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颗真心,传作文真经。大家好!我曾在去年暑期以安徽中考作文题写了一篇下水文,参加由中国文章学研究会、《新作文》杂志社联合举办的全国第二届“文章杯”中考语文“下水作文”比赛,有幸获得一等奖,作品被收录在由延边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获奖文集。今年六月份第三届“文章杯”中考语文“下水作文”比赛如期举行,我再次投稿参加。上个月评审结果揭晓,本人喜获二等奖。近日,证书收悉。
我在六月下旬写过“怀旧篇”,可以理解成此下水文的详细版。欢迎阅读:
因参赛文章每个版块都有字数限制,须由四部分构成:原题呈现 文题解读 下水示范 写法感悟,全文总字数不超过3500字,其中下水示范部分的下水作品800~1000字,文内解析字数不宜过长。以下文章是按照下水文参赛要求的体例进行编排的。
【考题呈现】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5分)
入学时,老师一声“同学,你好!”的问候;百米冲刺时,同学们“加油!加油!”的呐喊;餐桌上,饭菜喷香可口;台灯下,纸笔沙沙作声;枝头上,嫩绿的新芽;田野间,金黄的麦浪……这些平常真实的点点滴滴,也许我们不曾深思,其实往往蕴藏着生活的美好,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滋润,让我们获得前行的力量。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触与思考?请联系你初中阶段的学习和生活经历,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分享你的体验和发现。
要求:(1)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2)抄袭是不良行为,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3)不少于600字。
【考题解读】
安徽近年的中考作文题都非常接地气,我们不妨简单梳理一下:
2022年:这三年,离我最近的那个人;
2021年:我憧憬的高中生活;
2020年:根据毕淑敏《精神的三间小屋》“四句话”写作;
今年更是如此。
如何理解这道作文题?如何把自己“体验和发现”到的“美好”写好呢?
首先,把准文体。作文题明确了记叙文这一文体。我们需要在动笔之前确定写哪些事,然后再下笔,这一点非常重要。
其次,读懂材料。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要留意导语中的第一段文字的前半部分,即排比句“入学时,老师一声“同学,你好!”的问候;百米冲刺时,同学们“加油!加油!”的呐喊;餐桌上,饭菜喷香可口;台灯下,纸笔沙沙作声;枝头上,嫩绿的新芽;田野间,金黄的麦浪……”。在选取习作素材时,不能只选取初三一年内的素材,而应把握好时间跨度,将选材范围扩大到整个初中三年,精心选材组材。当然了,这三年无需平均笔墨,这样就会不着重点。需要智慧取舍,合理安排段落。还可以对“……”打开思路,广泛选材。
最后,理清要点。在审题时不仅仅要关注“联系你初中阶段的学习和生活经历”这个句子,更要聚焦导语中“这些平常真实的点点滴滴,也许我们不曾深思,其实往往蕴藏着生活的美好,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滋润,让我们获得前行的力量。”这句话。两句相比较而言,“生活中的美好”更是题眼所在。我们要在确保审题严密的前提下,文章要有内涵,立意要新颖,要讲好初中美好生活的故事。
【下水示范】
我的初中生活
坐在考场里,看着作文题,回望自己的初中生活,他的身影浮现在脑海中。
我的初中在农村读的,老师都很朴素,有些老师家里还有农田。扛起锄头,站在农田里,和农民无异;拿起粉笔,站在讲台上,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老师。记忆中最深刻的要数教语文兼班主任的陈老师了。(开篇点题,丝滑入题。)
