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级背景
“腹有诗书气自华”中国是诗的国度,光辉璀璨的诗篇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承。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浸润在诗的海洋里,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开拓我们的视野,提升我们的文化底蕴,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为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将在全校学生中开展古诗诵读考级活动。
二、考级内容
学校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150首古诗及其它优秀古诗文,根据难易程度分为十级。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吟读背诵。古诗文考级组定期对学生背诵情况进行考核,并根据学生背诵的数量等评定相应的等级。
三、考级标准
考核分六级,每一级都有必背的古诗,具体标准如下:
一级:能正确熟练有感情地背诵指定的古诗20首(包含朝代、作者)
二级:能正确熟练有感情地背诵指定的古诗40首(包含朝代、作者)
三级:能正确熟练有感情地背诵指定的古诗60首(包含朝代、作者)。
四级:能正确熟练有感情地背诵指定的古诗80首(包含朝代、作者)。
五级:能正确熟练有感情地背诵指定的古诗词100首(包含朝代、作者)五级:能正确熟练有感情地背诵指定的古诗词100首(包含朝代、作者)
六级:能正确熟练有感情地背诵指定的古诗词100首(包含朝代、作者)
七级:能正确熟练有感情地背诵指定的古诗词100首(包含朝代、作者)
八级:能正确熟练有感情地背诵指定的古诗词100首(包含朝代、作者)
九级:能正确熟练有感情地背诵指定的古诗词100首(包含朝代、作者)
十级:能正确熟练有感情地背诵指定的古诗词、小古文120首(包含朝代、作者)。
四、活动时间安排及主要措施
1.时间安排
(1)利用晨间、课前时间、自读课、诵读课,采用教师带读、学生齐读、优生领读、学生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坚持天天吟诵;提倡各班制定恰当的周背诵量小目标。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精心选好内容,坚持师生同读同背。
(2)充分利用黑板诵读广场,公示本周所背内容,全面对学生进行“热爱、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宣传和教育,激发学生对诵读古诗文的强烈兴趣和愿望。
2.主要措施:
(1)学校推荐120首古诗词目录,供各班学生考级使用。要求参与面100%达标率60%以上,(各年级必背古诗,要求每学期年级累计起来反复背诵)
(2)各班要善于发现和总结,把学生在考级活动中好的做法和点子及时宣传推广,以供其它班级学生学习
五、活动方式
1.为了减轻教师的压力,培养学生的能力,每次测评推荐优秀学生作为“古诗文小考官”,每学期由学校统一授予“古诗文小考官”称号。为了激励学生,“古诗文小考官”一学期推荐一次。考官需公正,弄虚作假者经核实的取消考官称号。
2.每位考生均需建立古诗文考级记载表。考核时由考评人持考级人古诗文考级记载表逐首测考并签名。
3.等级取得顺序:必须先取得初级证书,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下一等级的考核。
4.在班级考级的基础上,推荐0名同学,或随机抽取十名同学参加校级考级。
六、奖励办法:1.每位考级成功的同学的古诗文级别学校将以证书的形式予以鼓励。2.在古诗文考级活动中,背诵古诗文达到200首(朝代、作者),将被评为“古诗大王”,学校将发给奖状和奖品。
第一级 | ||
序号 | 诗歌题目 | 过关认定 |
1 | 《江南》 | 《咏鹅》唐•骆宾王 |
2 | 《敕勒歌》 | 《悯农(其一)》唐•李绅 |
3 | 《咏鹅》 | 《悯农(其二)》唐•李绅 |
4 | 《风》 | 《江南》汉乐府 |
5 | 《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 | 《画》唐•王维 |
6 | 《凉州词》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 | 《风》唐•李峤 |
7 | 《咏柳》 | 《静夜思》唐•李白 |
8 | 《春晓》 | 《春晓》唐•孟浩然 |
9 | 《出塞》(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 | 《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
10 | 《登鹳雀楼》 | 《池上》唐•白居易 |
11 | 《芙蓉楼送辛渐》 | |
12 | 《鹿柴》 | |
13 | 《送元二使安西》 | |
14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
15 | 《静夜思》 | |
16 | 《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 | |
17 | 《望庐山瀑布》 | |
18 | 《赠汪伦》 | |
19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
20 | 《早发白帝城》 | |
第二级 | ||
