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科毕业于国内排名top的新闻传播学院的新闻学,今年,毕业整整15年了。
社群里,群主让大家梳理5个关系紧密的人的职业(赚钱)现状,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选题。梳理完后我发现,至今和我保持紧密联系的小伙伴里,有3位都是我的大学同学。回看她们的现状,或许很多事情早就有了端倪。
小A 前国社欧洲总分社首席记者 现供职欧盟总部因为复读的缘故,来自福建农村的小A年龄比我们都大一些。第一年高考,小A执着地只报了北京大学一个志愿,然后以3分之差落榜。第二年,她第一志愿报了我们学校,结果她的考分比北大录取线还高。
小A一直都目标明确:做驻外记者。于是,整个大学阶段,她永远上课全勤,永远在图书馆,永远考试得第一,永远在拿各类奖学金的路上。毫无意外,毕业时,她保研本校国际新闻专业实验班。当时,进了这个研究生班,央媒基本闭眼挑。
后来,如小A所愿,她硕士毕业顺利进入国社,两年后外派至布鲁塞尔,一路做到国社欧总首席记者。再后来,她遇到了自己的先生,一个德国人,育有一儿一女。按照规定,她必须辞去国内公职,后供职欧盟总部至今,还运营着自媒体,幸福美满。
小B 前魔都强势委局公务员 现市属高校图书馆行政人员小B和我来自同一省份,是我们班为数不多的理科生,第一志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没录上,所幸平行志愿托底,来到了我们班。
我对她的第一印象是“坦诚”。开学自我介绍,小B丝毫不掩饰对新闻专业的不满:“我压根没想考这儿,志愿就是瞎填的;我喜欢看书,但不喜欢写稿。”令人咋舌。
本科毕业校招,小B和我进入了同一单位,我俩从同学变成了合租室友,感情深厚。一年不到,她裸辞出国读书;两年后,回国考了魔都公务员,开始体制内搬砖。不过,公务员并非她的理想职业。入职后,她总是抱怨工作太忙没有自己时间、同事不好相处、领导很难搞定。于是,在当了5年公务员后,她选择了再次辞职。当然,富裕的家境给了她再次辞职的底气:在她刚工作时,家里就在上海给她买了两套房,毫无经济压力。
如今,小B是魔都市属高校图书馆行政人员,平时定点上下班,每年寒暑假快3个月,有充足时间享受生活。她现在吃喝玩乐样样在行,没事就和老公在国内国外旅游,令人羡慕。
小C 前知名节目制片人 现某互联网大厂公益部门副总小C是我的高中同学,高考走的艺术类,读的是学校最王牌的电视编导专业,妥妥文艺女青年。
她属于一上理论课就瞌睡的,所以大学时候没少抄我的理论基础课作业。不过,她的实操课非常强,在我们还是非编小白的时候,她已经能独立拍片剪片成片了。
小C的大学生活被拍片和谈恋爱占满。她属于完全不在意外界评价体系的姑娘,很有个性,怎么开心怎么来。当时临近毕业,她拒绝了所有省级媒体的邀约,执意北漂,先后驻过各种节目组,写剧本,编片子,做场务,反正啥都干过。她的工作轨迹,也历经北京-南京-北京-上海-深圳-香港-南京-杭州,15年换了8份工作,最亮眼的履历,是一档现象级综艺的副制片人,算是对她的电视情怀有个交待。2020年在杭州安家落户,结婚生子。
如今,她是负责某互联网大厂的公益事业部公共关系,空中飞人,乐在其中。
总结我的这些小伙伴们,如果按照“财富自由”的标准衡量是否成功,那还差的很远,不过,这丝毫不影响她们都很幸福。她们身上的共同点,造就了如今的她们:
1.任何选择,都遵从内心。无论是辞职还是换岗,出国还是读研,每一步选择都是听从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因为只有正视自己想要什么,才能全力以赴去争取。
2.一旦决定,就持续行动。只要做出了决定,她们都靠持续行动达到了目标,哪怕这行动中有诸多阻碍,也会排除万难,到达彼岸。
3.相信努力,拥有成长型心态。每个人都愿意相信努力的力量,从来没有什么“天生注定”,有的只是不断努力,哪怕结果失败了,但过程中获得了,也是一种成长。
生活就像一张试卷,到处都是正确答案,关键看你有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锚点。毕业十五年,我觉得大伙儿都挺好,我也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