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国家为了表彰和感谢连续在农村工作30年的老教师,颁布文件,决定为这些多年来坚守岗位,默默耕耘,献身基层教育事业的教师每人颁发一个大红烫金荣誉证书。这张证书是教育部颁发,大红印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级别之高,分量之重,在过去那可是教师想都不敢想的。
有时候,幸福来得就是这么突然,试问有几个教师过去能获得这么高的荣誉?
按照常理,工作半辈子,获得这个高级别证书那肯定是当作宝贝,领回家那就要摆放在显眼的位置,或者装裱悬挂起来,家里人看着也欢喜,来了客人也能趁机炫耀一下。何况发证的时候很隆重,一辈子也没有见过的县委书记亲自讲话、鼓掌、祝贺,其他领导郑重披红戴彩的给各位老师给发证、鞠躬,何等荣尚!可是老教师们却都把领回的证书都锁在了抽屉里,这是什么原因呢?
说农村中小学教师默默无闻一点不为过。大家何曾注意到这些农村教师?很多人都在关注明星绯闻,羡慕土豪挥金,梦想一夜走红,人们太忙了,这群老教师只得落个“无闻”。他们是一群质朴的人,与淳朴的农民一起建设家乡,并不求得到乡亲们的感谢,也不求换取农村孩子的报答,30年如一日,四季轮回,阴阳交替,不悔初心。他们只愿余生如此,继续未竟的事业,就如这锁起来的证书,淡泊明志。
这群老教师也曾有青春,曾有梦想。三十年前,祖国教育事业正在起步发展中,八九十年代的他们,在初中都是品学兼优的一群孩子。当时求学条件艰苦,吃的是咸菜,睡的是地铺,冬季洗脸是凉水,夏天穿的是烂拖鞋,他们逆境拼搏,创下佳绩,怀揣梦想,响应国家号召,报考了当时录取分数最高最难考的普通师范学校(俗称“中师")。
毕业之后,分配在家乡任教,白天备课讲学,夜里挑灯改作出卷(当时有的地方没有通电或者电力供应紧缺,夜里用蜡烛;试卷是油墨印刷,模板是手写的蜡纸);周末假期回去耕田补贴家用……真是育得桃李满天下,可知教师个中苦!
如今,把证书锁在抽屉,也算是不再回首往事,尘封一段历史。
三十年,多少个日日夜夜,这些老教师送走了无数学子,培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才。青春走了,白发来了,如今,国家没有忘记这群年迈教师,没有忘记他们的贡献,没有忘记他们的坚守与执着。这张荣誉证书,接过来是情,拿回去就是恩,能得到伟大祖国的嘉奖与肯定,此恩自当收起,锁于心扉,珍藏抽屉。
三十年前,小伙二十刚出头,三十年后,人生五十已花甲。回想三十年来,老教师自己也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大的贡献,也就是拿着国家的薪俸,踏踏实实为国家工作。岗位很普通,工作很平凡,比起领导们日理万机、不辞辛苦自己的不算什么;比起工人守着隆隆机器繁忙工作,自己也没有创造什么价值;比起农民头朝天脚踏土,自己也很惭愧。
把证书锁在抽屉里,这是明心表志。毕竟离退休不不远了,年岁也大了,力不从心,但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现在的学生也让他们无所适从,越教越来觉得自己不会教学了,不配教学了,似乎教学不是凭经验,没有激情学生不喜欢,没有普通话学生不喜欢,没有网络操作技术学生不喜欢。老教师们觉得自己真的没有可夸的资本,反而有很多需要去学习、钻研的知识,只有如此才能更好的发挥余热。
人生短暂,事业无限。一张荣誉证书代表着至高的荣誉,不是金子胜似金子。钱是身外物,有多少是多呢?但愿大家有一颗平静的心态去看待这张充满非议的证书。不知道我说的是否有道理,您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关注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