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试卷已发出大考(高考的试卷已经在路上了)

高考试卷已发出大考(高考的试卷已经在路上了)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4-07-30 11:48:17

“考试时间到,请立即停笔……”

6月9日18:15,2021年高考的最后一门考试结束铃声响起,停笔、交卷、走出校门——28213名东莞考生上千个日夜的奋斗,终化作一张张试卷上的纵横交错,定格在这个夏天。

这样的夏天并非偶然,被喻作“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年年如是;但今年的夏天又很特殊,它既是广东省“3 1 2”新高考改革试点后首次“真刀真枪”的实战,又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在广东的反扑,多种复杂形势给全省各地市的高考组织工作都带来了严峻的考验。

疫情和高考“双重大考”来临,东莞如何应变?

6月6日上午,东莞市委书记肖亚非赴厚街中学考点检查2021年高考准备工作。他强调,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落实落细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切实做好考场外围交通疏导、食品安全噪声管控、安全保障等各项工作。为考生提供安静、舒适的备考应考环境,全力保障师生身体健康和校园安全有序。

东莞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全市考试组织平稳有序,考风考纪保持良好,考试服务贴心到位,没有因疫情影响考试,顺利完成了“平安高考”目标任务。

不让一个孩子因疫情缺考,不因高考引发疫情扩散。东莞在双重大考下的从容笃定,离不开日益优化的城市治理体系,离不开扎实厚重的公共服务根基。

初夏时节,又一波新冠肺炎疫情突袭南粤。

各地市迅速响应、全面动员,同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众志成城打响疫情防控硬仗;东莞虽暂时未出现疫情扩散情况,但全市上下依然紧急开展辖区内核酸检测筛查工作的“闪电战”,丝毫不敢放松。

与此同时,另一场“无声战役”也在全市28213名高考考生的倒数期待中日益临近。

双重大考相遇,没有历史经验可循,深刻考验着一座城市的治理水平。

5月30日,东莞市教育局印发《东莞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做好2021年高考疫情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全市普通高考考点学校、普通高中学校全面做好高考疫情防控工作。

一系列精准有力的部署,在东莞以迅雷之势展开。

6月3日,东莞的全体高三考生、涉考工作人员及在校工作人员、家属共4万多人统一进行了核酸检测;

从6月3日至高考结束,住宿考生在校闭环管理,社会考生、走读生、考务人员等实行家校“两点一线”出行管理;

在考场的设置上,除了普通考场和备用考场,各考点还以10:1的比例设置了隔离备用考场,并将东莞开放大学和东莞市第九人民医院设置为隔离备用考点。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东莞应对双重大考的一些细节,值得深思和品味。

例如,在考生及涉考人员的个人防护上,东莞中学校长、东莞中学初中部考点主考官黄灿明介绍,考生需要戴口罩进校门,但是不能把口罩戴进教室;考场里不强制要求学生戴口罩,但是如果有需求,监考员要提供新的口罩给考生;另外在考试结束离开教室的时候,会每个人再发一个新口罩戴出去。监考员也会提前给教室做好消毒工作,并且全程佩戴口罩监考。

从进考场到离开教室,每一步的细致谋划,足见东莞应对工作的细心扎实。

除了防疫,今年高考备受关注的原因之二,则是第三批新高考改革试点“3 1 2”的选科模式在高考考场上首次亮相。(相关报道请看:教育观察|新高考下的东莞教研,一盘棋统筹为学校、考生提供支撑)

“新高考”在科目的选择上,从过去的单纯分文综、理综,变成了由学生自主从物理、历史中选一门,再从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中选两门组合考试,保障了考生的选择权;而在考试时间安排上,从原来的2天变为3天,不同考生也会因科目选择不同,而拥有不同的考试结束时间。

防疫版“新高考”,可谓史无前例。

东莞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厚街中学校长柴松方表示,和往年备考经验主导不同,“针对新高考无考纲、6个选考科目回归本省自主命题的新情况,把握新高考命题的趋势和特点,确保备考方向的正确成为首要关注。”

新高考探索实施三年间,就有两年处于疫情防控以及防控常态化阶段。然而,办法总比困难多。东莞教育系统用上了大数据、赋分模型、示范课、讲座等“十八般武艺”。

东莞市教研室利用考试大数据,研制选择性考试科目赋分模型,全市高中教研员深入学校,通过开展针对性教学视导、听课评课、上示范课、微型讲座等方式,进一步引导学校找准定位,积极备考。