1 | 《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 | 《所见》清•袁枚 |
2 | 《别董大》 | 《鹿柴》唐•王维 |
3 |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 《江雪》唐•柳宗元 |
4 | 《春夜喜雨》 |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
5 | 《绝句》(迟日江山丽) | 《夜宿山寺》唐•李白 |
6 | 《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 |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
7 | 《游子吟》(慈母手中线) | 《小池》宋•杨万里 |
8 | 《江雪》 | 《赠汪伦》唐•李白 |
9 | 《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 |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
10 | 《枫桥夜泊》 | 《敕勒歌》北朝民歌 |
11 | 《渔歌子》 | 《古朗月行》(节选)唐•李白 |
12 | 《塞下曲》(月黑雁飞高) | |
13 | 《望洞庭》 | |
14 | 《浪淘沙》 | |
15 | 《池上》 | |
16 |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 | |
17 | 《忆江南》(江南好) | |
18 | 《悯农》(一) | |
19 | 《悯农》(二) | |
20 | 《山行》 | |
第三级 | ||
1 | 《清明》 | 《村居》清•高鼎 |
2 | 《江南春》 | 《咏柳》唐•贺知章 |
3 | 《乐游原》 | 《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
4 | 《蜂》 | 《游子吟》唐•孟郊 |
5 | 《小儿垂钓》 | 《浪淘沙》唐•刘禹锡 |
6 | 《江上渔者》 | 《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 |
7 | 《元日》 | 《元日》宋•王安石 |
8 | 《泊船瓜洲》 | 《绝句》唐•杜甫 |
9 | 《书湖阴先生壁》 | 《绝句》唐•杜甫 |
10 |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 《春夜喜雨》唐•杜甫 |
11 | 《饮湖上初晴后雨》 | 《四时田园杂兴(其一)》宋•范成大 |
12 | 《惠崇春江晚景》 |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宋•范成大 |
13 | 《题西林壁》 | |
14 | 《夏日绝句》 | |
15 | 《示儿》 | |
16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
17 | 《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 | |
18 | 《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 | |
19 | 《小池》 | |
20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 |
第四级 | ||
1 | 《春日》 | |
2 | 《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 |
3 | 《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 | 《游园不值》宋•叶绍翁 |
4 | 《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 |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唐•杜甫 |
5 | 《墨梅》(我家洗砚池头树) |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唐•杜甫 |
6 | 《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 | 《忆江南》唐•白居易 |
7 | 《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 | 《春日》宋•朱熹 |
8 | 《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 |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 |
9 | 《所见》(牧童骑黄牛) | 《渔歌子》唐•张志和 |
10 | 《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 | 《滁州西涧》唐•韦应物 |
11 | 《长歌行》 | 《清明》唐•杜牧 |
12 | 《七步诗》 | 《三衢道中》宋•曾几 |
13 | 《回乡偶书》 | 《乡村四月》宋•翁卷 |
14 | 《宿建德江》 | |
15 | 《从军行》 | |
16 | 《竹里馆》 | |
17 | 《独坐敬亭山》 | |
18 | 《秋浦歌》 | |
19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
20 | 《赠花卿》 | |
第五级 | ||
