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时的我们,会纠结考试卷子上的选择题。
究竟是选A、B、C还是D……
选对了,意味着考试分数的提升,也意味着隔一分压倒一批人。
曾经的我们以为,卷子上的选择题太难了,分数毕竟是学生时代有足轻重的东西。
但长大后,才发现选择题更多了。
“成年人的人生,就像是睡在一张卷子上。这张卷子就是社会。”
没有主观上的思考题,都是通向不同岔路口的思考题,每一个选择的背后,都意味着不同的路。
而人生这条路,走错了,代价更为残酷。
01我们谈的不是选择,是得失成年人的选择,没有对错,只有得到和失去。
而面对选择的背后,都是因为有着这样那样的权衡利弊,最终导致“选择困难症”的产生。
毕业了是选择闯荡工作,还是安稳考公。
看上去仅仅是两个不同的选项,但在选项的背后,则是充满了得到和失去的风险。
选择工作,代表着放弃安稳;选择了考公务员,代表着放弃了挑战。
我们每一天都在做选择,选择的本质不是今天到底吃什么?
更多的是关乎未来:要不要分手、要不要回老家、要不要跳槽……
这些问题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挑战着我们的选择,而我们也不断地去问自己,到底想要的是什么?
与其说,我们害怕选择是害怕选择本身,不如说是害怕失去另一个选项的优势。
都说围城里的人想出去,围城外的人想进来。
我们是害怕选择本身么?其实不然。我们只是害怕在人生的选择题中,踏错了路。
因为害怕沉没成本太高,而畏畏缩缩;
因为害怕多走了路,而选择不定。
可选择,真的是狭隘的非黑即白,非对即错么?
02“选择狭隘”,本质是远见不足什么是选择狭隘?
狭隘本身的意思是:思维受限。
当我们关注一个选择题两个选项本身,就陷入到了思维的怪圈:答案一定要在里面选,非此即彼。
但是却忽略了一点,考试中的选择题,选项中一定有正确答案,但生活的选择题未必。
生活的选择题中,选项也代表了我们的个人倾向性。
而在倾向性本身去做选择,本身就是一种局限。
比如说,假设我现在面对一个问题:要选择本行业跳槽,还是转行?
那么在两个选项中,可能看似我们只能选择两个中的一个,但实际上,除了跳槽和转行,我们还可以选择在现在的领域深造,还可以选择把兴趣作为自己的第二副业,实现planA和planB的转化。
选择狭隘,是我们在错估自己可选择的范围内,给到了自己有限的选择。
但其实,成年人的选择,只要你想就是无限的。
如果说选择狭隘的第一点,在于选项有限,非此即彼的狭隘,那么选择狭隘的第二点可能就是“选择疲劳”。
“选择疲劳”的表现形式主要存在于,我们都倾向于选择自己熟悉的路,换句话说就是选择的过程中,我们容易把自己放在舒适区。
比如说,家里有孩子考大学,选专业,家长在医生和老师之间选择医生,不说因为医生有多好,仅仅是因为自己是医生,自己了解做这个选择的后果与经历。
大多数人,为了逃避选择本身,而去走自己更为熟悉的那条路,选择把自己泡在舒适区。
可在舒适区的选择,一定是正确的么?
不一定!
人生就是一道选择题,每个人的一生,都是由无数个选择构成。
当你选择了A,你可能选择的是稳定的人生,一笔一划,像个稳定的三角形;
你选择了B,代表你愿意折腾,哪怕生活绕了个弯,你也坚持到达自己的终点;
当你选择C,你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虽然不是直线,但最终还是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当你选择了D,你过着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生活,最终还是稳健的到达了想要的终点。
我们一生会面临很多选择,我们不知对错。在做出每一个选择之前,我们需要明确的给自己的心理设限:我们的选择可能是错的。
在做选择面临着可能错误的前提下,我们必须明确一点:我们追求的终点在哪?
03听从你心,无问西东人生,是独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未来。
有人坚守内心,心之所向,素履而往;
有人辗转反侧,徘徊于选择之间,诗与远方,难以抉择。
太多人把人生下一步如何前行的答案,寄托在先行者的身上,却忽略了,人生不可复制,也没有标准答案。
太多人渴望通过咨询,去走别人走过的路,一路上都在寻觅所谓的正确答案,却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决定了选择的不同。
美国管理学家R·摩斯科说:你得到的第一个回答,不一定是最好的回答。
与其纠结于别人所选择的路,不如问问自己究竟想要什么。
就如最近看到的节目《人生选择题》中,表达的理念一样:平行的人生中,你选择的就是你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
《人生选择题》节目中的第一期嘉宾是周冬雨。
在节目里,她说,“人生就活这么短短一辈子,为什么不按照自己的意愿过呢?”
《人生选择题》这个节目,直接把选择摆在你的面前,规则残酷且真实。
而我们也在嘉宾们选择的过程中,明白了选择的意义:
一、人生不可能什么都得到
18 张人生特质卡,每张卡片都代表人生中一样重要的东西:爱情、友情、亲情、颜值、才华……
二、一切得到,都伴随着失去
在平行人生里,有着不同的人生阶段:从芳华、而立,到中年、迟暮。
而每个人生阶段中,都会遇到不同的际遇。
面对各种现实而又悲痛的遭遇
有人会抽到:“怎么努力都比不上同龄人”、“医美失败,导致毁容。”
你可以选择接受或者拒绝,拒绝的代价是,必须用你人生卡片的东西来抵御不想要的遭遇。
如果你不想放弃卡片上代表的东西,你就必须忍受遭遇。
如果你选择逃避遭遇,那你就得选择放弃自己珍惜的东西:可能是爱情,也可能是才华。
与其说,这是一道人生选择题,不如说,这个节目尝试教你面对自己的内心,最终你才会发现自己真正想要选择的是什么。
还记得电影《无问西东》的情节:
王力宏饰演的富家子弟沈光耀,在国家危难之际,面临抉择:是听从母命,一心只读圣贤书,还是国家有难,匹夫有责。
沈光耀选择了后者,驾机撞舰,明明可以活着,他却选择灿烂地去死。
他的选择是对还是错,没人可以代替他说出答案。
但影片中的台词给出了他的回答:“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愿你在迷茫时记得你的珍贵。”
人生总有避免不了的遗憾,选择的本质,就是去发现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