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家长群里看到有人问什么时候期末考试,这才发现原来不知不觉中这一个学期已经进入了尾声。
家长们一谈到考试,自然就绕不开诸如有没有什么复习资料(试卷)、孩子学习中的各种不好表现、以及对考试本身的讨论等诸多问题。
引起我关注的一个话题则是对期末考试难度的分析。
期末考试难度会“史上最低”吗?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最近我在好几个群里也都有看到过,我发现有很多的家长断定本学期的期末考试难度会“史上最低”。
而这其中有一位家长的分析引起了很多人的认同。
这位家长认为期末考试难度会很低的分析我这里整理出如下5点:
1、这学期的“双减”政策给几乎是所有地方的学校教育带来了很大的教学压力。
其中有一个最为典型的压力就是如果“成绩低了”会被一些家长认定为是学校教学能力不足导致的。
考试难度大的话无疑会导致这一质疑的加重,部分家长可能会因孩子“没考好”而更加焦虑甚至会影响对“减负”的信心以及配合。
2、“双减”对教育机构的治理客观上获得了无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但也会给一些确实有需求的孩子带来影响。
且目前来看这个影响会持续加重,尤其是再经过一个没有辅导班的寒假之后,如果学生自己还找不到问题的解决办法,那么学生的“分化”会更明显。
而如果考试题目难度过大会导致大部分的“学困生”及其父母更大的焦虑,失去坚持学下去的信心。
3、此次减负的决心很大,而“考试”本身也是“负担”来源之一。
所以除了毕业班之外的小学、初中各年级在考试上也会落实减负。
尤其是本学期还是落实双减的“元学期”,坚持落实一学期的工作,不可能到了期末就放松了要求。
4、地方落实“双减”也是要被监督考核的。
简单来说就是考试容易点孩子们的成绩大都“好看”点,不仅仅可以让孩子们过个好年,还可以对“考核”有所交代。
而如果考试难度加大,很多孩子考得都不好,那么很有可能加重落实“减负”的工作难度。
例如因此导致家长在寒假给孩子补课、上辅导班的问题的“回温”,进而影响落实“双减”的效果。
5、部分地区都已经明确表示确保考试成绩达到某个指标。
例如有的地区要求学生必须得到85%的卷面分,有的则甚至要求必须达到95%,这样的目标想要达成,唯一的办法就只能是降低考试难度。
看完这位家长的分析不知道各位怎么看, 我个人觉得还是挺有道理的。
考试太“易”也有弊端在这次期末考试“难易”的问题上我也是倾向于认为本学期的期末考试的难度会比往年降低很多的。
甚至我觉得就算是初中的初二、初三年级也可能会把这个学期的考试难度降低到历年来最低的一次。
但这样的调整有利有弊,好处上面已经写了5点了我就不再做补充了,但有一个“坏处”我觉得还是有必要提醒一下部分家长。
在考试难度降低的情况下,如果孩子还是考得很差,会给这部分家长带来更大的压力。
要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卷子难”本身确实是也有“解压”作用的。
最起码想到这点的时候心理上的自责、自我否定等负面情绪是会得到一定程度缓解的。
尽管我们都说家长不要太看重孩子的成绩、要通过暴露的问题帮助孩子去积极解决等,但这话往往只会对那些成绩优秀或者是还不错的学生家长有效的,反而对那些学习成绩很差的学生家长来说就有点“自欺欺人”了。
甚至往严重了说,我认为评价个“误人子弟”也不为过。
“成绩”还是很重要的对孩子来说,学习就是他们日常的主要任务,而“成绩”既是对他们的学习效果考核同时也是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学习的关键性指标。
这就像我们成年人工作挣钱一样,一定有人会说自己“不在乎挣多挣少”。但如果挣的钱还不够解决温饱、不够满足家庭的正常支出呢?
如果都这样了一个人还能做到不在乎,那就只能说明这个人根本就没什么上进心也没有什么责任心,这样的人有什么值得我们肯定的?
所以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已经很差了,就不要说不在乎了,
真的不在乎反而说明这家长所不在乎的不是孩子的“成绩”,而是不在乎孩子的教育和未来,是逃避问题、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
除了上述问题之外,考试如果太简单也很可能会导致检验不出很多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能力,不利于检验出学生的真实水平。
考试难一些有难一些的好处也有不好处,但考试太简单了也不会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考试该难还是该易又或者是怎样一个标准才算是“适当”,作为家长是没有任何话语权的,但作为家长是需要清楚当问题最终呈现出来后,自己该做出怎样的积极应对。
孩子们的老师肯定也会做一些讲评甚至提一些具体建议的,但在当下的这个大背景之下,最终能落实到何种程度几乎是完全取决于家长是如何去做的。
给成绩不够好的孩子几点复习建议好在距离期末考试还有点时间,孩子成绩不够好的家长朋友们如果不希望一个月后(事实上也不到一个月了)让自己和孩子深深地陷入这样的困扰中,抓紧这最后的时机好好复习还是很有必要的。
文章最后给几点期末复习的建议,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复习时千万不要把时间都花在了没完没了做题上。
如果作业很多以至于影响到了解决自己不足问题的精力投入,那么有的作业还是需要酌情放弃的。
2、一定要把重点放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上。
课本 配套教辅 作业 日常测试/考试等相关的资料是孩子复习的主要复习资料。
3、在此基础之上根据孩子掌握的情况通过一些试卷进行检验是可以的,但切记顺序一定不要弄反。
4、过往的错题一定要复习,如果有错题本千万别忘了去看,
之前就遇到过平常把错题本做得很漂亮,但写完之后直到学期都结束了都没再多看一眼的情况,这样的错题整理意义就不大了。
5、发现问题不要急躁。
尤其是当发现问题有很多的时候,孩子本就着急、紧张,家长再一急,基本上就不会有什么好的学习效果了。
从积极的角度看问题效果往往会更好,例如解决一个问题就意味着距离进步、成功又更进一步……
6、复习要有计划性。
胡子眉毛一把抓的效率是很差的,做好计划的前提肯定是需要自我分析,然后计划的本身则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问题的解决,所以这事儿真的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