1 | 《江南逢李龟年》 |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
2 | 《江畔独步寻花》 | 《黄鹳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
3 |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
4 | 《寒食》 | 《别董大》唐•高适 |
5 | 《滁州西涧》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
6 | 《塞下曲》(林暗草惊风) |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
7 | 《竹枝词》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 |
8 | 《乌衣巷》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
9 | 《梅花》 | 《望洞庭》唐•刘禹锡 |
10 | 《商山早行》 | 《山行》唐•杜牧 |
11 | 《天净沙·秋思》(古藤老树昏鸦) | 《枫桥夜泊》唐•张继 |
12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
13 |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 |
14 |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 |
15 | 《念奴娇》(大江东去浪淘尽) | |
16 | 《满江红》(怒发冲冠) | |
17 | 《永遇乐》(千古江山) | |
18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
19 |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 |
20 | 《声声慢》(寻寻觅觅) | |
第六级 | ||
1 |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 |
2 | 《西江月》(辛弃疾) | |
3 | 《如梦令》(李清照) | |
4 | 《硕鼠》 | |
5 | 《两小儿辩日》(《列子 汤问》) | |
6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
7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
8 | 《木兰诗》 | |
9 | 《爱莲说》(周敦颐) | |
10 | 《短歌行》(曹操) | |
11 | 《将进酒》(李白) | |
12 | 《宣州谢楼饯别校叔书云》(李白) | |
13 | 《为学》(彭端淑) | |
14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
15 | 《陋室铭》(刘禹锡) | |
16 | 《岳阳楼记》(范仲淹) | |
17 | 《前出师表》 | |
18 | 《沁园春雪》(毛泽东) | |
19 |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 | |
20 | 《梅岭三章》(陈毅) |
附:考级古诗目录
姓名: | 班级: | 申请级别: | ||
背诵篇目(在已经背过诗名序号处画对号) | ||||
1.敕勒歌(北朝乐府) | 22. 枫桥夜泊 (唐) 张继 | 43. 元 日 (宋) 王安石 | 64.夏日绝句 (宋) 李清照 | |
2.江南(汉乐府) | 2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 44.江雪 (唐)柳宗元 | 65.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 |
3. 古朗月行(唐)李白 | 24. 竹 石 (清) 郑燮 | 45.江南春 (唐) 杜牧 | 66.乡村四月 (宋) 翁卷 | |
4. 村居 (清)高鼎 | 25. 四时田园杂兴(1) (宋) 范成大 | 46. 池 上 (唐) 白居易 | 67. 四时田园杂兴(2) (宋) 范成大 | |
5. 咏鹅 (唐)骆宾王 | 26.乐游原 (唐)李商隐 | 47.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 68.题临安邸 (宋) 林升 | |
6.悯 农 (一)(唐)李绅 | 27. 蜂 (唐)罗隐 | 48. 小 池 (宋) 杨万里 | 69. 春 日 (宋) 朱熹 | |
7号 农 (二)(唐)李绅 | 28. 塞下曲 (唐)卢 纶 | 49. 寻隐者不遇 (唐) 贾岛 | 70.己亥杂诗 (清) 龚自珍 | |
8.江上渔者(宋)范仲淹 | 29. 浪淘沙 (唐)刘禹锡 | 50. 一 见 (清) 袁枚 | 71. 水调歌头(宋)苏轼 | |
9. 静夜思 (唐)李 白 | 30.别董大 (唐)高 适 | 51.游园不值 (宋) 叶绍翁 | 72.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 | |
10.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 31. 江畔独步寻花 (唐) 杜甫 | 52.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 白 | 73. 《苏幕遮》(碧云天)范仲淹 | |
11.春夜喜雨 (唐)杜甫 | 32. 望天门山 (唐)李 白 | 53. 诗 儿 (宋) 陆游 | 74. 《满江红》(怒发冲冠)岳飞 | |
