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今年高考的卷子难度太高,很多孩子一出考场就哭成了一片,还有许多孩子坚强地憋着回到家后失声痛哭。
网上是一边倒的批判声,痛斥出题专家刁难寒窗学子,讽刺国家这是在选人才呐还是选天才,呼吁专家出题目应该贴合大部分学生的生活实际……
我更揪心的是,现在孩子们的综合素质是真的挺差的,太欠缺面对大风大浪的主人翁精神了,太缺乏正确看待人生的长远眼光了,太缺少面对困难的坚强气魄和淡定的魄力了。
而作为考生的家长,第一时间就不假思索地指责出题人出的题目不合理,指责专家们在刁难孩子,抱怨题目太难孩子不会做太打击人了,这样的行为真的是有点可笑了哟。
首先,当前舆论高涨的两套高考作文题,真的完全和刁难不沾边。
先说高考全国甲卷,这套卷子的作文题目涉及的文学作品《红楼梦》是一部在国内流行度极高的文学名著,不但在文学史上地位极高、影响极大,而且家喻户晓,为广大群众所津津乐道,更是有许多改编版本适合低幼龄儿童阅读,可以说,孩子们基本上在幼儿园的时候就已经接触过《红楼梦》了。
再来看考题,几乎是保姆一般地去进行解读,已经很详细地告诉大家“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
这“不落俗套”、“蕴藉含蓄”“思虑周全”三个词,几乎就像是一位老妈妈一般在孩子们身边,提醒孩子们不要跑题,哪有半点刁难的意思?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红楼梦》写到“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有一个情节,为元妃(贾元春)省亲修建的大观园竣工后,众人给园中桥上亭子的匾额题名。有人主张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贾政认为“此亭压水而成”,题名“还须偏于水”,主张从“泻出于两峰之间”中拈出一个“泻”字,有人即附和题为“泻玉”;贾宝玉则觉得用“沁芳”更为新雅,贾政点头默许。“沁芳”二字,点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亲之事,蕴藉含蓄,思虑周全。
以上材料中,众人给匾额题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鉴化用,或根据情境独创,产生了不同的艺术效果。这个现象也能在更广泛的领域给人以启示,引发深入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如果考生连根据《红楼梦》的名篇抒发自我感想的文章都无从下笔,写不出些所以然来,那么当然无法在高考中脱颖而出。
再来看关于围棋的另一份作文题。
很多家长在网上大骂,说什么哪有多少孩子学过围棋的,这不是刁难人吗?学了围棋的孩子就会写,这让没钱学围棋的孩子怎么办?
我真心觉得这么说很可笑,也太掉价了。
请看作文题目,同样也是保姆级别的解析,详细说清楚了:本手是指合乎棋理的正规下法;妙手是指出人意料的精妙下法;俗手是指貌似合理,而从全局看通常会受损的下法。
这解析得清清楚楚的,你确定你的孩子必须要学过围棋才懂得做这道题目吗?
其次,许多家长觉得数学卷子难哭了孩子,就是出题人的错,在网上大骂要惩罚出题专家,这就太可笑了。
抱怨情绪是正常的,但是作为家长给年轻人树立这样的榜样可就不好了。
这么培养出来的孩子,将来没有一点担当,遇事就往他人身上推,一点没有勇敢担责的魄力和气度。
自己孩子平日里学习不努力,基本功不够扎实,不能做到灵活运用与融会贯通,就埋怨题目太难,就连你作为一个家长都跟着瞎起哄,怎么能把自己的孩子给培养好呢?
学习本来就是要举一反三的,不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就是死记硬背的书呆子。
学习也是需要学生自己去努力拓宽知识面的,不能光靠死啃课本,要不然还需要图书馆干什么的?
高考这样高难度的考试,就是需要用高质量的考题拉开考生之间的差距,将真正优秀的人才挑选出来。
要不然个个接近满分,大部分人成绩都差不多,这场考试岂不是白考了,完全失去了选拔的作用。
最后,提醒各位家长不要怨天尤人,要担当起教育孩子的重任。
你们是孩子人生旅程中最重要的引路人,你们的态度真正影响的就是你们孩子面对他们自己未来人生的态度以及他扬帆起航时的心态。
少年强则国强,未来的中国看少年。
我们作为家长,一定要勇敢而坚定地担当起培养孩子的责任,为国家培养出一位合格的优秀的接班人。
不管孩子们这次考试发挥得怎么样,对于他们的人生来说,这都仅仅是一次太小太小的挑战了。
风物长宜放眼量,人生才刚刚启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