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年,在安徽的大街小巷,红极一时的并非“新科状元”,而是“考零分”的徐孟南。
实际上,成绩出色、各科皆优的徐孟南,自幼便是众人眼中“别人家的孩子”,其优秀程度有目共睹。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少年,在自己能够“改变命运”的考场上“肆意胡为”。
为了所谓的“呐喊”故意答错得零分,将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他,如今究竟过得如何?
零分的呐喊1989 年,徐孟南出生于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这片群山环绕的内陆山区承载了他的童年时光。
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工作,大多数时候只有爷爷奶奶陪伴在他身边。虽然未曾获得“太多的关爱”,但在学业方面,这个男孩始终表现优异。
无论是在小学阶段,还是初中时期,他的成绩向来都位居前列,特别是在语文这一学科,他凭借天赋和兴趣,始终稳坐第一名的宝座。
然而,升入高中后,“这位曾经的天才”开始察觉到学习压力不断增大。在面临文理分科的抉择时,他在父母和老师的劝说下选择了理科。
然而,他内心深处实则更为钟情文科,这一决策所带来的失望与挫败,使他渐渐丧失了在学业上的自信,他由一名优等生沦为了差等生。
面对此种状况,他起初并未选择放弃,反倒更为勤奋地学习。但现实是无情的,尽管他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却始终无法取得理想的成绩。
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也陷入了无边的挣扎之中,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之下,叛逆的男孩开始频繁出入网吧以寻求慰藉。
在一次偶然的契机里,他接触到了著名的高考学霸蒋多多的批判文章,并与这位学生产生了共鸣。
受到蒋多多的启发,他变得极端起来,并决定通过自身的行动来呼吁教育改革。渴望引起关注的男孩,甚至不惜在高考当日于试卷上对当下的教育大肆批判。
可最终的结果却给了他沉重的一击,“自诩为改革者”的他非但没有获得媒体的关注与认同,反而丧失了上大学的机会。
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令他觉得自己似乎步入了一条错误的道路,曾经壮志满怀的男孩不得不离开家乡,开启了自己的打工生涯。
但此时渴望寻觅新出路的徐孟南,并不知道自己的零分所带来的影响远远还未结束......
后悔可以说,当初试卷上那六千多字的质疑之词,成为了他瞬间从光彩照人的学霸沦为被遗忘的零分考生的“铁证”。
而在舆论逐渐平息后,他也慢慢找到了自己的出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为了生计,开始经营一家小型猪毛厂,还开设了网店。
收入的稳定增长,也让他的生活变得较为可观。当初因零分而闹得很不愉快的家庭,再次有了欢声笑语。
娇妻相伴、孩子绕膝的感觉让他无比满足,但遗憾的是这份平静的生活并未持续太久。
随着时代的变迁,其收入不断下滑。徐孟南的妻子由于看不到未来,变得脾气暴躁,常常指责他不争气、不上进。
最终,细微琐碎的小事也逐渐成为了他们争吵的由头,一家人虽生活在同一屋檐下,关系却比陌生人还糟糕,气氛也因此变得沉闷压抑,而离婚成了二人都不肯妥协的最终结局。
经历了婚姻的失败,徐孟南对自己进行了深刻的反省。
他看到曾经的同学差距越来越大,生活越来越好,而自己却辜负了原本更为光明的前程,顿时懊悔不迭。为了改善家人的生活,他下定决心重返校园。
当然,这并非是个轻松的决定,虽然现行的高考政策允许徐孟南这样的大龄考生报考,但限制只能报考大专院校。
为此,徐孟南仔细斟酌了这个计划,向父母坦陈了自己的想法,并请求他们在备考阶段帮忙照顾孩子。
在图书馆花费了大量时间后,这个男人还真的攻克了知识漏洞,成功考取了当地的一所专科院校。
这次胜利让徐孟南重新找回了信心,在此期间他也更加努力地投入学习。他不仅成绩出众,更是连续几年名列前茅,并且还获得了丰厚的奖学金。
如今,当初那个考零分的少年也重新拥有了更为光明的生活,虽说这原本就是他早该拥有的。
只有亲身经历过生活的艰难困苦,才会懂得自己当初选择的无知愚昧。
明白这个道理,徐孟南耗费了整整十年的光阴!
期望徐孟南往后的人生能够有所改变,也祝愿各位学子能够紧紧抓住各种各样的机遇,奋勇向前、不断进取!
(免责声明:本文,视频,图片,文章内容都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