12.咏柳 (唐)贺知章 | 33. 赠汪伦 (唐)李 白 | 5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杨万里 | 75. 《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 |
13.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 34.望庐山瀑布 (唐)李 白 | 55.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 76.《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 |
14. 鹿 柴 (唐)王维 | 35.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 56.渔歌子 (唐)张志和 | 77.《念奴娇》(洞庭青草)张孝祥 | |
15. 早发白帝城(唐)李 白 | 36.凉州词 (唐)王之涣 | 57.石灰吟 (明) 于谦 | 78.《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 | |
16.春晓 (唐)孟浩然 | 37. 出塞 (唐)王昌龄 | 58. 墨 梅 (元) 王冕 | 79. 《念奴娇》(大江东去)苏轼 | |
17.忆江南 (唐) 白居易 | 38.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 59.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 80.《卜算子》(驿外断桥边)卜算子•咏梅 宋•陆游 | |
18. 清 明 (唐)杜牧 | 39. 绝 句 (唐)杜 甫 | 60. 书湖阴先生壁 (宋) 王安石 | 81.《永遇乐》(千古江山)辛弃疾 | |
19.绝 句 (唐) 杜甫 | 40. 凉州词 (唐)王翰 | 61.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 82.《扬州慢》(淮左名都)姜夔 | |
20.游 子 吟 (唐)孟 郊 | 41.望洞庭 (唐)刘禹锡 | 62.惠崇春江晓景 (宋) 苏轼 | ||
21.山 行 (唐) 杜牧 | 42.风 (唐)李 峤 | 63.题西林壁 (宋) 苏轼 | ||
家长检查背诵考评 | 同意晋级( ) 不同意晋级( ) 签名: | |||
教师检查背诵考评 | 同意晋级( ) 不同意晋级( ) 签名: |
古诗词考级申请表
晋级说明:学生每学期可逐级申请,背诵篇目以课程标准规定的《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为主。古诗考级共六级82首。一级为前20首;二级21到40首;三级为15首;41到55首;四级也为15首,56到70首;五级为6首,71到76首;六级也为6首,77到82首。
小学古诗词考级
古诗词考级篇目
一级 | ||
序号 | 诗歌题目 | 过关认定 |
1 | 《咏鹅》唐•骆宾王 | |
2 | 《悯农(其一)》唐•李绅 | |
3 | 《悯农(其二)》唐•李绅 | |
4 | 《江南》汉乐府 | |
5 | 《画》唐•王维 | |
6 | 《风》唐•李峤 | |
7 | 《静夜思》唐•李白 | |
8 | 《春晓》唐•孟浩然 | |
9 | 《寻隐者不遇》唐•贾岛 | |
10 | 《池上》唐•白居易 | |
二级 | ||
序号 | 诗歌题目 | 过关认定 |
11 | 《所见》清•袁枚 | |
12 | 《鹿柴》唐•王维 | |
13 | 《江雪》唐•柳宗元 | |
14 |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 | |
15 | 《夜宿山寺》唐•李白 | |
16 | 《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 |
17 | 《小池》宋•杨万里 | |
18 | 《赠汪伦》唐•李白 | |
19 | 《望庐山瀑布》唐•李白 | |
20 | 《敕勒歌》北朝民歌 | |
21 | 《古朗月行》(节选)唐•李白 | |
三级 | ||
序号 | 诗歌题目 | 过关认定 |
22 | 《村居》清•高鼎 | |
23 | 《咏柳》唐•贺知章 | |
24 | 《回乡偶书》唐•贺知章 | |
25 | 《游子吟》唐•孟郊 | |
26 | 《浪淘沙》唐•刘禹锡 | |
27 | 《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 | |
28 | 《元日》宋•王安石 | |
29 | 《绝句》唐•杜甫 | |
30 | 《绝句》唐•杜甫 | |
31 | 《春夜喜雨》唐•杜甫 | |
32 | 《四时田园杂兴(其一)》宋•范成大 | |
33 |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宋•范成大 | |
四级 | ||
序号 | 诗歌题目 | 过关认定 |
34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 | |
35 | 《游园不值》宋•叶绍翁 | |
36 |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唐•杜甫 | |
37 |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唐•杜甫 | |
38 | 《忆江南》唐•白居易 | |
39 | 《春日》宋•朱熹 | |