陈老师是邻村的,个子不高,偏瘦,颧骨凸起,眉毛浓密,总是面带微笑。他不仅课上得好,更让人称道的是他可以“背”字典——任你说一个字,只要字典上有的,他可以指出在字典的哪一页,完全可以参加电视台的“最强大脑”之类的节目。他曾推荐我参加学区的语文知识竞赛,我还因此得到人生中第一个“大奖”——厚厚的一本语文课外知识集锦,这让我对语文的热爱一发不可收拾。有着这样的老师教语文,可谓学生之大幸。(这一段着重写语文老师的专长。)
参考图片
他对我很关照。我是步行上下学,陈老师则是骑自行车上下班。我们是“同道中人”,每每遇到我,陈老师时常会推着自行车和我一起走,一边走,一边聊聊学习,拉拉家常。而生性腼腆的我也是问一句才答一句。路况好的路段,陈老师还会载我一段。坐在自行车的后座,看着路边的稻田一块块地从眼前飘过,甚至可以听到陈老师的呼吸声。初中三年,已记不清“蹭”了多少次陈老师的车。那一段机耕路上承载了浓浓的师生情,这样的经历又何尝不是一种美好呢?(写老师爱生如子,一路同行的美好与温暖溢于言表。)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好老师,我却曾对他心生恨意。初二第二学期开学后不久,我一度学习不上心。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了,现实狠狠地打脸,我的数学居然不及格!我内心陷入惶恐,但年少无知的我不敢面对家人,于是把试卷折成小方块,藏在我们家附近的窑厂的砖坯缝里,准备来个“瞒天过海”。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陈老师来我们家家访了!我的秘密被揭穿了,一贯慈爱的父亲用竹枝抽打我。彼时的我虽然嘴上不敢再说什么,但心里却恨上了陈老师,恨他的“多此一举”,恨他的“借刀杀人”。自从这次“藏卷”风波之后,我再也不敢懈怠,很快,成绩又恢复到以前的水平。我读初三的时候,陈老师调到学区当教研员了。而我却没有一丝的快慰,尽是满心的愧疚与感激。(写老师对自己的负责,剖析内心,以诚动人。)
如今,我坐在中考的考场里,也迎来了自己初中生活的倒计时。陈老师,无论到何时,我都难以忘怀,也将时常忆及。(难忘恩师,回扣主题。)
(注:不含批注文字,下水文部分正文876字。)
【写法感悟】
如何准确而巧妙地切题呢?需要在落笔之前有个大致的思路,具体来说:
1.内容上力求“实”:
在我构思时,初中生活随着记忆的洪流汩汩而出,这些融进血液里的记忆恍如昨日。内容上求真务实,对自己的初中生活进行真实记录。
2.结构上力求“巧”:
以“初中生活”为切入点和着墨点。着重写老师骑车载我同行,“藏卷”风波等经历,串起初中生活的难忘记忆。这样构篇,使得文章条理清晰。
3.表达上力求“真”:
详写班主任陈老师和自己的故事,取材真实,情感真挚;求学之路,不仅有老师载我同行,更是将自己对老师由恨意到敬意的心路历程呈现出来,读来真切。
【题外话】去年一等奖,今年二等奖。可能的原因是不似去年那样“下水”,直接以孩子的口吻来写。不过,也不能简单地认为是退步了。可能的原因有:参赛人数更多,竞争更激烈。
附:去年获奖文章
个人简介
阿宝老师,现在杭州市从事教育工作,长期从事学校教科研管理、文学社工作,擅长作文教学,平时喜写作。曾被评为中国教育改革研究会全国教育改革先进教师、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大赛优秀评委(教育部语言文字运用司颁发)、全国小学生小古文写作大奖赛伯乐奖、《语文报》学生征文优秀指导师、《新作文》首届单元作文征集活动优秀指导师等奖项,被聘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会员,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优秀语文期刊《中国未来文学家》“小作家专栏”主持,《浙江校园小作家》和《全国万校小学生创新作文大赛浙江赛区获奖征文选集》系列丛书编委。
在2022、2023年“文章杯”中考语文“下水作文”比赛中获奖。兼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会员以来,为繁荣校园文学,培养文学新苗而努力。
【原创声明】文章系原创,严禁抄袭,转载须注明出处。除个人生活、证书图片外,其余图片源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