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高考的最后时刻,很多老师都会强调,最后的复习要回归课本,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高考出题老师们表示:“在高考命题的过程中,教材就是圣经!”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给大家带来几点,关于高考最后复习、以及在高考在考场答题检查的过程中,一些或许可以采取的,很多人都知道、可能很多人也不知道的小秘密。因为这些信息,一般只流传于高三带班经验丰富的老师口中。
01 首先,高考题目大多来自课本,改动很小
有同学可能曾经以为高考命题,是由一位老师负责整个试卷。因此,像高考数学如果大家都觉得比较难时,就会有一拨网友会表示——要往我们著名的“葛军老师”家中寄刀片。
但是仔细想想,高考命题工作出于保密性和严谨性,怎么可能完全交由一个老师来命题呢?
因此,实际的情况,是一张高考试卷的命题往往由一大群老师来完成,大部分为高中老师,少部分为大学老师,他们在高考前会被统一安排到一个封闭而保密的地方,不能随意与外界进行通讯,而每一位老师只负责1-2道题的命题工作。
这么多的老师参与命题,那么就一定要有个标准。对于高考命题来说,这个标准就是以教材为主,每道题都要能够从我们同学们学过的教材里,找到出处……尤其是像一些生物、化学、历史、政治中的材料描述、选项描述,都要以课本为基础。
这就是为什么,高考题常常能给同学们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02 越近10年左右的高考原题,越具有研究价值
到了高考复习的最后阶段,很多老师常常会强调,告诉我们的同学要多做高考真题、复习高考原题,而其中越是5-10年间的高考题,越存在着一定的研究价值。
这是因为,高考需要考察的重点知识点,在大体上是不变的。
除了来源于课本,高考命题的老师在参与命题的过程中,也需要调研各类资料。一些教材中的经典例题,往年的考试题、竞赛题,甚至国外的高考题,都会成为高考命题老师的素材库,加以修改成为新的高考题。
那么在这样的命题过程中,高考命题老师会有什么样的策略呢?
一般来说,由于高考题在考后都是公开可查询的,近几年的题型和考察点,大家都普遍比较熟悉,并且肯定是做过的;所以,命题老师往往会从更早一些的高考原题中,挖掘灵感——这是一位亲身参与过高考命题的老师,说的原话。
这其中比较具有指导意义、允许修改复现的,便是距离现在高考年份已经有10年时间左右的高考原题。
03 高考选择题的答案分布规律,检查时可供参考
除此之外,高考命题老师的工作,还不仅是命题这么简单。
命题的同时,他们也要提供出高考的标准答案。在高考结束之后,他们还往往要进行高考答题数据的汇总工作,以供下一次高考命题使用。
而说到这个答题数据的汇总,大家都知道——在高考中是存在着大量的选择题的,尤其是英语和文理综,选择题占据卷面的分值往往还不容小觑。这个时候,选择题答案的选项分布,就值得拿来一说了。
比如:像英语,听力、阅读、完形填空,ABCD选项的分布大多数情况下,都会符合776、4443、5555的答案分布规律,极少会有某一个选项在选择题作为答案,连续三次,或者存在超出平均次数过多的情况。
而文理综选择题,则近十年来60-70%是4332的分布规律。
当然,这只是一个过去的命题规律,建议同学们仅可用在最后的检查时,或者在其他题目结果很有自信、只剩最后一题而某两个选项摇摆不定时,作为增大押中概率的参考。
毕竟高考最主要的,还是要靠硬实力说话。
孩子,为什么你要考一个好大学?,无数孩子看完热血沸腾,当即告诉家长自己要好好学习。
视频中的来川老师,提到的相关学习方法,点击“了解更多”即可了解查看。