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的新生在入学一段时间后仍然存在诸如拿笔姿势不对、无法适应小学课堂等问题。究其原因,多是在幼儿园时造成的,今天来谈一谈,供大家参考。
一是写字问题。
在教一年级新生写字时,我们发现很多同学已经能够自行写字,但是坐姿不端正,握笔姿势也不正确,老师挨个提醒反复纠正依然没有改善。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幼儿园阶段老师或者家长对孩子提早进行写字指导时没有端正孩子坐姿,教会孩子怎么样正确握笔。时间长了,错误的习惯已经深入孩子内心并形成了肌肉记忆,即使小学老师费再大的功夫也很难帮助改正。
如果改正不了,这些不良习惯可能会伴随孩子一生。所以,建议家长要按照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教育,实在想要提前跑也要做好功课。一年级二年级是写字的关键期,一定要引起重视,可以适当使用一些辅助工具帮助孩子建立好的习惯。比如握笔器、防勾手腕纠正器,坐姿纠正器等,如下图。(本文不做产品推荐,自行搜索购买)
二是很多孩子无法适应学生活,无规则意识。如课上随意大喊大叫、站立,课间随意骂人甚至打人等。
我们知道幼儿园阶段比较关键的一项学习内容是常规训练。而在现实生活中,因为种种原因,部分老师和家长均不愿意将常规中孩子暴露的问题看作问题。老师认为暴露问题可能引发家长不满,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家长则认为一点点坏习惯不算什么,它会随着孩子长大慢慢改善。于是,这一部分问题保留了下来慢慢生根发芽,进入小学后和小学阶段的学习生活爆发了严重的冲突。比如,在幼儿园孩子可以随意站立,自言自语,而在小学的课堂中则不允许此类现象发生;在幼儿园孩子可以随时举手上厕所,在小学阶段则只能在课间完成;在幼儿园随意打人会被认为是无意行为,但到了小学可能上升到校园欺凌的层面……
事实证明,幼儿园阶段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学阶段极大可能会影响别人学习,影响别人则引发家长焦虑,家长焦虑后批评教育方式不当孩子会焦虑不安,孩子焦虑不安将再次导致行为失控,从而进入恶性循环。所以,要提早帮助孩子培养好的习惯。建议幼儿园老师在孩子产生问题时,不要怕麻烦而故意美化学生的行为,及时联系家长处理。也建议幼儿园的家长能够客观对待孩子身上的不足,趁幼儿这个黄金时期帮助孩子尽快改善。
三是部分孩子在升到小学后很焦虑。
从幼儿园升到小学,学习和生活的环境变了,孩子可能会产生紧张、焦虑等情绪,外在表现为咬指甲,揭手指上的皮等。一旦发现此类现象,家长要尽快帮助孩子适应。可以和孩子进行深入沟通,发现其遇到的问题,及时联系老师共同排除障碍,疏导孩子不良情绪。只有心理上准备充分,孩子才能从容面对小学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