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是中国高等教育入学考试。新中国成立之后,在1955年正式设立,但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被迫中断,在党和国家的自我改进中于1977年正式恢复高考。我国现存三种形式: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自学考试、成人高考。考试的形式为闭卷。
那么高考所考查的试卷是怎么命制、运输、考试以及回收的呢?
确定命制时间,通常而言是五月初。然而今年因疫情原因,有所推迟。命题工作大概持续半个月左右,剩余半月用于试卷的微调和印刷。
确定时间之后,就需要选择命题人。高考卷命题者主要由三类组成:大学教授、高中老师和学科教学研究者。 这三类,大学教授占比最大,命题组的组长一般也是大学教授。
那么为什么高考命题人以大学教授为主呢?
高考,是为高校选拔人才的。高校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需要贯彻到高考中去,而高中教师与教研者不如大学教授对高校人才的把握更精准,且具有较强的主观性。
首先,命题人在行业内非常优秀,高校教师一般是正教授或博导,在职教师或学科教学研究者一般是有长期教学经验或研究经验的特级、高级教师。其次,命题人不能是高三教师,为了避免教师自身的侧重与偏好来保持公正性。再者,不能有直系亲属参与当年的高考。还有,不能参与过高考补习、辅导、讲座、编写复习资料备考资料的人,以保持其公平性。 这四点最为重要,可概括为一优三非。
选拔、确定、通知后的命题人,将签订‘终身保密协议’,对外统一称‘出差’等无关的事情,集中后通过安检不私自携带任何电子设备进而被送至较偏僻的,省级以上的疗养院,并有武警把守,不得私自外出,以保证其绝密性。倘若需要与家人联系也只能通过武警专门的人员帮助。在结束考试后也不得撰写点评高考题目的文章,不能接受媒体的参访等等,虽然是一个极大的荣誉,但仍然需要保密。
流程:命题人--选题人--学科主持人。有两位命题人负责一门学科,每个题型约15道,然后选题人从中选取最优秀的题进行组合。选完题后,有工作人员负责对网上与市面的参考资料进行对比,题目和解题思路超过50%的雷同将会被剔除。最后由学科秘书和命题组长审核,筛选出高考题目和一套备用卷。
出题坚持的原则有四点: ①.以教材及大纲为准绳。
②.考纲内容每大块都要覆盖,注重交叉,又侧重。
③.‘反押题’贯穿命题始终。
④.难易度适宜,并且要拉开档次区分优劣。
1.高考试卷的运输:
印刷厂在将高考试卷印刷完成之后会统一封存,然后在高考前一两天送到每个区县市的高招办封存,而且有专人看护,第二天在高考前一个小时到半个小时之内运输到各个考点,然后在运输成功之后在专员的监督下开封。整个过程录音录像,之后便需要上传到省考试院备案。
2.试卷的回收:
每一堂考试结束后,同学们上交答题卡、试卷、草稿纸之后离开考场,不得携带其他物品离开。试卷按照统一要求回收,封存。之后运输至省的改卷中心,一般是该省省会城市统一改卷。现在为保证其公平公正,用计算机扫描后改卷,每一道题都有两位老师进行批改,取其两份分数求和得平均值分。改卷时间通常为半个月,在改卷时,老师不允许使用任何其他电子设备,不与外界产生联系。当试卷完全扫描存档至计算机后,试卷并不会被直接立刻销毁,一般会保留半年,以防其他事故。 如,18年河南有考生爆答题卡被修改,最后证实是撒谎。可以说明保存试卷原样是有必要的。
如今高考人数逐年上涨,按照往年的一千万考生来计算,约有一亿张试卷考试纸张产生,倘若直接焚烧是极其浪费的,所以一般而言会打碎之后重新制成新的纸张。
高考就像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是人生中重要的一次转折,但不是唯一一次。只需努力前行,不论结果如何。毕竟人的一生并不能由一次考试就拍案定板。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