中小学阅读教育实施方案》,要求各学校开展新颖活泼、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
请你写一篇文章,或分享你的阅读故事,或总结你的阅读收获,或发表你的阅读思考……
要求:①题目自拟,600字以上;②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③不得抄袭本试卷阅读文段。

参考答案

1、(1)kē zhēn
(2)塑 赴
(3)D
(4)D
(5)① 自律的程度,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高度。
2C
3、①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②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③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④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世事变迁的感叹。
⑤写出了诗人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表达了壮志难酬的苦闷之情。
4、(1)“自强不息”精神内涵是:无论在什么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要百折不挠、奋发努力、积极进取的精神。

(2)示例:江梦南 江姐姐,您好!您的精神令人感动和敬佩,请问是什么成就了今天的您?
(3)示例:感谢李红同学的精彩演讲!是啊,“志当存高远”,正如诸葛亮所说“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这正是我青春的底色!请欣赏张鑫同学的演讲《放飞青春梦想》。
5、①花和尚 ②嫉恶如仇,有勇有谋,粗中有细 ③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
6、《水浒传》中鲁智深嫉恶如仇、侠肝义胆,在得知镇关西的恶行后,毅然为金翠莲父女主持正义,痛打镇关西。人物的美好品质就像一座灯塔,指引我们正确前行,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砥砺前行。

7、①就;②有时。
8、A
9、春夏两季交替的时候,草木茂盛,似乎接近天空;秋冬的瑞雪和皓月,千里一色。
10B

参考答案

【乙】熙宁十年的秋天,彭城发大水,云龙山人张君的草堂,水已没到他家门的一半。第二年春天,大水落下,云龙山人搬到故居的东面,在东山的脚下。登到高处远望去,看到一个奇特的境地。于是,他便在那座山上建亭子。彭城山,山冈从四面合拢,隐约的像一个大环;只是在西面缺一个口,而云龙山人的亭子,恰好对着那个缺口。春夏两季交替的时候,草木茂盛,似乎接近天空;秋冬的瑞雪和皓月,千里一色。风雨阴晴,瞬息万变。山人养两只鹤,非常温驯而且善于飞翔。早晨就朝着西山的缺口放飞它们,任它们飞到哪里,有时立在山坡上的田地,有时飞翔在万里云海之外;到了晚上就向着东山飞回来,因此给这个亭子取名叫“放鹤亭”。

11、感悟诗词情感
12、①知信念(志向),析情感; ②知风格,解情感。
13、示例:从写作背景的角度:刘禹锡被贬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后又被罢官,在返回洛阳途中同白居易在扬州相遇,白居易同情其遭遇写诗相赠,诗人以此诗回答,其中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表达了诗人并不消极颓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14、加油工老韩八年来热心地为长途货运司机们服务,驻守荒原。
15、景物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写出风大天寒的特点;突出工作环境恶劣;突出老韩对工作的尽职尽责。
16、叮嘱:再三嘱咐,这里表现了老韩对司机们的关心,突出老韩的善良、热心、细心。
17、收束全文,照应开头,运用象征的手法(比喻的修辞手法),赞扬了老韩不怕艰辛,尽职尽责、默默奉献的精神;也突出了老韩热心为司机们服务并给予他们温暖;深化主题。
18、老韩是一个恪尽职守、善良、热心、深爱孩子、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人。
19、老韩及家人在艰苦的条件下坚守岗位,驻守荒原;老韩热心服务默默奉献的精神,驻守荒原;爱驻守在荒原(老韩对儿子的爱、老韩对他人的关爱、司机们对老韩及家人的关爱)。
20、示例:老韩热心服务、默默奉献的精神令人感动,我们应该学习他的这种精神,积极帮助、关心他人,无私奉献。
21、示例:梁启超在《敬业与乐业》中提出的观点,我深表赞同。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应该全力以赴,做到最好。木匠和政治家虽然职业不同,但他们的价值是相同的,都在为社会做出贡献。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只有为别人生活过的生命才是值得的。”每个人都应该发挥自己的长处,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因此,我们应该尊重每一个职业,看到每一个人的价值所在。
22、参考例文
我的读书故事
俗话说得好:“风月为益友,诗书是良师。”是啊,博览群书能使人智增百倍,生活中如果缺少了书,就变得枯燥乏味。因此,读书是必不可少的。
受爸爸妈妈的影响,我从小就爱听书。记得5岁以前,我还不识字,就听妈妈讲书上的故事,我觉得非常有趣。当时,我就想:要是自己也能看书上的故事,把它讲给妈妈听该多好啊!于是,能识字、会看故事书成了我内心的最大愿望。每次,只要看到大人们在看书,我也会捧着一本儿歌书,装模作样地逐个指着字,高声朗读早已背得滚瓜烂熟的儿歌。功夫不负有心人,慢慢地,我竟在不自觉中认识了很多字,真的一个人能念陌生的儿歌,看较短的故事了。每次看完,我总要咿咿呀呀地读给妈妈听,然后仰起幼稚的小脸,等待着表扬……内心的激动可想而知。
10岁时,我就已经能看《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名著原本了,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人物非卧龙先生——诸葛亮莫属了。他上知天文、下识地理,能让天地飞沙走石,能让山河自动让路。但孔明先生的这一切,我总觉得也得益于他博览群书。因此,对他的崇拜化作了我读书的不竭动力。
如果说,以前我看书纯粹是为了“好看”“有劲”,那么,现在已读小学六年级的我则真正体会了“开卷有益”。记得有一次,我和妈妈进行一次画画猜歇后语的比赛。刚开始,妈妈一路领先,我净输,可到了最后,我竟然利用从课外书上看到的“死诸葛吓走活司马——生不如死”这个歇后语把妈妈难倒了,为了这,我还得意了好几天呢!
还有一次,语文课上教《长征》一文,同学们提问“五岭”是什么意思?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我一听,嘿,刚看过的魏巍写的《地球的红飘带》上不都写着吗?于是我站起来,带着激动和自豪解答了同学们的疑问。听着大家的啧啧称赞,望着老师那充满赞许的眼神,那一刻,内心涨涌着一种对优秀课外读物的无比亲昵与感激之情。
如今,尝到课外阅读甜头的我,更是和好书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告诉大家一个秘密,我长大后还想当一个文学家呢!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