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卷子的反思200字怎么写(考试不好反思怎么写200字)

考试卷子的反思200字怎么写(考试不好反思怎么写200字)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4-08-01 23:59:54

我不是反思怪,但反思不能少!

  我是不是已经丧失写文章的能力了?

  上次写稍微长点的文章是什么时候?

  似乎是大学语文老师布置的一篇作文,大二还是大三来着?

  再远一点应该是高考了——高考作文。

  整个读书时期几乎就是我文章创作——如果写作文也算的话——生涯的全部。从这点上讲,我应该感谢我的上学生涯。

  那既然写作是一种能力的话,那么是可以通过锻炼获得并增强的。于是,就诞生了这篇文章。

  首先,既然是长文,那么肯定得有长度,我们先姑且把它定在至少3000字吧。

  其次,既然是第一篇,那么文章跑题、词不达意等等毛病是可以接受的。

  既然说到了跑题,那么就先来说说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吧。

  我想通过这篇文章表达什么呢?

  首先,目前我想到的是通过这篇文章说明我想写文章的动机。

  我觉得写文章的能力很重要,我有很强的表达欲望,想写小说,像我钦佩的作家菲利普·迪克一样,一生写上百个故事。有没有读者不重要,是不是每篇都受欢迎不重要,重要的是写作本身,是表达本身,是这种行为本身,以及这种行为本身给我带来的东西。具体是什么东西我现在还说不清楚,毕竟我还没有开始,但是我觉得肯定是值得期待的。

  我这辈子想干过很多事情,其中一些也付诸过实践,可惜都没有坚持,坚持到结出成果——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出人头地。这应该是很多人的困境吧,想干过很多事,也行动过,可是都没有坚持到出成果。

  现在想来,到目前为止,自己坚持最久的一件事应该是大学时期学习英文翻译。当时省吃俭用买了好几本中英文对照的小说阅读学习,《少年维特之烦恼》、《大卫·科波菲尔》、《麦田里的守望者》、《洛丽塔》、《小王子》等,还有一些一时想不起名字了。这样一说起来,真得感谢我学习英文翻译这个行为,要不然我四十岁之前怎么可能会读过这么多书。

  后来大三时还有过读经济法研究生的冲动,还专门泡大学阅览室读完了全英文的萨缪尔森的《经济学》,绝对算得上一本大部头的书。除此之外,另外读过一些其它经济学类的英文书籍,因为不是大部头,印象不深刻,自然也不记得书名和作者了。

  我的这些行为的另外一个收获就是过四六级了。过完四级就过了六级,两个学期搞定。在大学同学们每天为了过四级在那苦背单词时,我就埋头研究英文翻译了。

  在大学里没有一起学习的人,还是挺孤独的。

  写到这里,突然想到了当时很喜欢的一句话,原话不记得了,不记得出处,网上也没有搜到,只能尽量还原。

  “普通人跑200米就要喘气,正常人能跑2公里。你不能用普通来衡量自己,你要知道什么叫正常,然后做到正常。”

  这句话应该是我大学时期支持我坚持学习下去的动力。

  当时还有一句话很喜欢,是关于制定计划的。原话也记不得了,网上也没搜到,倒是有相仿的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制定计划时,把目标定得高一些。即使最终目标没有达成,但最后获得的要比你定低目标时获得的多得多。

  今天这么一说起来,我学英文翻译这个行为还是有成果的嘛。过四六级自不必说,大学毕业后对我从事编程工作也带来不少好处。浏览国外的技术网站,看英文技术书、文章基本没障碍。

  说到编程,这算是我的另一个这辈子想干过的事,可惜至今没写出非常优秀、为人熟知的软件。但是日子还长路还长,我还能写代码,业余时间有精力就写写吧,做几个开源软件和项目。

  最开始学编程是想写一个操作系统、创造一种编程语言,买了相关书籍,《操作系统设计与实现》、《30天自制操作系统》、《编译原理》等,都算是大部头吧。为此学习了C/C ,买了原版英文书籍《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要是只为工作的话,当时更好的选择肯定是Java,那个年代Java火得一塌糊涂。

  遗憾的是C 没有学好,但这与自己的职业规划有关,与没有处理好生活和工作的关系有关,与有没有专心学无关,说简单一点就是心杂了。

  不过,这倒是没关系,正如我一直说的,只要人不死做什么都不算晚,继续学习研究起来。于是,最近找了几本书来复习C/C 语法知识。平时就抽出时间和精力,继续为去年开始的开源软件项目添砖加瓦。后续再陆续做一些其它的开源软件项目,写代码直到无法看电脑那一天。