40 |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 | |
41 | 《渔歌子》唐•张志和 | |
42 | 《滁州西涧》唐•韦应物 | |
43 | 《清明》唐•杜牧 | |
44 | 《三衢道中》宋•曾几 | |
45 | 《乡村四月》宋•翁卷 | |
五级 | ||
序号 | 诗歌题目 | 过关认定 |
46 |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 |
47 | 《黄鹳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 |
48 | 《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 | |
49 | 《别董大》唐•高适 | |
50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 |
51 |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 |
52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 | |
53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 |
54 | 《望洞庭》唐•刘禹锡 | |
55 | 《山行》唐•杜牧 | |
56 | 《枫桥夜泊》唐•张继 | |
57 |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 |
六级 | ||
序号 | 诗歌题目 | 过关认定 |
58 | 《凉州词》唐•王翰 | |
59 | 《从军行》唐•王昌龄 | |
60 | 《出塞》唐•王昌龄 | |
61 | 《使至塞上》唐•王维 | |
62 | 《春望》唐•杜甫 | |
63 | 《雁门太守行》唐•李贺 | |
64 | 《赤壁》唐•杜牧 | |
65 | 《泊秦淮》唐•杜牧 | |
66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 | |
67 | 《示儿》宋•陆游 | |
68 | 《秋夜将晓出篱六迎凉有感》宋•陆游 | |
七级 | ||
序号 | 诗歌题目 | 过关认定 |
69 | 《望天门山》唐•李白 | |
70 | 《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 |
71 | 《望岳》唐•杜甫 | |
72 |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 |
73 | 《饮湖上初睛后雨》宋•苏轼 | |
74 |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 | |
75 | 《题西林壁》宋•苏轼 | |
76 |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 |
77 | 《登飞来峰》宋•王安石 | |
78 | 《游山西村》宋•陆游 | |
79 | 《江南春》唐•杜牧 | |
80 | 《题临安邸》宋•林升 | |
81 | 《黄鹤楼》唐•崔颢 | |
82 |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 |
八级 | ||
序号 | 诗歌题目 | 过关认定 |
83 | 《蜂》唐•罗隐 | |
84 | 《夏日绝句》宋•李清照 | |
85 | 《观书有感》宋•朱熹 | |
86 | 《墨梅》元•王冕 | |
87 | 《石灰吟》明•于谦 | |
88 | 《己亥杂诗》清•龚自珍 | |
89 | 《竹石》清•郑燮 | |
90 | 《己亥杂诗》清•龚自珍 | |
91 | 《饮洒》东晋•陶渊明 | |
92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 | |
九级 | ||
序号 | 诗歌题目 | 过关认定 |
93 | 《诗经•关雎》 | |
94 | 《十五从军》汉乐府 | |
95 |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 |
96 | 《行路难》唐•李白 | |
97 |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 |
98 | 《无题》唐•李商隐 | |
99 | 《相见欢》南唐•李煜 | |
100 | 《浣溪沙》宋•晏殊 | |
101 |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 | |
102 |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 | |
十级 | ||
序号 | 诗歌题目 | 过关认定 |
103 | 《诗经•蒹葭》 | |
104 | 《卖炭翁》唐•白居易 | |
105 |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怀古》宋•辛弃疾 | |
106 | 《渔家傲•秋思》宋•范仲淹 | |
107 | 《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 | |
108 | 《渔家傲》宋•李清照 | |
109 | 《过零丁洋》宋•文天祥 | |
110 | 《水调歌头》宋•苏轼 |
晋级说明:学生每学期可逐级申请,背诵篇目以课程标准规定的古诗为主。古诗考级共十级110首。能流利有感情的背诵过关认定为优,能完整背诵为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