“考完了,辛苦了!”“不,你们才是辛苦了!谢谢!”这是6月9日高考结束后,东莞某考点门外,城管队员和监考老师的一段对话。

考场内,莘莘学子奋笔疾书;考场外,民警、城管、医护等“后盾”全力护航。不论防疫工作、考试形式如何变化,健康高考、平安高考、暖心高考的背后,始终是一群人为另一群人的坚定守护。

有了这些坚强的“后盾”,东莞应考信心十足。

这种信心,来源于2万多人次公安干警的辛勤付出。

考点大门的一边,是公安民警搭起的高考保障服务点,东莞公安累计投入警力20568人次,做好为考生申请加急办理居民身份证落实“四个优先”、帮助行动不便的考生上下楼梯、及时护送考生和涉考人员前往考点等工作。

这种信心,来源于“把考生当宝贝”的悉心照料。

开考首日,东莞中学初中部考点外,城管队员们兵分两路,一路在考点周围巡视,防范噪音、占道经营、乱摆卖等情况发生;一路在考点外值守,为过往考生、家长提供口罩、扇子、饮用水、卫生纸等物资。

这种信心,还来源于多个部门的通力合作、倾情护航。

马路两旁,交警一大早便开始指挥交通,保证送考大巴顺利抵达;考点内外,医护人员从早到晚时刻关注考生的身体健康,尽力让每位考生不留遗憾;针对“龙舟水”期间天气不稳定现象,市气象局每日三次发布精细化预报信息;天热多雨给电网带来严峻考验,供电部门便在每个考点安排两人值守电房……

高考虽然只有3天,但各个部门的准备工作却早已开始。

东莞中学办公室副主任、东莞中学初中部考点考务工作负责人李敏表示,学校和教育、卫健、公安等多个部门前前后后开了十几次考务筹备会议,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保障考试顺利进行,“虽说今年的高考撞上了疫情,具备一定的特殊性,但是高考组织工作一直以来都需要各个部门的通力合作,再加上我们合作了这么多年,做好了最充分的准备,即便有些变化也能驾轻就熟、如常应对。”

只要扎好马步、咬定青山,无论环境怎样变化,都能“任尔东西南北风”。

东莞迎战双重大考的底气,从何而来?

一年一度的高考,是对考生十几年寒窗苦读的“终极考验”,同样也是对一个城市是否有能力平稳、安全地组织大型考试工作的“质量检验”。而东莞之所以能处变不惊,得益于它的日积月累。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公众社会对“安全”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和认识。无论是否在疫情期间筹备高考,学校安全工作都事关学生健康和生命,事关教育系统和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学校安全工作有多重要?东莞又有多重视?(相关报道请看:重磅!东莞将以问题为导向推进校园安全建设,全力提升校园安全管理水平)

在今年的东莞市学校安全工作会议上,东莞市副市长黎军用“安全不保,何谈教育?”八个字,直指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她指出,“要切实维护学生健康安全与学校和谐稳定,为东莞加快教育现代化、打造品质教育营造良好环境、提供坚实保证。”

结合校园安全工作的重点难点,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叶淦奎提出,全市教育系统将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着力推进解决校园安全存在的难点、痛点问题,重点落实好“校园疫情防控”“学生心理安全”“学校安保队伍”“学校食品安全”等十项工作任务。

东莞多所学校主动作为,掌控好学校安全这把“悬顶之剑”。

例如,莞师附小组建“家长义工服务队”,截至2021年2月共有9200名志愿者参与到“警家校”护安护畅工作中;大岭山教育管理中心投入45万元聘请第三方安全专业服务机构,对全镇中小学、幼儿园进行全覆盖的安全巡查;道滘则把游泳作为辖区学校必修课,每年投入110万元维修管理游泳池,多措并举防溺水……

正是长期以来对校园安全的重视和把控,当高考与“疫考”撞期时,东莞才能最充分有效地调用资源,稳健推进各项防疫工作的开展。

高考就像暴雨,短暂激烈,而防疫注定是一场持久战。

即便高考已经结束,防疫工作依然不能放松,必须形成考前、考中、考后全链条管理机制。

9日上午,广东省教育厅发布《关于做好2021年高考后师生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东莞考生与涉考人员在考试结束后,将继续严格落实防控工作要求,住宿考生继续返回学校居住一晚,10日再由家长接回,并减少外出和聚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

当新高考遇上疫情防控,变的是外壳,不变的是内核——东莞恰是拥有长期以来在疫情防控、校园安全、高考组织工作等方面的“底气”,才能在这场“防疫版”新高考中拿出自己的“硬气”。

【策划】江强 王慧

【记者】于羽佳 黄婷 吴擒虎

【图片】孙俊杰

部分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作者】 于羽佳;黄婷;吴擒虎

教育莞家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