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张卷子(只有一张试卷想找整套试卷)

只有一张卷子(只有一张试卷想找整套试卷)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4-08-02 04:20:35

在民国21年,也就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时候,清华大学组织了一场入学考试。这场考试令人印象深刻。因为在这场考试中,有一道难题,难住了很多学生。题目要求考生作对联,上联为"孙行者",考生们则需要自行对出下联。

这个题目考验的是学生们的文学水平,看他们是否掌握了平仄以及对仗的能力。参加考试的人很多,可最后的结果是:有近乎一半的考生答不上来,交了白卷。

这完全出乎了出题人陈寅恪先生的预想。在那些作答的考生中,大多数人都是胡乱作答,有的对"猪八戒",还有的写"唐三藏",丝毫没有逻辑可言,这令陈寅恪感到无可奈何。他把试卷进行严格的批改和审阅之后,发现只有一个人回答正确,还有几个人的答案勉强说的过去。大家是不是很好奇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考生的精彩答案吧。

看到这道考试题的时候,学生们都大吃一惊,压根没料到会有这么难的题目,就连当时顶尖的优秀人才都懵圈了,大脑一片空白,毫无思绪可言,"孙行者"这与平常的对联大有不同啊,这三个字该如何对出下联呢?

想来想去,考试时间过去了大半,很多考生都解不出来,所以只好交了白卷。也有些学生思索良久,给出的答案是“祖冲之”。这个答案虽不能说是错误的,但是也算不上是最佳答案。从字面上看,说的过去,从意思上解释也大差不差,因此,写出这个答案的同学给了及格。

水平再稍微高点儿的学生答出了“王引之”,相比于祖冲之,这个答案蕴含的意义就多了一层,但这仍旧不是最好的答案。如果换做是你,你会如何作答?你心中最好的答案又是什么呢?当时,在众多考生中,大部分的同学都想不出来,只有一个位同学胸有成竹的对出了下联,并且还得到了满分,这个最好的答案就是"胡适之"。

当时陈寅恪先生负责出考试题,突然又遇急事需要出差。他先出了一道作文题,随后发现时间有点来不及了,又出了这一道对联题,只有短短的三个字,陈寅恪先生万万没想到学生们居然答不上来,当时先生很是生气。

不过还好,有一些学生答得相当不错,从文学方面来说,"孙行者"中者字在文言文中算作虚词,所以有学生回答"祖冲之",之字也是虚词,合乎情理。直到陈寅恪先生看到一位学生的答案是"胡适之"的时候,他终于眉开眼笑,频频点头表示满意。

"孙"对"胡"是姓氏对姓氏,"适"在文言文里的意思是"到,行","行"对"适"属于动词对动词,"之"字属于虚词,"孙行者"对"胡适之"是上好的绝对,这个答案真是妙趣横生,十分工稳。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