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说试卷太难了应该怎么回答(如何巧妙回答别人问你考得怎么样)

别人说试卷太难了应该怎么回答(如何巧妙回答别人问你考得怎么样)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4-08-01 07:13:03

距离期末考试越来越近,家长和孩子总会遇到许多问题,比如:孩子总担心自己考不好;家长觉得孩子难沟通、脾气大,不理解家长的苦心等等。



如果遇到这些问题,家长应该如何解决呢?


没有哪个父母不喜欢孩子考高分,但我们更该看中孩子向着这个目标努力的过程。同时,帮他准备好考前心理营养餐,用爱和行动回答孩子的疑问,孩子想考不好都难。


1、孩子,爸妈希望你轻松面对考试


相信一部分爸爸妈妈有过这样的疑虑:

平时孩子学习态度端正,基础也扎实,做题也正确,老师布置的作业也都能完成,平时班级测验分也很高。

可是一到大考,就发挥失常,成绩总是不理想,可就是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甚至怀疑过孩子平时的成绩是不是都有猫腻?

真相是,由于这部分家长太期待孩子的好成绩,无形中给了孩子压力。

最棒的,其实就是父母的一种高期待。孩子会牢记这点,时间一长,自己消化不了,就会有恐惧、烦躁甚至叛逆心理出现。

父母期望越高,孩子压力越大,父母得到的失望也就越多。

张德芬老师曾说:放下对孩子的过度期望,孩子才能真正成长。

想起邻居家的孩子,平时也是学啥啥会,就是一到考试就掉链子。用孩子的话说,做题时,一想到妈妈那句“你最聪明了”,就会特别紧张,遇到不会做的题会一直在那研究,有时候都冒冷汗,最后耽误了时间,后面的题也没做完。

“你最棒”,“你最聪明了”,这些夸奖方式,无形中就成了孩子的压力,即使孩子之后考了99分也会有挫败感。

斯坦福大学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曾带领团队研究过表扬对孩子的影响。在对数百名学生的研究过程中,他们发现:被夸奖努力的孩子,更勇于完成挑战。而被夸奖聪明的孩子,就特别小心翼翼,不敢贸然犯错,担心聪明下的挫败。

孩子在面对考试时,会表现出焦虑情绪,而一想到父母的“最”期待,更会加重心理负担。

我们适时放下这种期待,让孩子用平常心去对待考试,他才会在轻松中取得好成绩。


2、孩子,与结果相比,爸妈更看中你的进步和努力


去年,“父亲放烟花庆祝儿子考7分”的新闻感动了许多人。因为孩子之前常常考0分,这次考了7分,于是放烟花鼓励。

比起那些被“学渣”孩子气到生病的家长,这位家长可以说是非常“小清新”了。其欣喜之情可见一斑,7分不多,却远胜于0分的原地踏步,因为他看到了孩子的进步。

法国大作家雨果说:“当命运递给我一个酸的柠檬时,让我们设法把它制造成甜的柠檬汁。”

我们对待孩子进步的鼓励,不就是在表达我们的甜吗?

我们不妨多关注孩子的进步和努力。让孩子体会进步的乐趣,自己才会心甘情愿得去努力。而努力,即是成功的开端,才会有丰硕的成果。

教育心理学家陈鹤琴曾说,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骂而改过,是不太容易的。

恰到好处的激励,对进步和努力的关注,才是我们更该给予孩子的。


3、孩子,我们会和你一起做复习准备


这是日常放学后,父母常给孩子安排的任务。而父母说完这些,就去忙自己的事了,留下孩子孤军奋战。

考前复习,真的不是一个人的战斗。

作为父母该怎么帮孩子有效复习备考呢?这里为各位家长和孩子整理了这份复习技巧和备考秘籍,希望可以帮孩子们做好复习计划,期末取得好成绩。


首先要克服几种不良习惯


1、题海战


有些家长觉得复习就是做题,难度越大越好。其实不然,做难题至少有三方面的负面影响:

一是影响孩子的自信,产生消极的心里暗示,自己吓唬自己;

