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己写考试的试卷的意见与建议(怎么给孩子的试卷写建议和目标)

孩子自己写考试的试卷的意见与建议(怎么给孩子的试卷写建议和目标)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4-08-04 01:18:07
01

检讨书曾经是我的写作强项,虽然,多数时候是帮同学、同事们写。

当然,现在不写了,也不流行了。

于是,就多了许多悔过书。

悔过书阶段就不好玩了,一般人也玩不起。

所以,借着这本《孵化建议书》出版的机会,夹带私货地写份检讨书,应该是件有意义的事情。

02

如果从 1992 年,我有幸参与株洲市高新区电视专题片撰稿,知晓了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孵化器),并以创业者身份在孵化器里获得人生第一张营业执照开始。至今,已经 32 年。

1999 年,到上海创办一本叫《科技创业》的杂志,开始到处寻找孵化器、采访孵化人,削尖脑袋参加孵化器的各种活动,因为,孵化器里有科技创业者,孵化人在服务科技创业者。按这个时间算,至今,已经 25 年。

25 年里,作为孵化器行业的记录者、思考者、研究(水平有限有点儿牵强)者,再没到其他行业、地方干过任何挣钱的事情,喜欢和专注算是勉强做到了。

可是,尽管到现在仍然一天到晚围着孵化人转,在各种各样的器里晃悠,在各种各样的活动里穿梭,不论是个人财务回报,还是名誉名气,都羞于启齿。苟活成了自己的代名词,不幸成为许多人同情的对象。

所以,干一件事,喜欢和专注固然重要,也不可或缺,却不是真能干好的决定因素,也不是就能成功的必备条件。

一个人干好一件事并获得成功的决定因素和必备条件是人的悟性(思想力),是先人一步的行动,是选择了充满成长性的行业赛道,是拥有贵人帮忙的运气,是顺应了时势与机遇。

03

对我而言,单单只是“悟性”这一条,就成了自己的玻璃天花板。

加入孵化圈后,我已经记不得采访过多少孵化人了,南来北往东奔西跑,一天到晚地写呀写,杂志月月刊登,图书年年出版,结果呢?

有一天,忽然恍然大悟时,才意识到了自己的肤浅,一种无法用语言表达沮丧无比的肤浅。

因为,那些曾经让自己自鸣得意的所谓作品,基本都是在听人说,记人话,被采访对象左右表达角度、标准和观点。

这听上去似乎有点儿荒唐,可的的确确又是客观事实。

很多时候,对方接受采访,仿佛是给了我很大的面子,有些时候,对方给了我一点好处,我便乐呵乐呵忙乎忙碌。还有些时候,被对方冠冕堂皇的说辞绕进去了,便心甘情愿成为传声筒,还以为是自己真有两把刷子。

如此这般,屁颠屁颠过了许多年。

04

想清楚了才知道,凡事失去深度思考和价值观,无法在纷繁复杂的人物、事件、情节里保持觉悟,逐渐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和观点而写成的文章,充其量只是个没有灵魂的码字者,传声筒、录音笔、电脑等工具。

不论你把这些文字写得多么漂亮,印成报纸、杂志或图书,都大概率在浪费情感和钱财,经不起岁月风尘的洗礼和淘汰。

当然,形成见解和观点还只是开始,比形成见解观点更重要的是,带着这些见解和观点到实践中去求证其正确与否,是否有益于孵化器和孵化行业发展,是否真正有利于孵化器建设的意义和价值。

