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查找试卷的出处(怎么搜卷子出自哪套试卷)

如何查找试卷的出处(怎么搜卷子出自哪套试卷)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4-08-02 07:16:45

有同学在我微博下面留言说,蔡雅奇老师是结果无价值,孙自立老师又是什么派的,所以,他的观点与我的就不一样,还不能混着听。从极度自私的角度看,我可能会说“是不一样”,必须听我的,不能听他们的,我的就是对的。但这样的话,只能骗一些入门的孩子们。现在法考不公布答案,更多的同学容易受误解,因为你无从知晓你所认为的观点对与错。稍有常识的人,可以问一下你们大学的刑法老师,听听他们的看法。如下几点意见,仅参考:

1.我个人认为,市场上所有的法考授课的老师,都有能力讲好每一种观点。至少,法考刑法知识的95%,老师们都有能力应对,差别在于用心程度、授课的表达能力。当然,站在商业的角度看,可能不认同这种观点。

要知道,我们都读过硕士、博士的人,而且就是刑法专业的老师。我们深耕这个市场已经很多年了,所以,只要用心,对法考的观点的理解,能力都有。既然学生都有这个能力,老师更应该有。近十多年来,有4--500来道刑法客观题,有争议的可能不超过10道。

2.无论老师个人持什么观点,法考真题的观点是指挥棒。

历年真题在2018年以前是公布了试题和答案,所以,要尊重司法部答案及一贯以来的答案。

2018年以后,即便不公布答案,授课老师也会用心查找试题的出处、来源,甚至可以直接和相关老师对接,这其实不是什么难事,不要人为地制造神秘。你比如,张明楷教授的观点,他每年那么多的书、论文,巴不得让全世界都知道,怎么会让我们这些授课老师不知道呢。我们作为授课老师要做的,应该是努力地不断吸纳这些知识。

退一步讲,就算有问题,我们作为晚辈直接问张老师,也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你们这么多法考学生,与我素未谋面,问我问题,我都能每天解答一些。有些学生,家里有案子咨询,有时都是电话一个小时。那你们想想,我们问张明楷教授,还不能得到解答?只是你们没有问的渠道,觉得这很神秘,甚至不可思议。

3.确实不同老师对同一个问题会有不同的理解,但绝对不能上纲上线,扣帽子。

比如说,先给自己扣一个高帽子,给别人扣个低帽子。然后,不管你和别人的观点的差异,也不谈理由。先说自己的高帽子,进而主张自己的正确性。这就不好了。真理(真题)的答案是在对理由的讨论中才能得出更清晰、正确的结论。

这就好比生活中,你持这个观点,他持那个观点,你们应该是就观点背后的理由进行讨论,而不是给自己戴高帽子,给别人戴低帽子,进而通过帽子的不同论证自己的正当性。两个人在争辩,甲(工作经历10年)、乙(工作经历4年),甲总不能以自己“工作经历长”为高帽子,就说自己的观点就是对的吧。

4.确实在法考一些问题的认识上,你认为你的观点有道理,但是可能别人的观点及背后的理由,你也听听,可能也会有道理。每个老师都有他的长处,我平时也经常给蔡雅奇老师打电话,沟通一些问题。

即便是张明楷教授本人也是包容的心态,法考很多也没有完全贯彻他的观点。十分明显的就是信用卡诈骗问题,他主张区分对机器、对人使用成立不同犯罪,但法考并没有区分。死者是否占有财物,他主张没有,但有人主张有,法考两种观点都考。2021年的考试,主观题更是全面的观点展示型问题。

5.我和蔡雅奇、孙自立老师即便对某一个问题的答案有冲突,也应该讲道理,而不是戴帽子。我也不希望大家说,我的就是对的,蔡老师、孙老师就是错误的;或者蔡老师就是对的,徐老师就是错的。我们都应该去看看,观点背后的理由及形成过程,这才是一个好的姿态。如果给自己扣一个帽子“我就是天下第一”,那讨论还有什么意义呢,在这个帽子之下,你不会犯任何错误。

人都会有疏忽,甚至会犯错误,我们都不例外。不同人的区别在于,以什么样的姿态去面对自己的观点、错误,如果坚持自己的高帽子,主张自己唯一正确,那你永远没有改进自己观点、错误的机会。如果你用心去认真查找试题的来源、出处,去讲道理,来分辨对与错,你会发现,你会以一个更加正确、理性、包容的姿态去面对考试、面对生活、面对他人。

因为帽子过于抽象让人看不清内容与真伪,而道理是讲出来的摆在你面前的。

无论听谁的课、看谁的书,比较后,能听懂,就说明你选择了适合自己的老师。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