二是会打乱孩子的思路,知识是成体系的,理解了才能运用。

三是会耗费大量精力,使孩子得不到适当的休息。


2、疲劳战


有些家长让孩子在复习时拼命抓紧时间,可谓是分秒必争,甚至挑灯夜战,这很有可能使孩子陷入身心疲劳,还会使孩子思维不清晰。

3、看弱点

有些孩子平时觉得自己还可以,但到考前几天,开始大量发现自己的弱点:这些单词怎么没印象,这个题还不会做……于是便重新开始复习,一旦考试必然大脑乱作一团,原来会的知识也记不起来了。所以,在考前无论发现了什么弱点,都不要过多地去想,要有一个平常心,现在是复习已掌握的知识的时候,而不是再学习新知识的时候。


其次要以教材为主


无论怎样的试卷,怎样的题目,都有一个基石,那就是教材。所有的题目都万变不离其宗。在复习的过程中,孩子必须牢记一点:教材是复习的阶梯,是复习的重要工具,是最重要的参考资料。

基础不扎实,却猛看各类参考书,或是做各种很难的练习题,不但浪费了时间,效果还不会好。

所以,孩子必须回归根本,回归教材,以课本为主线,把教材上基本的定义、公式、例题、规律弄清楚,打好基础,并灵活运用。

做出初一上学期的知识导图,做出来之后就会对整个初一的知识梳理一遍,对于知识的体系可以有自己的理解。


由近及远地复习

很多同学在复习时,往往会从头开始,先复习最先学的知识,由远及近地复习。很多人在做一件事的时候,往往刚开始都冲劲十足,慢慢地就疲软了。由远及近地复习策略,尤其是随着内容越来越难,很容易产生疲倦感。

所以,建议可以从后往前地复习。因为后学的知识,往往是对前面知识的综合,常常牵涉到前面的知识。由远及近地复习,可以使前后知识联系起来,两者都加深印象。

而且,如果在复习后学的知识时,遇到以前学过的没有掌握牢固的知识,就可以在向前复习的过程中再重点巩固。


充分利用错题集

有一位资深老师说过:“做十道新题,不如做一道错题。”

试卷中真正很难的题目,也就占10%~15%左右,不会做影响不大,因为很多同学也不会。但是,以前考过的那些题,有心的同学基本不会出错,如果你家孩子仍然出错的话,差距就这样拉开了。

因此,期末复习的过程中,孩子们一定要拿出一定的时间重新去温习错题集。首先把做错的题,再重新完完整整地做一遍。做完之后对照答案,看看自己还存在哪些问题和漏洞。如果答案正确,那么久将这道题划去,不必再浪费时间。

如果再次做错,那就要仔细分析自己为什么会做错,是因为粗心大意,还是因为学艺不精,一点思路都没有,又或者是题目非常难。了解了自己犯错的类型,再对症下药,请教同学或老师,及时进行修改和纠正。


3、孩子,即使你考不好,爸妈也是爱你的


考试前,也要给孩子吃颗定心丸:考好考坏,爸爸妈妈都爱你。这样做,即使孩子考不好,也不会有太大的心理负担。

在网上看过一个很搞笑的视频,一个男孩,担心自己考不好,回家不好跟爸妈交代,就提前往嘴里挤了牙膏。在爸妈数落他成绩不好,甚至爸爸要对他动手时,他直接倒在了沙发上,演了一出口吐白沫的戏。

在我们为孩子戏精般的表演捧腹大笑之余,我们更该看到他的心理:怕爸妈的失望,怕爸妈的责备,怕失去爸妈的爱。孩子以自己无厘头的搞怪形式,躲过了父母的一顿责骂,但消不掉他的恐惧心理。

其实,无论成绩好与坏,父母都要及时告诉孩子:我们爱的是你,而不是成绩。

《无条件养育》一书中曾写到:父母给予孩子的爱,它是一个礼物,是所有孩子都应该得到的礼物。

这个礼物,不应该是有条件的,不应该以好成绩为换取代价。

每个孩子都不是神童,不可能每次都会考得很好。父母对待孩子考不好的态度,更能体现父母的胸怀和爱。


期末考试临近


希望我们努力一下,一起和孩子迎接这次期末。在备考过程中,给予孩子“每天进步一点点”的鼓励,给予孩子力所能及的学习帮助,给予孩子积极面对考试的平常心。


“要是我考不好怎么办?”

“别怕,有爸爸妈妈在。”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