同时,还要对见解观点保持不断进一步的思考、验证和修正、完善。

人就是这样,检讨一次进步一点,如我这般愚钝者,尽管进步得十分迟缓,终归,可以保持龟速前行。

能一直检讨并进步,就是好同志。

05

后来,我开始有选择地采访撰稿,开始对行业发表个人意见和建议,开始批评一些不好的人和事。

自然,自己也会招致一些批评,失去一些合作伙伴或朋友,失去一些商业机会。于是,小日子过得虽然自在,却时刻需要勒紧一下裤腰带。

无奈,自己写了篇《我是又穷又不老实的优秀代表》【老范漫话】(2020 年 10 月 12 日)老实交代并自嘲兼聊以自慰。

于是,才开始有了《孵化建议书》的日积月累,如果都是些歌功颂德人云亦云的文字,断不敢再浪费钱印成书献丑,给自己留下更多弱智肤浅的证据。

如果你觉得这样表达,是为了表明自己通过觉悟,从此变得聪明或智慧了,就错了。

市场在不断演绎,创业者在日新月异,新技术产业在不断迭代,新加入的孵化人日渐增多,政策也在不断调整,置身于孵化业,时时刻刻都让自己神经紧崩,自然是仍然很吃力。

为了不让自己落伍掉队,我自认为找到了一个正确方法,虽然,听上去有点儿笨,就是跟紧优秀的孵化人和载体。

这方法很管用,可操作性强,尽管不是每个优秀的孵化人和载体都找得到,都跟得上。但是,这个方法让我受益匪浅。

当然,也需要弱弱得罪一些自以为很好,我却认为不怎么样的载体。因为,他们那里就真不大愿意去了。

虽然我不去,实在无足轻重。

06

因此,我搬到了上海浦东新区,原因很简单,这里集聚了一批优秀的孵化器和孵化人。

我为自己能近距离接触采访他们而暗自庆幸,冥冥中觉得自己因为认识了解了他们,至少可以延长服务孵化业 5~10 年的事业寿命。

至少,暂时还不至于被淘汰,不至于大伙儿当着我的面“不错不错”,背过身“哼哼”嗤之以鼻。

于是,就有了《众创孵化 8 样本》(浦东版)一书的撰写出版,这本书除了很多地方还能写得更好外,几乎没留下什么遗憾。

但是,为什么浦东的孵化器相对其他城市区域,会更优秀且集聚呢?

这个问题困扰了我许久,也思考,也访谈,也发现,归纳一下,结论大致是浦东支持孵化器的政策不但持续,还率全国城市之先重视结果导向的绩效考核。

正是在浦东,“结果导向”引起了我的关注,因此,有了《结果导向:孵化器的苦口良药》之类的文章。

除此之外,浦东战略性新兴产业资源、企业、人才的高度集聚,自贸区政策的加持,世界 500 强企业的扎堆,外来人员为主的海纳百川氛围等,都或多或少有助推孵化器事业的功能和作用。

好长一段时间里,我真的以为自己就这样想清楚了。

07

其实不然,自己还是愚钝了,得检讨。因为做事思考问题的高度不够,格局实在太小。

浦东的孵化器之所以风景这边独好,除了上面那些原因,最根本的原因是,9 年前,浦东新区就率先改革先行先试,把科委和经信委合并了。

科经合并对其他职能事项的益处,这里不讨论,单就对孵化器建设而言,绝对是大大的利好,把孵化器放到大中小产业生态中引导融合,以孵化器对产业生态的贡献大小为标准(结果导向)给予支持牵引,孵化器和孵化人的视野瞬间开阔,所有动机动力都聚焦到了孵化上。

这些观点,在【老范漫话】2023 年 3 月 15 日《顶层改革一定更加有利于孵化器的健康发展》和 2023 年 12 月 29 日《2023 孵化人值得载入史册的 3 件事》等文章中均有表达。

虽然,并不是浦东所有的载体和孵化人都能觉悟到这些,但是,觉悟或被动跟进的所有载体们,确实已经成为优秀的样本集聚区。

最终让我真正觉悟到这一点,居然一直等到 2023 年 3 月国家顶层实施改革后,才恍然大悟。

想想,真够迟钝。

08

之所以要以《检讨书》的形式自序,纯粹因为自己有太多的过错和愚钝需要检讨,真没別的意思。

对自己而言,之所以必须不断深刻地检讨,或许完全是一种必须和必要,原因就是想要写出些对孵化器、孵化人多少有点儿价值作用的文章。

尤其当现在已经写了一堆,想编辑成书时,这种诚惶诚恐的心情,想必大家伙都能理解。

同时,自我检讨多了,习惯了,就会觉得检讨这东西,做人做事时都必不可少,少了还真不行。

人的惰性惯性实在太强了,人对自己的缺点毛病乃至错误,实在是太宽容大度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提醒和批评,却不断在弱化淡化,伪情商和虚伪夸赞大行其道。

唯有检讨可以自我救赎。

是为序。

欢迎使用微信小程序“范书摊”购买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