  接下来就是完成多年来一直想做的事——写作、写小说。

  其实写作的想法由来已久,大学的时候就尝试过,但是那个时候兴趣不强烈,当时迷上了英文翻译。大学那会太不发达了,没电脑,没手机——更别提智能手机了,投稿的渠道限,写作门槛高。我记得当时自己投过一次稿,没有音讯后就没有继续尝试了。

  近两年写小说的想法特别强烈,一个是自己一直有很想写点什么的冲动,二个是这个职业比较自由,如果能成为职业的话,就不用天天挤公交地铁、排队过安检上班了。

  感觉如果这辈子不写点什么,想象力就枯竭了,会永远变成了一个无趣的人。

  这一生要是继续这样生活下去就太单调无聊了,如果只能这样,那就让我在故事里面轰轰烈烈吧。在故事里面成为超级英雄,用尽生命去爱一个人,思考人生的意义,探索人类的起源和文明延续的可能路径……

  因为一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所以近一两年坚持陆续读了些书,有几十本吧,还专门为此买了部墨水屏阅读手机。但是预想中的“下笔如有神”并没有如期而至,我觉得应该是因为一直迟迟没有动手。

  再者,没有目的性地乱读一气也是没有用的。要有目的性地读书,记住一些觉得有用的知识,方便以后在自己的文章中用到。否则,“读书破万卷”顶多只能在文章中用来引经据典,又或者只能算作打发时间了。

  当然,“读书破万卷”并不是“下笔如有神”的前提,要不然就不会有第一个写文章的人了。果然,做一个第一个干什么的人总是勇士。

  仔细想想,不管什么能力都要通过长时间地坚持训练获得和增强,熟能生巧嘛。比如我上面提到过的英文翻译、编程,我现在正在说的写作也是如此。

  想起多年前,在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中读到过“只要写下第一行,往后便会文思泉涌”,当时就深以为然,现在更是。那么就从今天开始坚持写作。以前写技术文章的经历不能作数,那个相对来说几乎没有写作技巧,大部分时候只是记录操作步骤。要写就写杂文,写散文,写小说。

  上面讲完了写小说的动机,接下来我想谈谈写小说的难点在哪。

  去年曾尝试写过一次,开了个头,后面不知道怎么写下去了,写小说的难点似乎并不是“第一行”。

  现在想想,当时写不下去是因为没想出个完整的故事吗?

  想出个完整的故事当然并不容易,但比起这来,更难的应该是想出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什么吧,毕竟还有短篇小说和小小说这种体裁,就是说字数并不是绊脚石,而且现在还有一种叫轻小说的体裁。

  当然,“第一行”绝对相当重要,甚至是关键,毕竟有了想法,就必须得行动起来。没有行动,想法就变成了空想。空想家最终只能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那么,当时我后面不知道怎么写下去了,其实是没有想好写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想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什么,与写作技巧、文笔无关。

  虽然我坚持“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写文章不要公式化、技巧化,可以不写大纲,但是故事梗概还是要有的。之前是连故事梗概都没有想好,太草率了。

  这次再动手得好好想想了,我要讲个什么样的故事——故事梗概,想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什么——中心思想,想好了才动手。

  上面只提到了故事三要素的两点:事件、主题,还有一个要素是人物。就是说,我要讲的这个故事是发生在一个什么样的人身上的。换句话说,就是故事的主人公有些什么特点,比如样貌,性格等。

  想清楚了这些,写小说的难点应该就解决了,接下来就是坚持写下去。

  这样一想,还挺振奋人心的。

  有时候禁不住会想,菲利普·迪克是如何写作的呢。居然他在作家生涯的头四年里发表了“远不止二十七篇”作品。

  “1952年,菲利普·迪克发表了他的第一篇小说《乌布》。1955年,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系大乐透》问世。本卷《命运规划局》便收录了迪克从1952年到1955年间发表的二十七篇短篇小说。值得一提的是,迪克在作家生涯的头四年所发表的作品远不止二十七篇。”

  ——《菲利普·迪克中短篇小说全集II:命运规划局》第1章引言

  理论上如果写的小说每篇都能成功发表,四年共48个月,要发表三四十篇小说的话,至少一个月写一篇。这个就作品数量而言,就相当了不起了,何况很难做到写的每篇小说都能发表,这样一想更是惊为天人。

  最后,我想说:迪克是我的标杆,是榜样!从现在起行动起来,向榜样学习!

  那么,我这接下来的一生能写多少篇小说呢?

  这个问题先别想了,先写出第一篇吧。

  到这里,今天的目标算是完成了,继读书生涯结束之后我写的第一篇长文——3000字以上。

  话说读书生涯没有写过长文呢,高考作为只是要求不少于800字,应该没有人会写3000字以上吧,我反正肯定没有写过。

  这样说来,这篇算是我这辈子的第一篇长文,可想而知,意义非凡。

  反思,加油,继续,坚持……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