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说小孩试卷做得不好怎么回答(孩子考得很差老师发试卷怎么回复)

老师说小孩试卷做得不好怎么回答(孩子考得很差老师发试卷怎么回复)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4-08-03 20:09:05

每次考完试,都能刷到自家孩子的同学家长晒出的各项优秀成绩,然后默默地看看自家娃的成绩,叹口气,算了吧!

在学校门口,遇到过拿着试卷不敢回家的孩子,哭着说,“我妈说考不上90分,回家打我。”

孩子害怕回家面对父母的指责。

考完试,总是有人欢喜有人忧,尤其是期中、期末这种大考。

考试,是经历了一阶段的学习后对成果的检测。考得分数多,说明状态、方法、知识掌握程度好,可以再按这种方法继续精进;考得不好,暴露出来的问题才是最该在意的。

只盯着分数看,其实是浪费了试卷,对考试的认知也是不全面的。

1

当孩子没考好时,试试这个方法

曾在知乎上看过一个家长的提问,高达200万的浏览量。

“孩子二年级,考试几乎每次第一名,渐渐地,我没办法接受他考不好,考不好就批评他,怎么办?”

原来,孩子在一年级时,经常考满分,因为只要考不到妈妈理想中的成绩,孩子就会被骂被打,尤其由于粗心导致错题而丢分,妈妈会更生气。

显然,妈妈意识到自己一味关注成绩的做法是不正确的,苦于寻找正确的方法调整状态,而在知乎上求助网友。

在这个案例下,有网友分享,小时候数学考试成绩低于95分,就会被爸爸揍,最后导致自己放弃学数学。

其实,无论父母生气,还是打、骂孩子,其动机都是希望孩子有一个好成绩,将来有个好未来。

实际上,孩子没考好,正是教会孩子对考试有正确认知的好时机。

比如,告诉孩子,考试只是检验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效果,未来一切都不确定,它只是你人生路上的一个小插曲而已。

当父母这样说时,言语中所反映的是对考试成绩的弱化,为之后引导孩子拥有成长思维做好心理准备。

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ABC认知行为疗法告诉我们,同样一件事情的发生,由于你的关注点不同,信念不同,其产生的结果也不相同。

(图片来源于网络)

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是事件A。

B1,父母关注点是自己,好面子,觉得“丢脸”。

C1,反应便是打孩子、训斥孩子。

同样,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是事件A。

B2,父母关注点是孩子,便会想,我要通过这件事收获什么。

C2,反应便是教会孩子正确面对考试、正确面对失败。

B的信念不同,C的行为结果大不相同。

成绩只是数字,家长们要转变对成绩的看法,用长期视角,引导结果向着对孩子未来好的方向前进。

除此之外,家长还要向孩子传递正向思维:类似“天降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颈骨……”告诉孩子,坏事变好事,坏事也有好的一面,或许经过努力可能会变成好事。

深度好物,,,

穿新衣,过新年! 29色可选,秒杀仅需49.9元任选2件!

小程序

维尼老师《顺应心理,孩子更合作》书中提到,学习暂时落后了,没关系啊,从后面追比被别人追压力要小,成绩越来越好的感觉其实不错啊!

父母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向上的。孩子打心底里也想取得好成绩,获得认可。

2

帮助孩子建立学习习惯、学习方法

淡化考试成绩,孩子感觉好,父母与孩子调到同一个频道。接下来,父母帮助孩子分析试卷,孩子才听得进去。

父母和孩子一起找原因,想办法:

宝贝,计算题错了好几个,为什么?

孩子回答,“我直接口算得出结果。”

或者孩子列式太潦草,自己也容易看错。

再或者,一张稿纸都写满了,还找空白处使劲挤着写。

不写进位、忘记加、没对齐等等。

让孩子自己说出下次怎么办?比如,培养好的列草稿习惯。

如果孩子实在想不出办法,家长可以给出两个答案,使孩子有所选择。比如,问孩子,“你是准备下次检查还是草稿纸上的算式列整齐?”

只有孩子自己想出/说出的办法,他才会自主改变。否则,孩子认为,家长强制我,我要反抗。

判断题、应用题错了几个,为什么?

父母发现,原因在于孩子没有仔细审题。

孩子一看题的开头,见过,按常规理解做题。

也有可能,孩子对数字、细节没耐心看,

或者,孩子没读完整题。

之后,帮助孩子花一段时间练习,边读题边在重点信息下画线,养成好的读题、审题、打䓍稿以及检查的学习习惯,巩固提升。

还有一些情况,孩子也需要家长帮忙。

有位家长在孩子二年级练习试卷中发现孩子填空、判断、应用题均有错题。表面上,这三种题型没什么关系,仔细分析,题型背后的知识点都是乘法因数。

同一知识点以不同题型出现并出错,说明孩子不仅仅是粗心的问题,而是这一知识点没掌握。

通过沟通交流,家长了解到孩子在学这个知识时,数学老师因病请假,新的实习老师暂代课,孩子对新老师不熟悉,学的不扎实。

随后,他们抽时间,找到相关视频,重新巩固这个知识点,做到有效复习。

家长帮助孩子找到过去学习的知识盲区,及时修复,以便知识衔接,这个过程是帮助孩子慢慢建立学习方法的思维。

3

当孩子考好时,还能这么做

我和孩子分析试卷中的错题,经过一学期每日口算练习,考前提醒他考试时检查。

孩子成绩一点一滴进步,我们继续分析错题。

经过两轮分析错题,在最近的一次考试中,孩子开心地拿着试卷跟我说,“妈妈,这次不用分析错题了吧?我考了98分!”

孩子的数学成绩从85分提升到98分,我内心真的很高兴,当然首先要祝贺孩子取得好成绩呀!接着跟他说,“我们还要分析试卷,但是不再分析错题,我们分析做对了什么,取得这样的结果。”

“你都做了些什么,几乎全对。”

孩子回答,“我这次考试检查了,计算题改了两道,填空题还检查出一道呢!”

“哦,你这次应用题也没有漏单位呀!”

“我记得你跟我说,只要把单位和答写上,计算题不出错,我就能上90分。”

哦,你学会了做完题后检查的习惯。你应用题写好单位和答,这个过程叫做认真,孩子,你有认真的学习品质。

通过分析试卷,思考做对了什么,引申到孩子的学习品质,学习背后的内容。

以上是孩子通过分析试卷,提升成绩后,家长与孩子的交流方式。

学校中有成绩不好的孩子,也有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孩子。那些成绩一直保持优秀的孩子,怎么与这类孩子交流呢?

《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告诉我们,你可以在孩子每次成功的时候欣赏和鼓励他们,而不要试图操纵孩子的行为。当孩子的努力得到成年人的认可的时候,他们会做得更好。

家长也可以用《正面管教》中鼓励的方式与孩子交流,“那个A 反映了你的辛勤努力。”而不是错误的赞扬方式,“我为你得了个A 而骄傲。”

两种交流方式,导致的长期结果不同,鼓励的结果是,孩子们为自己而改变,学会内省,变得自信、自立。赞扬的结果是,孩子们为他人而改变,寻求别人认可,依赖他人。

4

家长在每一次考试完成之后,学会关注成绩背后,适当帮助孩子。

更重要的是,家长们不再只关注学习结果和考试成绩,给予孩子做事的过程,引导孩子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孩子逐渐拥有了成长思维——人的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来培养的。

拥有成长型思维方式的孩子会更愿意接受挑战,并在挑战中成长。即便身处困境中的时候,也更愿意去思考如何走出困境。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