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或者身边朋友有没有这样的经历,规划好一天的学习,因意外电话耽误了半个小时,便心情烦躁郁闷,整天的学习计划都难以完成,哪怕耽误的这个电话,发生在早上;精心准备了一周的减肥运动加食谱,因为一顿突发的聚餐打破,就躺平摆烂难以继续,哪怕这顿饭仅仅发生在第二天。
昨天姐姐向我抱怨,小外甥两页的生词,哭着写到十一点多,明明半个小时就能写完的作业,硬生生把全家人都拖到半夜。我问道是态度不端正,贪玩一直不写吗,我姐说倒不是因为这个。
原因在于白天刚被老师表扬了字迹工整,晚上的作业但凡写歪一个字,便擦掉重写,重写次数多了纸擦破了,便撕了这张纸,从第一个字再开始写。结果越写越急躁,越急躁越不满意,哭着喊着不写了,家长边训斥边督促,所有人就都在这个恶性循环里消耗了三个多小时的时间。
最后勉强写完,孩子满脸泪痕的睡觉了,睡前还嘟囔着第二天不想去学校。孩子的认真有错吗,追求完美的作业有错吗?没错,错的是因为老师的夸奖,促使个性要强的孩子过度追求完美,但凡过程中发生一点差错,便难以接受,心态全面崩盘。这一切都原因都是“完美主义”在从中作梗。
曾几何时,在我的认知里“完美主义”是绝对意义上的褒义词,证明一个人高标准严要求,喜欢追求极致,凡事力求做到完美。但是在心理学上,完美主义被描述为“苛刻的要求” 和“与现实情境相比,要求自己或他人有更高的工作质量”。
心理健康无负担,才能在希望中前行
拥有完美主义情结的人,工作或学习前会反复犹豫,仔细思量,甚至拖延,思忖过每一个细节后才会开始。行为开始后,由不得一丁点儿意外出现。当意外出现,类似高楼大厦的地基突然崩盘,整座大楼轰然倒塌,心态全面崩溃,对失败的恐惧达到高点,严重的会直接中途放弃。
别说一个孩子了,对于很多大人都无法很好的纾解这样的情绪,那么有什么解决办法呢?
首先,要认识到追求完美主义,并不是一件坏事,它督促我们更好更高质量的完成工作与学习;其次,引导自己不要放大完美主义这件事,允许自己犯错,接受自己的真实能力和水平;最后,在做事的过程中多尝试,给自己积极的心理反馈。“这件事我做完了,不那么完美,但也已经超过了百分之九十五的人了,真了不起”。
人们往往随着接受的知识越多,文化水平越高,就越觉得要高标准要求自己,就这样在追求极致的路上越走越远,然后陷入越心急越不完美,越苛责自己,越心急这样的心理怪圈。
其实,就像我们小时候第一次走路,如果不记得了,就回忆下印象中见过的孩子第一次学步,先是蹒跚的站起来,摇摇晃晃没迈出去一步,就一屁股坐下,接着又晃晃悠悠抬起屁股站起来,努力寻找平衡去迈出这一步。光是想想这个画面,就感受到满满的欣慰与喜悦。
这就对了,就像对待孩子的第一次学步一样,对待自己,在工作与学习中允许失败也允许犯错,接纳真实的自己,当完成后还要记得给自己鼓掌。
还是那句话,完成永远比完美更重要,与君共勉。
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