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不怕,万不怕,就怕有人中来捣乱!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很多同学也怕多余条件等明的暗的那些“坑”来捣乱。
这张试卷题量适中,善于思考,会避“坑”者,拿高分。
看看都有哪些“坑”。
一、填空
基础中的基础,只要认真点,还是能拿下的。
题1,考查同学们对多位数的组成和认读理解。要求:会认读计数表中的数据,并熟练地写出来。
计数器上每一颗珠子代表1个数据,相对数位上有几颗,那这个位数上的数字就是几,当相对数位上无珠子时,则这个位数上用“0”来占位。
题2,排最大数,就把这几个数从大到小,从左至右的顺序排列。而排最小数,就是把这几个数从小到大,从左至右的11顺序排列,注意最小数是0时,把0与后面的数对换一下位置。
题8是实操性题目,可以在草稿纸上排排看。
注意题10,个别孩子没有想明白,不会做。题目不是问现在有多少,而是现在比原来多多少。
二、选择题
题1带坑,发现了么?题目问男同学有多少人,与3名老师有关系么?没有哟!所以,排除掉多余条件,才能正确解决问题。
题5带迷惑性,可以通过画一画来帮助我们理解和分析判。
三、计算题
比较大小部分,应先把算式部分计算出来,再进行大小比较,带单位的算式,应该统一单位并计算出结果再比较。
四、操作
题1,认真观察白色与黑色,看它们在排列过程中数量有无变化,找出它们的变化规律,再根据规律把空白处补充完整。
图1在排列过程中只有白色以+1的规律在变化;而图2则是两个颜色数量都在变,以+1的规律在变。
图3有点难,需要先数一数,找出规律后再画一画。
题2,考查学生对分类整理制图表的应用操作能力。按顺序边数边做记号,以免多数或漏数。
注意:在涂色时,应该从下面横线处开始往上涂。个别学生是从上往下涂,这样是不对。
题3考查学生对折纸技能的掌握理解和灵活应用分析。看看谁的一半像哪个,就连它,准没错!
解决问题
考查学生利用之前学习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应用逻辑思维能力。
题1带坑:笔记本不是书!所以那8本日记本是多余条件。
题3,很多学生把题目理解错误,把题目难化了:以为让我们求强强原来有多少本书。
强强现有多少书?原来的+8=26-8,原来的不知道,也不用求了,利用兰兰有的数量减去送出的一样可以得到强强现在有多少书。
题4用除法解决很简单,但一年级没有学除法。怎么办?减法火车开起来!
即用30减7,再减7,一直减到不够减了为止,减了几个7,就是能吃几周。
题5错误的原因不是金额计算错误,而是这些物品是什么没搞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